破四相
佛教语。谓破除一切妄相而直显性体。破四相才能随缘现相,离相必须从大智慧上下手。世间人无论有多大的聪明才智,若有执著即是有漏的智慧,无我执还有法执;菩萨一念不生,即是无相。起一个念头即有一个相,一切境界现前不起念即是功夫。法界本来是没有相的。唯有破相,方能超脱凡人的境界。
一切法空,不但理空,事上亦空。既然一切法空,所以无愿无求。一心想成佛即有我相,有我相即四相具足,即非菩萨,仍是凡夫。要保持清净心,不可执著。
破四相才能随缘现相,离相必须从大智慧上下手。世间人无论有多大的聪明才智,若有执著即是有漏的智慧,无我执还有法执;菩萨一念不生,即是无相。起一个念头即有一个相,一切境界现前不起念即是功夫。法界本来是没有相的。
单说,四相通称我相,或我执,或执着。当分成四处说时,“我相”一词着重表达此执偏重于“能”,“人相”表达执着偏重于“所”。“众生相”表偏重于极细微“所”,“寿命相”表执偏于极细微“能”。而经中如此的顺序正是学人依佛法修学时,破执逐步深入的次序。也可说,这是种次第。
对于事对于理一切明达,而后观一切法知万法因缘生。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用此种观念修一切善业,不执著,不污染,即得“不坏意”。此不坏意是指不能加以破坏的,如名闻利养、生死以及有漏事业等等都是可以破坏的,这些东西全不要,还破坏什么?惟有如此才能得到不坏意。故经云:“菩萨已得不坏意,修行一切诸善业。”
经云:“于诸众生善分别。”此善字最为吃紧,善分别是了别,用的是无分别心。古人常说的比喻为水与波,水无波浪的时候是无分别,一起波浪,外面照进来的景象就不清楚。凡夫的心刹那生灭如波浪,果然静若止水,一切森罗万象即了然于心。人人都想开悟,入法界性才能开悟,佛教我们见性不著相,不著相是不著空亦不著有,空有二边均不著,才能得中道第一义的智慧。
心体无念,起念即非真心。言心的性甚为清净,众生对于心性本体迷惑,佛乃开示令入佛之境界。佛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其目的无非令我们认识真心;要入这个境界,必须要把识心内所藏的无明烦恼一齐丢净。学佛不是修心也不是修性,要知心性本来是清净的,不必修,只要破了无明烦恼就成了。
佛说一切法皆是因缘所生,当体即空,全是假的,明白此理,应当放下。知一切相皆是性体变现出来的,从因上看皆是依他起相,无自体性。故云:“为说世间皆从缘起,知诸法相皆悉无相。”
修行要在转识成智上用功夫,不要专门去找。除去执著,第七识就变为平等性智;不用妄想用观照,第六识就变为妙观察智。众生本来有的无量福无量慧不能显现,自己并不晓得,总是想求福求慧,而自身的障碍(妄想执著)又不肯舍去,这就难了。如真想在佛法上有成就,只要肯做,人我执一破,我见没有了,一切烦恼统统消除了,看一切人都是四大五蕴众缘和合的假相,而我亦如是,四相破了,即是菩萨。
十方诸佛及大菩萨皆以般若观照一切万法,一切万法归纳之即是五蕴,五蕴展开来就是百法。必须熟读四十华严,详细研究五十三参所遇到的各种境界,体会经义,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而最后的归宿是西方极乐世界。现在头绪理出来了,应历事练心,遇到任何事情都应练习心中了了分明,如如不动。修定修慧要由事上修,若仅仅盘腿静坐是死定,绝没有历事练心来得圆融。经云福慧双修,悲智双运,不可有偏,单观无虚必执有。本愿虽是在利益众生而不可强求,利生的机缘没有成熟,应先在自利上下手,利生的先决条件是离相无住,真能做到离相无住,可以广度众生,否则只能随喜功德,当你领众时而自己心不清净,可能被众生度走。
用从体生,用若不与体合,是修行功夫未到家。在一切法中,于人无诤,于事无求,心中必然清净;无愿无求,这就是空,就是三昧。但经中为什么又叫我们常常发愿呢?信愿行是三资粮,发愿要成佛道是必要的,但不能求此愿,有求的心,心中即不平等,必生魔障。修因与证果是依靠体,时时刻刻在回光返照,随时注意与外面境界染不染。断恶修善都要离相,现在我们是在因位,这样做都是般若会上的菩萨,自己焉能不尊重自己呢?
三谛是空谛、假谛、中谛。(1)空谛是宇宙的本体,诸法的自性,洞然虚寂。因缘所生法,一切法皆空,又称为真谛,是真实的。如知一切法皆空,即知一切法不生不灭;证得真谛即能开一切智,断见思惑,三界六道轮回就离开了。所以空谛是破法,空谛不是孤立的空。(2)假谛又称为俗谛,世间无论依报正报,或色或心,均属假有,但能起暂时的作用。既知一切法是假的,对于世间一切事物即不必认真。(3)中谛:真空不碍妙有,假相与真理如水与波,真空与妙有实在是一件事,此理若能透彻,了知真俗不二,空假一如,即入于中观的境界。证得中谛道理即开了一切种智,破了无明,证果则成就了法身佛[注:原文为“德”,疑为错字]。言诸法以空故,生即无生,非为假有;以假故,无生而生,非为实空;即假即空,即空即假,故中。此为三谛之理。
- 《阿弥陀经》全文念诵文字
- 为什么晚上不能听大悲咒
- 白衣大士神咒全文
- 62条人生妙言妙语,帮助你
- 超度经文往生咒全文
- 准提咒功德及妙用求财
- 长寿佛心咒注音
- 诵大威德金刚咒的感应
- 药师佛心咒正确念诵的方法
- 六字真言作用和功效
- 普贤行愿品全文诵读含仪轨
- 简单的清心咒口诀
- 准提咒手印全图
- 六字真言的作用和功能
- 金刚经四句偈语解释
- 普贤行愿品全文念诵仪轨
- 大悲咒原版30分钟mp3
- 普门品念诵的正确方法
- 准提咒回向文大全
- 准提咒全文正确注音
- 准提咒全文拼音版
- 天眼看持准提咒人
- 财神咒念诵108遍
- 心经可以随便抄吗
- 在家诵地藏经正确仪轨及回
- 道家静心咒原文
- 准提咒晚上不能念
- 楞严咒快速记忆法
- 什么是绿度母心咒
- 家里播放普庵咒的禁忌
- 诵金刚手菩萨圣号的感应故
- 宝箧印陀罗尼咒21遍
- 摩利支天咒手印图-摩利支天
- 女子在家念地藏经注意事项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 佛经静心咒全文念诵
- 《金刚经》全文-金刚经原文
- 千万不能在家放大悲咒
- 读诵《金刚经》好处很多很
- 地藏菩萨心咒108遍
- 莲池大师答:此经既重持名
- 藏传佛教高僧波米·强巴洛
- 薄拘羅尊者
- 该如何对待每个人必将面临
- 虚空:生命的意义
- 要想使事业发达,一定要积
- 表姐几个月的实证-人善人欺
- 西游四大菩萨,观音只排第
- 藏传佛教主要教派:噶举派
- 该如何对治贪嗔痴
- 莲池大师答:毗婆尸佛,至
- 藏历具醉月十八,观世音菩
- 要想心灵不荒芜,除掉杂草
- 薰習的力量
- 西游记中两个比较厉害的妖
- 袁了凡改命改的是什么
- 藏传佛教代表寺院
- 莲池大师答:若引华色见佛
- 虹野:卓越老师也得诵经?
- 该如何把握如梦如幻的人生
- 西游记中四大佛祖,孙悟空
- 藏历满意月十八,观世音菩
- 袁老太太念佛心静预知未来
- 要想成就大事业 无欲无求极
- 藏传佛教“拓然巴”2019年招
- 说说我们班的辅导员
- 藏传佛教僧人辩经:辩论的
- 莲池大师答:迦叶身光,映
- 藏在独克宗古城的圣物,世
- 虽为欧洲国家却信奉佛教,
- 西游记中四大菩萨有三位派
- 西天路上的唐僧,其实死在
- 要想活得轻松自在就多积德
- 该如何超脱出来
- 袈裟的由来与意义
- 观清法师:无情有佛性?!
- 藏传佛教五方五色财神有哪
- 藏式喇嘛塔
- 蕅益大师:学道要想成就 必
- 说说我放生一年多的感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