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
天人,又称天众,音译为提婆,指住在天界的有情众生。天道为轮回中的六道之一,天界又分色界天和欲界天,持守五戒能于后世保有人身,不堕恶道之中;若再加行十善业者,死后将生欲界天,成为欲界天人。若再修禅定者,则可往生色界天,成为色界天人。天人在天上的寿命虽然很长,但是总有天福享尽的时候。当这些天人天福享尽的时候,就会现出五种衰相,天人有五衰相现,大部分要堕于恶道。所以学佛、行善不能求人天福报,一定要发愿求生极乐世界,才能得到究竟解脱、常乐我净之大益。
据经典记载,天人欢喜赞叹佛事、奏天乐、散天花、薰天香、飞行于虚空。以多披挂璎珞,飞于天空,故称为飞天。自印度以来,佛教多用以表现其庄严。于诸经中,甚少有关色界天人之记载,然欲界六天之记述则颇为详备。欲界天有火、金、青、赤、白、黄、黑等七种身色光明,清净微妙,无皮肉筋脉脂血髓骨等,可随意变现各种长短大小粗细等形象。其发柔软润泽,其齿白净方密。其去来行步,无边无碍,缓急自如。两目清澈,久视不瞬。欲界诸天仍有淫欲,其成淫事之法,夜摩诸天互执两手,兜率天彼此忆念,化乐诸天相互熟视,他化自在天则须共语,魔身诸天仅须相视。诸天之寿量竭尽时,必呈五种衰败之相,称天人五衰。
如果有天人,若男若女,当五衰相现前的时候,他能够见到地藏菩萨的形像,或者闻到地藏菩萨的名号,只要一瞻仰顶礼,那这些天人就转增天福,永远不会堕到三恶道里面去。如果他见闻地藏菩萨的形像和名号,进一步还能以香、华、衣服、饮食、宝贝、璎珞等供具来作布施供养,那所得的功德福利无量无边。
天人是不修行的。欲界天人沉溺于欲乐,觉得享乐才是最要紧的,根本想不到接触佛法。色界天人安住于禅定带来的喜悦中(这是远远超过欲乐的喜悦),也不能进一步修习解脱道。
曾有这样一则公案:佛陀在世时,神医耆婆常为国王、僧众等治病,并在目犍连面前皈依了三宝。耆婆死后转生于忉利天。有一次目犍连因为弟子有病,就升到忉利天去向耆婆问诊。当时正赶上天人们进入欢喜园,目犍连在路旁站着等待,没有一个天人看他。只有耆婆最后到的时候,坐在华丽的花车上,向他举起单手致意,然后乘车飞驰而过。目犍连虽是大阿罗汉,但心里有点不舒服:“我的弟子怎么对我这种态度啊?我好不容易从人间来趟天界,他不但不请客,反而招个手就走了。”于是以神通定住耆婆的花车,耆婆不得已只好下车,向尊者顶礼。尊者以种种因缘训斥他,耆婆回答说:“实在没办法,我们这里忙得很,每天玩都玩不过来。您看,其他天人对您连招呼都不打,正因为我在人间是您的弟子,所以才用了最大的力气向您举一只手问讯。”
可见,天人福报虽大,但往往沉溺于享乐,早将修道置之度外。天人虽因往昔善业带来极大福报,可以随心所欲地享乐,但也因此缺乏修行动力。不像在娑婆世界,到处有天灾人祸,有生老病死的种种痛苦,能激发人们为离苦得乐而不懈努力。天人虽有善根、福报,但对于欲乐和定乐的贪著,使其自身智慧被覆盖而不再产生作用,并因耽于享乐而无暇开发智慧。相反,人类有心追求真理、追求解脱,更容易通过闻思修而解脱得度。
1.《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
天上的人
2.《佛学大辞典》
天人,又作天众。即住于欲界六天及色界诸天之有情。亦指住于天界或人界之众生。据经典记载,天人欢喜赞叹佛事,奏天乐,散天花,薰天香,飞行于虚空。以多披挂璎珞,飞于天空,故称为飞天,自印度以来,佛教多用以表现其庄严。于诸经中,甚少有关色界天人之记载,然欲界六天之记述则颇为详备。欲界天有火、金、青、赤、白、黄、黑等七种身色光明,清净微妙,无皮肉筋脉脂血髓骨等,可随意变现各种长短大小粗细等形象。其发柔软润泽,其齿白净方密。其去来行步,无边无碍,缓急自如。两目清澈,久视不瞬。欲界诸天仍有淫欲,其成淫事之法,夜摩诸天互执两手,兜率天彼此忆念,化乐诸天相互熟视,他化自在天则须共语,魔身诸天仅须相视。诸天之寿量竭尽时,必呈五种衰败之相,称天人五衰。有关天人之图像迄今仍存者,有印度秣菟罗博物馆所藏之‘石造释迦说法像’,像中佛陀光背上刻有二飞天。敦煌千佛洞之壁画中,亦有散花奏乐之飞天图绘。浙江普陀落山法雨寺玉佛殿三尊像之后光中亦刻有飞天像,其天衣宛如火焰,栩栩如生。日本法隆寺、药师寺、冈寺、法界寺、平等院等名刹亦大多存有天人图像之壁画、屏风等。【起世经卷七之三十三天品、法华经卷五如来寿量品、阿閦佛国经卷上】(参阅‘天’1330、‘天人五衰’1333)
3.《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天人,(术语)天与人,即六趣中之天趣与人趣也。无量寿经上曰:‘天人归仰。’又曰:‘诸天世人。’法华经宝塔品曰:‘移诸天人,置于他土。’【又】(天名)天上之人,天界生类之总称,如天人之五衰等。
4.《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一)(梵deva-manus!ya,巴deva-manussa)指天界与人间的并称。亦指住在天界与人间之有情。又称人天。如《长阿含》卷二〈游行经〉云(大正1·15b)︰‘如来可止一劫有余,为世除冥,多所饶益,天人获安。’旧译《华严经》卷五云(大正9·424a)︰‘离诸人天乐,常行大慈心。’
(二)(梵apsara)指住在欲界、色界等天界之有情,即诸神。又作天众。据经典所载,天人欢喜佛事,常奏天乐,散天花,飞行于虚空,故另有飞天之称。《法华经》卷五〈如来寿量品〉云(大正9·43c)︰‘我此土安隐,天人常充满。(中略)诸天击天鼓,常作众伎乐,雨曼陀罗花,散佛及大众。’《无量寿经》卷上云(大正12·269b)︰‘斯愿若克果,大千应感动,虚空诸天人,当雨珍妙华。’
- 准提咒正确念法
- 太上清心咒全文
- 为什么晚上不能听大悲咒
- 超度经文往生咒全文
- 准提咒功德及妙用求财
- 62条人生妙言妙语,帮助你
- 诵大威德金刚咒的感应
- 长寿佛心咒注音
- 普贤行愿品全文诵读含仪轨
- 六字真言作用和功效
- 药师佛心咒正确念诵的方法
- 简单的清心咒口诀
- 六字真言的作用和功能
- 准提咒手印全图
- 普门品念诵的正确方法
- 道家静心咒原文
- 净身 口 意三业真言拼音
- 普贤行愿品回向文全文
- 普贤行愿品全文念诵仪轨
- 金刚经四句偈语解释
- 大悲咒原版30分钟mp3
- 心经可以随便抄吗
- 准提咒全文正确注音
- 准提咒回向文大全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 准提咒全文拼音版
- 诵金刚手菩萨圣号的感应故
- 天眼看持准提咒人
- 楞严咒快速记忆法
- 普贤行愿品偈颂全文
- 念坚牢地神咒的感应
- 财神咒念诵108遍
- 药师咒念诵正确方法有哪些
- 家里播放普庵咒的禁忌
- 准提咒晚上不能念
- 在家诵地藏经正确仪轨及回
- 什么是绿度母心咒
- 念大悲咒使人阳气上升
- 《金刚经》全文-金刚经原文
- 地藏菩萨心咒108遍
- 净土法门法师:读经时总有
- 宣化上人:为什么男好女色
- 宣化上人:不持戒即是末法
- 巴基斯坦曾经是著名的佛教
- 宗萨仁波切:保持很酷
- 宗性法师:《瑜伽师地论科
- 宣化上人: 教你轻松背起楞
- 宏海法师:「十念法」到底
- 妙祥法师:孝敬父母,从事
- 小镇人民的信仰:佛教禅修
- 宗宙法师:当你对观音菩萨
- 安徽省宗教局向和谐寺观教
- 始建元代,宜昌古佛寺修复
- 寂静法师:三世因果的理解
- 宣化上人的修行开示
- 学院组织党员和宗教界赴西
- 宣化上人:修道修的是什么
- 巴拉圭恐怖片《现尸报》取
- 宣化上人:为什么要学《华
- 宏海法师:一发心诵经口就
- 如来佛的头发看似葡萄,却
- 宣化上人:不持戒即是末法
- 宣化上人开示:念大悲咒最
- 小雷音寺唐僧遇假佛 孙悟空
- 宗庙上师:你就拼命地装吧
- 神奇的放生转运
- 宣化上人: 诸病的因由,就
- 宣化上人的孝行惊天地、泣
- 净土法门法师:读经时总有
- 宗性法师:《瑜伽师地论科
- 妙祥法师:对死亡的众生要
- 宗萨仁波切:回向中蕴含的
- 安徽芜湖市石雕狮子价格查
- 宣化上人:佛悟道之后,世
- 巴特勒伤情无碍仍要缺战 这
- 寂静法师:不接受自己的命
- 宣化上人:修道就是要修能
- 如来佛祖头上的“葡萄”不
- 始终处在一种平和宁静的状
- 宏海法师:一生行善但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