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佛教
原始佛教(Original Buddhism)。
释迦牟尼创教及其弟子相继传承时期的印度佛教,约为公元前6~前5世纪。佛陀的说教最初是口传的,为了便于记忆,采取偈颂的形式,后来编集为律经论三藏。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是“四谛”、“八正道”和“十二因缘”,其核心内容是讲现实世界的苦难和解决苦难的方法。其次,又从缘起思想出发,提出了“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和“涅槃寂静”的学说。后人把原始佛教的修持,概括为戒、定、慧三学、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以及四念处、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等三十七菩提分法。[1]
日本《广说佛教语大辞典[2] 》对于“原始佛教”定义如下“相对于后世发达之大乘佛教,指释尊在世时代至二十部派开始分裂前之佛教。此时代之经典,包含佛教教说最古之原型。原始佛教一词,系依明治以后佛教研究者而使用。”日本学者对于这个词的定义尚有争议。此时教法一味合和无诤。佛入灭后一百年部派根本分裂之前的佛教称为“根本佛教”,此时已经受到佛陀本生故事的影响,造成神话佛陀的观念产生,蕴含佛教分裂的远因,各地的教团已然有后来各部派的概念雏形。 在现代的原始佛教一词的使用上有两种意义: 一、在宗教学的意义上表明最初始的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核心教义,有别于后续发展出来的其他佛教教义。 二、另一个部份是在信仰者的认知意义上,代表原始佛教信仰者试图追寻出释迦牟尼佛陀所发现的真理,并实践佛陀主张的教义目标(苦的永灭)。尊重但不跟随"发展佛教"(部派佛教,上座部佛教,大乘佛教,秘密佛教...等)的其他论述,主张"原始佛教"代表佛陀所说的真理,能达成苦之灭除的目标。
上座部佛教,巴利语为Theravada。佛教中最古老的流派,是和原始佛教一脉相承至今的。因其从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向南传播到斯里兰卡、缅甸等地,故又称“南传佛教”。现今,上座部佛教主要流传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南亚、东南亚国家,以及中国云南的西双版纳、德宏等地区。
上座部佛教坚持传承和保守佛陀的原本教法,不主张对佛陀的教法作过多的发挥和改变,因此也有人将之称为“根本佛教”或者“原始佛法”,以区别后期发展出去的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与流传于中国、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大乘佛教”或“北传佛教”有所不同[3] 。
佛祖释伽牟尼涅盘后,佛教分成了大乘教和小乘教[5] 。小乘佛教(主要为南传佛教或上座部佛教,现代学者用此概念仅用于分类,无褒贬之意)主要传播地区在南亚的泰国、缅甸、锡兰一带,中国南部云南等地也属该系佛教。该派经典为巴利文经典,强调佛陀为唯一伟大导师。小乘教主张恪守戒律,托钵乞食,注重禅修,精密观照,以罗汉的解脱为目标,强调修炼自我的声闻乘。小乘佛教通过“八正道”等自我修持,达到最高第四果阿罗汉果(断尽三界烦恼,超脱生死轮回)和辟支佛果(观悟十二因缘而得道),然不认为除释尊外其他众生能成就佛果。大乘佛教的主要传承为北传佛教,公元前后传入中国后,主要继承者为中国的汉传佛教,现代很多学者一般专指汉传佛教,但中国的汉传佛教实际也包含小乘教法。该派经典古印度时以梵文经典为主,该派强调以佛陀的一生行持为榜样,以成佛为修行的最终目标,追求菩萨道的普渡众生。大乘佛教按照佛陀的众生平等,人人本来均有如来智慧德相的理念,强调通过佛法无量劫的修持,众生都能成佛。通过菩萨行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的修习,历经52道菩萨道阶位的修持(称“菩萨”,意为具有大觉心的众生),最终成就佛果。大乘僧人基本食素,小乘僧人可食“三净肉”。大乘僧人和小乘僧人虽然都是虔诚的佛教徒,但却因宗派不同,一直争论不休。 公元12世纪左右,佛教在古印度衰落,但佛教的影响并没有消失,它在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早已深深扎下了根,当佛教的世界中心转移到中国后,它发展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佛教主要教义是比较确定的,主要集中于佛说的“四谛”。四谛即四种真理,分别称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苦谛是说人生在世,有生老病死等八种痛苦。集谛解释苦的根源在于有欲望,想长生达不到,想不死总要死,这就产生苦。而且,有欲望就会有言行,结果便造了业(指活动的结果),只能不断轮回转世,不断经受生老病死等一切苦。灭谛是说要消灭苦,就要消灭造成苦的欲望,消灭欲望就能达到“不生不死”的最高境界,佛教称这种境界为涅盘。道谛是指要达到不生不灭的最高境界,就要修道,包括学习教义,遵守戒律,打坐静修,参禅念佛等。佛教修道讲究“八正道”,分别是正见(正确的信仰)、正思(正确的思考)、正语(正确的言论)、正精(正确的努力)、正业(正确的行动)、正命(正确的生活)、正念(正确的思想)、正定(正确的自我专心)。此外修行以“五戒”为主,包括戒杀、戒盗、戒淫、戒妄语、戒饮酒。另外,佛教不承认婆罗门教的经典和宗教特权。佛教认为,不论人出生于哪一个瓦尔那,只要自己按照佛德教训修行,就能达到不生不灭的涅磐境界。佛教这种不承认瓦尔那区别的态度,吸引了很多下层民众。
- 62条人生妙言妙语,帮助你
- 作明佛母心咒念100万遍后的
- 白衣大士神咒全文
- 准提咒功德及妙用求财
- 《阿弥陀经》全文念诵文字
- 长寿佛心咒注音
- 超度经文往生咒全文
- 药师佛心咒正确念诵的方法
- 简单的清心咒口诀
- 金刚经四句偈语解释
- 六字真言作用和功效
- 准提咒手印全图
- 大悲咒原版30分钟mp3
- 准提咒回向文大全
- 普贤行愿品全文念诵仪轨
- 六字真言的作用和功能
- 天眼看持准提咒人
- 准提咒全文拼音版
- 在家诵地藏经正确仪轨及回
- 诵大威德金刚咒的感应
- 准提咒晚上不能念
- 财神咒念诵108遍
- 准提咒全文正确注音
- 普门品念诵的正确方法
- 什么是绿度母心咒
- 宝箧印陀罗尼咒21遍
- 家里播放普庵咒的禁忌
- 摩利支天咒手印图-摩利支天
- 普贤行愿品全文诵读含仪轨
- 楞严咒快速记忆法
- 弥勒佛心咒的正确读音
- 大吉祥天女咒快诵7遍
- 千万不能在家放大悲咒
- 《金刚经》全文-金刚经原文
- 读诵《金刚经》好处很多很
- 女子在家念地藏经注意事项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 太上清心咒口诀
- 药师咒念诵正确方法有哪些
- 地藏菩萨心咒108遍
- 这八种情况你只要具足了一
-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
- 这样念佛是修念佛三昧,不
- 释清净:媒婆与屠户、娼妓
- 这里的景色真的是特别的迷
- 这样的心念佛,只能种善根
- 这是哪位师兄汇的款
- 逞一时口快而后悔莫及
- 这两件礼物,请务必送给你
- 这辈子你为什么而来?
- 这耗资5亿建造而成的——最
- 这几个地方美如画卷,百卉
- 这样的佛系婚姻,还需要继
- 这一句佛号可不得了,世出
- 过分奢侈,福报享尽了必定
- 那个弹吉他的缺指少年
- 退休老同志纷纷为建院30周
- 这两种特征,能证明一个人
- 这是成佛必由之路
- 这辈子,总要有一次“朝圣
- 释源祖庭白马寺:中国佛教
- 这样沟通,会让别人更喜欢
- 这样的您就是观世音菩萨
- 这辈子,你为什么而来
- 这里的蓝天,给大家一种特
- 造『十恶业』者将得何报
- 金易明教授:以世博为契机
- 这一天供养三宝,能超度过
- 这几种不详之物,家中千万
- 这样的女人绝对被男人尊重
- 这里是诸大菩萨的选择!—
- 这个27岁的台湾女孩说:真
- 过去30年中国人饮食越来越
- 那么电动汽车日常保养有哪
- 达真堪布:那难以铭状的痛
- 释贤书:不知不觉中我们都
- 这样的拜佛方式才能显示虔
- 这里虽然是佛教圣地,却吸
- 这是谁的罪过
- 这样的人命好,有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