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生不足喜,死不足惧,只求此心光明正觉

[金玉良言] 发表时间:2023-10-24 04:04:34 作者: 阅读次数:
生不足喜,死不足惧,只求此心光明正觉

生不足喜,死不足惧,只求此心光明正觉

武则天皇后下诏延请慧安禅师到京都来,尊他为老师,把慧安禅师看的与神秀禅师一样重要。

武则天召见慧安禅师的时候,向禅师发问道:“您有多大年岁?”

禅师回答:“不记得了。”

武则天说:“怎么会不记得自己的年岁呢?”

禅师答道:“此身有生有死,如同沿着圆环转动。圆环没有起点,也没有尽头。如此还要记年岁干什么?何况此心如水流动,中间并无间除。看到水泡的生灭,不过虚妄的思想罢了。从初有意识到此身毁灭,一直都是这样,有什么年月可记呢?”武则天听完以后,便向禅师行礼道歉。

人生智慧

武则天请教慧安禅师的年岁,这其实是平常至事,也是凡间之事,慧安也明白。但是慧安禅师的这一番回答是在向武后授禅机,传播佛义对人间年岁、生死的看法,这是则小故事的要表达的主要内容。佛教认为,宇宙万物流迁变动,永无休止。生与死都不是绝对的。

生不会永生,死不会永死。旧的死去,新的又生,生死相续,永无穷尽,恰似沿若圆环转动。

因此生不足喜,死不足惧,只求此心光明正觉。这种豁达的宇宙观,使禅师们将世间的一切看得很淡很淡,所以,记不记年岁也就关系不大了。

慧安接着又说,此心亦如水流动,中间并无间隙。就是说,禅师心如水充盈,早排除了生死忧惧、世俗悲苦这些妄念。年岁大小,对一个人是否觉悟正道,并无影响。换言之,只要觉悟了正道,无论少年,无论老年,就都不虚度了一生。如果百岁高寿,仍不能领悟正道,除恶行善,则这百岁高寿,又有何意义呢!

大德高僧

慧安(582—707)唐代的僧人。俗家姓卫。荆州支江(现在的湖北)人。年幼的时候出家,性格宽忍慈悲。隋朝大业中的时候,隋炀帝要开通济渠,征集民夫,当时饥民众多。禅师向大户乞求粮食,用以赈济饥民,因为禅师的帮助得到帮助的饥民非常多。

隋炀帝听说了这件事,想下诏请禅师到京城讲法(现在的陕西西安西北),禅师不予理睬。隋朝末年禅师前往游衡山(现在的湖南),行头陀之法。唐贞观中年至薪州参谒弘忍大师。麟德初年到终南山(现在的陕西长安西),在石壁的洞穴中居住,独自居住修习禅法。

后来唐高宗下诏也不予理睬。永淳二年到达滑台(现在的河南滑县),奉敕旨在当地修造招提寺来居住。后来返回荆州,住持当阳山玉泉寺。这时神秀大师圆寂,众人请禅师为住持,没有答应。武则天对禅师优礼相加。

神龙二年九月,唐中宗敕令中官赐紫袈裟并绢,剃度弟子二十七人。复诏入中禁接受供施。第二年辞别京城前往嵩山少林寺居住。圆寂以后茶毗,获舍利八十粒,先天二年的时候门人修建塔供奉禅师舍利。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