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如何看待离婚这件事呢?
一提起佛教,在许多人脑海里出现的,就是僧人的形象。实际上,出家只是佛教生活方式的一种,佛教徒中,大多数为在家居士。在家居士通过婚姻,建立家庭,既维系种族的繁衍,也护持出家人的修行,为出家人提供物质生活保障,因此,佛教重视婚姻问题。既然佛教重视婚姻问题,那么佛教又是怎样看待离婚这件事呢?
其实佛教既不支持离婚,也不反对。佛教主张婚姻的美满及家庭责任,既然能成为夫妻,那都是多生多劫的缘分所成就的,所以夫妻双方,要相互尊重,彼此包容,各守各的本分,各尽各的责任。
慈悲精神是佛教的根本精神,目的就是要让众生得到安乐。离婚必将导致夫妻双方,双方父母,尤其是子女等从中受到伤害,这与佛教的慈悲精神相违背。而重新组建家庭也未必能够美满,由于双方都曾经受过伤害,往往抱着“吃一堑长一智”的心态,自我保护意识特别强,不容易信任对方,也很少会考虑对方的感受,如此必然降低再婚的幸福指数。
结婚时,请亲戚朋友作证明,并发誓要永结同心白头偕老,离婚即是违背当初的誓言。即使重新组织家庭,也不一定会好好珍惜。
离婚对社会风气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名人夫妻离婚,必然产生负面的示范效应,让大家都误把婚姻视作儿戏,甚至认为离婚是种时尚,导致离婚率居高不下,这样必定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产生负作用,因此,建立和谐社会必须从和谐家庭做起。
当然,佛教也不反对离婚,佛教认为万事万物皆是因缘和合,缘聚则生,缘散则灭,婚姻也不例外。如果因缘真的尽了,那也只好随缘,但这并不代表佛教赞叹离婚。在离婚这件事上,佛弟子要深思熟虑,如果真的要离,也要站在利他的角度去充分考虑对方以及父母子女等,尽量不要让自己的决定伤害到更多人。
正所谓“随缘了旧业,切莫添新秧”,佛弟子不管决定结婚还是离婚,都要建立在能让双方更为幸福的基础之上,就算要离,也要充分考虑对方的感受,做到好聚好散,不要因为离婚而让双方结下恶缘。
- 上一篇:佛教如何看待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缘分关系?
- 下一篇:参照这个家庭模式,拥有一个幸福的家
- 药师佛心咒正确念诵的方法
- 五路财神咒全文咒语
- 准提咒正确念法
- 金刚经四句偈语解释
- 作明佛母心咒念100万遍后的
- 准提咒全文拼音版
- 简单的清心咒口诀
- 准提咒手印全图
- 准提咒回向文大全
- 太上清心咒口诀
- 天眼看持准提咒人
- 大悲咒原版30分钟mp3
- 准提咒全文正确注音
- 读诵《金刚经》好处很多很
- 坛经两则原文及翻译
- 经常听金刚经有啥好处
- 药师咒念诵正确方法有哪些
- 弥勒佛心咒的正确读音
- 清心咒口诀及拼音
- 千万不能在家放大悲咒
- 越吃越多,越穿越富,越花
- 在家诵地藏经正确仪轨及回
- 宝箧印陀罗尼咒21遍
- 摩利支天咒回向
- 女子在家念地藏经注意事项
- 弥勒佛心咒正确念诵
- 大吉祥天女咒快诵7遍
- 佛经静心咒全文念诵
- 念大悲咒使人阳气上升
- 静心咒口诀
- 六字真言作用和功效
- 佛经静心咒全文有声
- 财神咒念诵108遍
- 普庵咒全文原版
- 南岳怀让禅师的禅学思想
- 普庵咒正宗版全文
- 准提咒功德及妙用求财
- 维摩诘经和维摩诘菩萨
- 诵大威德金刚咒的感应
- 无量寿经第六品原文
- 学佛后如何有智慧地去引导
- 孩子做作业如不督促就完成
- 孩子手机上瘾了,怎么办?
- 孩子执拗,做功德回向有用
- 家庭生活的经营也是一种艺
- 家族每代排行老大的女子成
- 小孩晚上哭是什么原因呢?
- 感觉婚姻走到头了,该怎么
- 承担起对孩子道德人格的教
- 换种视角去欣赏父母,不易
- 教育孩子正确的用钱观念
- 断恶修善改变业报 因缘和合
- 有一个孝顺的心,是学佛的
- 父母一方造恶业一方行善积
-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
- 留给孩子10个生命气质,孩
- 身教重于言教
- 布施放生的感应
- 布施感应的案例
- 布施念佛感应
- 布施供养的感应
- 吃长素的功德感应
- 每天放生有的感应
- 每天放生有什么感应
- 吃肉放生的感应吗
- 吃素有的感应
- 吃素有什么感应
- 参加焰口法会的感应
- 吃素放生的感应
- 吃素放生念佛感应
- 吃素念佛的好处感应
- 吃素念佛感应
- 吃素后的功德感应
- 吃素后功德感应
- 吃素十年的感应
- 吃素功德好处感应
- 参加放焰口后有的感应
- 初学佛有感应吗
- 初信佛为什么有感应
- 出钱造佛像的功德感应
- 出家念佛感应
- 念佛求财心得感应
- 放蛇出现的感应
- 放生龟产生的感应
- 放生鸟产生的感应
- 放生鳖的感应
- 放生鲫鱼有的感应
- 每日财布施会有感应
- 每日诵经有的感应
- 每天读经产生的感应
- 行善有什么感应
- 荟供的感应
- 老人念佛的感应
- 经幡有的感应
- 经常施食的神奇感应
- 经常放生有的感应
- 经常放生有什么感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