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藕益大师: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乃托他佛,助显本性

[佛本生故事] 发表时间:2023-07-21 04:27:30 作者: 阅读次数:
藕益大师: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乃托他佛,助显本性

答曰:同异皆戏论也。即亦同亦异,非同非异亦戏论也。以三种法门无不离四句故。若知一切法,无非即心自性,仍可四句而诠显之。

何者?

梵语禅那,此云静虑,静即是定,虑即是慧。静即止,虑即观。静即寂,虑即照。是故定慧也,止观也,寂照也,皆一体而异名也。

或谓寂照约性,余二约修,止观约因,定慧约果,不过一往语耳。夫吾人现前一念心性,虽昏迷倒惑,灵知终不可灭。虽流转纷扰,本体终未尝动。此岂非寂照真源,止观血脉,定慧根椐乎?究此现前一念心性,名为参禅,达此现前一念心性,名为止观。思维忆持此现前一念心性,名为念佛。盖念者始觉之智,佛者本觉之理也。

就此念佛法门,有念自佛、他佛、自他佛之不同。若单念自佛,与参禅止观全同。若单念他佛,与参禅止观亦异亦同。若双念自他佛,与参禅止观非异非同。

念自佛者,是四念处观,所谓观身,观受,观心,观法。若一切法门,不为四念处所摄,即外道法,故知与禅观同也。

夫念他佛者,或念相好,或法门,或实相,或不能作此三种念者,则但持名号。若念相好,一往似与禅观异,然必止息异缘,专观彼佛,则仍与止观同,亦仍与静虑同也。念法门者,例此可知。若念实相,虽托他果佛为异,然终无两种实相,究竟是同。若持名号,一往亦与禅观异。

然无论解与不解,而所持之名,当体无非一境三谛,能持之心当体无非一心三观。曰:明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一。是则心无异缘,即是静是止,名号历历,即是虑是观,亦究竟同也。夫双念自他佛者,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乃托他佛,助显本性。由悟本性,故与禅观非异。由托他佛,故与禅观非同,是谓胜异方便,无上法门。

《文殊般若经》、《般舟三昧经》、《观无量寿佛经》等,皆明此圆顿了义,而《妙宗钞》申之为详,凡栖心净土之士,不可不熟究而力行之也。”

——藕益大师《灵峰宗论/念佛即禅观论》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