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怎样才算证得《心经》中所说的“五蕴皆空”?

[悟性时光] 发表时间:2024-04-02 04:06:22 作者: 阅读次数:
怎样才算证得《心经》中所说的“五蕴皆空”?

转载自作者:墨易尘

《心经》又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六百卷《般若经》中的核心经卷,也是佛教的著名经典之一。如今常见流传于世的《心经》版本共有七个,最早的一个版本是姚秦时期鸠摩罗什大师所译,而最为流传广远的则是唐朝初期玄奘大师所译的版本。此七个版本内容基本相同,只是字数上略有不同,现在广受同修追捧的玄奘版本共二百六十余字,是这七部当中最为精炼的一部。

《心经》 此经的的意义顾名思义,浅显的理解便是涤净心灵的意思,但在佛家所讲的“心”并非是单纯指心的思想,而其所谓的心是追求一种“自性”,是心最为本初的状态,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初心”,而此初心又非彼初心,而是最为纯粹和本源的“自性空”,佛家认为“三界唯心”“心外无物”,世间的万事万物皆是出于心起,而心最初的状态便是一个“空”字,这个“空”便是《心经》乃至整个佛教经典中最为核心最为关键的概念。

《心经》说“五蕴皆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空”是佛家对世间诸法的一种看法,是对万事万物的一个定义,如果一个人真正的能参悟“五蕴皆空”的真谛,那么便可“跳出六道外,不在五行中”得到世间最高智慧的无上正等正觉的般若智慧,便可远离一切苦厄,心无挂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

那么如何才算是证到《心经》 中所说的“五蕴皆空”呢?其实在此经中已经真真切切的为广大同修指示明确,那便是以下这一段落: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五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此段经文便是详细阐述证得“五蕴皆空” 之时的状态,其大意是说:世间所有的事物与规律的本真皆是空,没有产生与破灭、没有污垢与纯净、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的分别,这些感受都源自于内心非空而产生的分别心,若真正的消除这种分别之心,便没有“色受想行识”五蕴的概念,由此得来“六根”“六尘”“六识”也皆是虚妄,心中没有混沌之感,也无超脱混沌的分别之义,因此也不存在什么生死。证得空境心中豁然,不会有心生智慧的感觉,也不会有得失的感触,这便是证得“五蕴皆空”带给人的感受。

所以,真正的空不是让一切消失,而是如同从梦中醒来一般,冲破虚妄看清本质,身在幻中却自心清明。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