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阿姜索的教导——阿姜普·谭尼育的回忆

[其他南传法师] 发表时间:2019-06-13 11:42:06 作者: 阅读次数:
  阿姜索的教导
  ——阿姜普·谭尼育的回忆
  [英译]坦尼沙罗尊者
  [中译]良稹
  Ajaan Sao's Teaching——A Reminiscence of Phra Ajaan Sao Kantasilo
  Translated by Ven. Thanissaro Bhikkhu
  原文版权所有 ?  2003 美国慈林寺。本文允许在任何媒体再版、重排、重印、印发。然而,作者希望任何再版与分发以对公众免费与无限制的形式进行,译文与转载也要求表明作者原衷。
  [简介:  阿姜索- 堪塔西罗(Ajaan Sao Kantasilo,1861-1941)与他的学生阿姜曼建立了泰国二十世纪森林头陀传统。他是一位真正的森林隐者,未曾留下教导的文字记载。很幸运,他的一个学生阿姜普- 谭尼育的回忆使我们得以一瞥阿姜索简短有力的教导方式。 ]
  在我们这个时代,走进森林里修习头陀行的做法,是从阿姜曼的老师阿姜索开始的,之后又传到了阿姜辛与阿姜李。阿姜索不善于演讲,他是个行动者。教弟子时,讲得也少。那些直接受教于他的弟子,如今是长老了,他们从老师那里也学了沈默寡言、鲜少开示的习惯。因为阿姜索少言,我给你们讲一点他传授禅修的做法。
  阿姜索是怎样教的呢? 假定有人来找他说:“尊敬的阿姜,我想学禅修。我怎样做?” 他会说:“禅定时专心于‘哺-哆’(Buddho)这个词。”
  如果此人问: “‘哺-哆’的意思是什么? ” 阿姜索会说:“不要问。 ”
  “我念‘哺-哆’时会发生什么? ”
  “不要问。你的唯一责任就是在心里一遍遍地重复‘哺-哆’。 ”
  他就是那样教的: 没什么冗长的解释。
  好,假定这个学生诚心,听从阿姜索的指教,在禅定中坚持重复‘哺-哆’,假定他开始入定,心变得宁静明亮起来,他会来问阿姜:“在念着‘哺-哆’时,我的心变得如此这般。现在我该怎么做?” 如果他做得对,阿姜索就说: “继续禅定。” 如果不对,他会说: “你得如此这般地做。你现在的做法不对。 ”
  举例来说,有一次我还是个沙弥,负责照顾他起居,大宗派一个高年资比丘,作为禅修的初级学生前来求教。阿姜索教他禅定时念“哺-哆”。好,这个比丘念着 “哺-哆”,心静了下来,一旦静下来,便明亮起来。然后他停下不念 “哺-哆”了。这时候,心变得一片空白。他就跟着光明,把意念送了出去,有几个形像开始出现: 死者灵魂、饿鬼、神明、潜水生灵、人、兽、山岳、树林……有时仿佛他或他的心智,离开身体在山野里漫游,看见了上述事物。之后,他来告诉阿姜索说: “我在禅定中达到宁静明亮时,心就跟着光亮出去了。鬼神人兽的形像显现出来。有时仿佛是我出去跟踪那些形像。”
  阿姜索一听到这里就说:“这不对。心智在外境获得知见是不正确的。你得让它了解内境。 ”
  这位比丘就问:“我应该怎样让它了解内境呢? ”
  阿姜索答:“心智在处于那样的明亮状态,忘记或离弃了它的反复念住,而只是空洞静止地滞留在那里时,就去找呼吸。如果呼吸感在你的意识中出现,就把注意力集中于呼吸[气],然后跟踪它,一直朝内走,直到心变得更宁静,更明亮。 ”
  于是那位比丘遵照阿姜索的教导修行,直到最后静止下来,到了近行定(upacara samadhi),之后呼吸越来越精细,最后消失了。他对于身体的存在感也消失了,只剩下心智绝对静止在那里,那个状态下知性本身清楚独立地存在,没有前后移动感,也没有心的位置感,因为那个时刻只有心的完全突显。这时,那位比丘又来问: “我的心智宁静明亮之后,我把注意力集中于呼吸,跟着呼吸朝内,直到达到绝对安宁静止的状态——如此静止,什么也不存在了,呼吸不再出现、身体存在感消失,只有心明亮静止地突显出来。这个状况,是对还是错? ”
  阿姜答道:“是对是错,那是你自己的标准。尽量经常这样做,等到你练熟了,再来见我。 ”
  于是

\

这位比丘遵照阿姜的教导修行,之后能经常使他的心智静止,达到身感不存在,呼吸感也消失的地步。他的技巧越来越熟练,心越来越有定力。最后,他就能让心频繁处于静止状态——原则上,戒德培养定力、定力培养明辨、明辨培养心智——在他的定力变得强有力时,便升起了神通(abhia),所谓的高等知识、真正的洞见。什么知识呢? 据说是有关心智本性的知识,即心在当下的状态。那只是他自己说的。
  他离开那个定力层次后,来见阿姜索,阿姜索却告诉他,“这个定力层次是安止定(appana samadhi)。可以肯定,你在这个定境什么洞见与知识也没有。只有明亮与静止。如果心永远处在那个状态,也就只停在那个静止层次里。因此你一旦令心寂止到这个地步,就注意看心开始搅动起来、即将离开专注的那个间隙。心一旦觉察到它开始拿起一个对象——不管初现的对象是什么——要把注意力放在拿起的那个动作上。那才是你应该观察的。 ”
  这位比丘听从了阿姜的指教,以后在心智开发上获得相当的进步。
  这是阿姜索教育学生的一个例子——每次只教一点,只指出修持的关键要点,几乎只说:“做这个、这个、这个 ”,从不解释。有时候我在想为什么他这样教。我会与读过的书、听过的其他开示作比较。比如,阿姜辛(Ajaan Singh)曾写过一本禅修小手册,题名为《依止三宝与禅修技巧》,他在书里说,禅修之前,首先必须身体坐直、确立念住、把它直接放在你面前。他是那样说的,阿姜索却不是。但他们教的是同一个原理,唯一不同之处在于阿姜索不是宣讲家,因此不用许多修辞。
  正如他对我说过:“我们在决定重复‘哺-哆’这个词时,作这个决定本身就是在确立念住。我们连续想着‘哺-哆’,不让心智离开‘哺-哆’时,我们的念住和警觉便已经健康有力了,才能始终清醒地跟着‘哺-哆’。一旦注意力移开,忘记‘哺-哆’去想其它事,就表明我们的念脱节了。但是,假如我们把守念住,能不停地想着‘哺-哆’,不出空档,念住就很强了,不需要在别处‘确立念住’。想着一个目标,把它与心连接起来,这个动作本身就是在确立念住。” 他是这样对我解释的。
  这是我眼见耳闻阿姜索传授禅修的一个例子,足以供我们作为思考的精神食粮。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