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朱子治家格言简讲

[钟茂森] 发表时间:2019-06-13 14:26:50 作者: 阅读次数:

  尊敬的诸位朋友,大家好!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

  【朱子治家格言】

  这篇文章我们在过去曾经用二十个小时将它讲解了一遍,比较详细,这个光盘出来之后,大家听了都觉得很欢喜,在国内也流通得很广。有的同仁就希望我将这篇文章再简讲一遍,对一些非常忙碌的人,又想很快速的了解这篇文章的大意的,希望我能够用两个小时把这篇文章给大家过一遍,我觉得也很好,所以我们今天做一次简讲。

  首先我们介绍一下题目。『朱子』是人,是作者,他不是南宋朱熹,而是明末清初的朱用纯,也叫朱柏庐。朱柏庐先生的父亲因为在抵御清军的时候遇难,这是对他心灵一个很大的打击,所以朱柏庐先生虽然很有学识和才华,但是他坚持民族气节,他没有出来在清朝做官,而是在自己的故里侍奉老母和哺育弟妹,另外是潜心治学。他的学问提倡的是知行并进,尤其注重躬行实践,他在临终的时候留给他弟子们的遗嘱是,「学问在性命,事业在忠孝」。

  这篇『治家格言』,又称为「朱子家训」,是朱柏庐先生的家训,这里面讲求的是道德仁义,帮助我们通过修身来齐家。《大学》里面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篇格言虽然是讲治家格言,也就是齐家的格言,但是我们可以看到,通篇讲的都是修身之道。因为齐家在修身,我们这一身修好了,自然家也就能够齐,国也能治,天下也太平了。用我们现代话来讲,就是使家庭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和谐,所以这篇文章对我们现实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格言」,格是有《大学》里面讲的格物的意思,格物是什么?是修身之始。格好比是格斗;物是什么?自己的物欲、烦恼、习气。跟自己的物欲、烦恼、习气做斗争,这就是格物。这篇文章就教我们如何降伏习气烦恼,回归本性本善。格言,我们讲真理,真理自古至今是不变的,古今中外都适用。这篇格言它总共有五十四句,只有五百二十四个字,篇幅很短,但是可以说是字字珠玑,读起来朗朗上口,字字能入心,对我们修身养性是一个绝妙的好文章。我们现在开始看格言第一句: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这是讲到我们每天应该早起,天刚蒙蒙亮就应该起床,古人所谓的「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人能够早起,他的精神面貌就能够振奋,一日之计在于晨,黎明能够早起,他这一天也能够过得非常的充实。古人早上起来之后,洗漱完毕,就要『洒扫庭除』,庭除就是庭院,把屋里屋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洁洁,这家里有了正气。《弟子规》上讲,「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一个人的心正,屋里屋外他的住宅的环境都会正,都会整洁。这句是格言的首句,自古以来首句都是提纲挈领,它是全文的总纲领。这句首句似乎讲的是非常平常的生活小事,怎么能够做为提纲挈领?其实我们认真看一下,这一句里面有三部分,『黎明即起』教我们早起,人能够早起,他就能够自强不息。《易经》上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效法天地,跟天地运作是同步的,天亮了就要早起,晚上就得休息,所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正是在这样规律的、有序的生活当中,就能练就自己自强不息的品性。所以人生活如果有规律,他自然就能够长久,他的事业、学业都能有成。洒扫庭除,这是教我们要勤劳,勤俭持家,持家两大最重要的注意事项,一个是勤,一个是俭。勤怎么培养?打扫卫生做家务就是培养勤劳,小孩自小就应该养成勤劳,多劳务、多工作的这样一个好习惯。通过打扫卫生做事情,炼我们的一个认真负责的态度,恭敬心就在这个工作当中培养起来。

  『要内外整洁』,这是我们的环境要清净,环境清净会影响我们的心灵,使我们的心灵也能够清净;反过来,我们的心清净,也会影响环境。实际上心和境是一不是二,所以这里讲的「内外整洁」,内是对心而言的,外是我们的环境,心内要整洁。怎么整洁?心里头不要有恶念,不要有烦恼,不要有妄想,你的内就整洁。内整洁了,必然感召外整洁。所以内外整洁,它的意思非常深,学者能够从这个字里行间去体会里头的道理,你会觉得这一篇格言每句话实际上都是奥义无穷。现在我们提倡和谐世界,这是外整洁,而外整洁取决于内整洁。所以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从哪做起?从我们内心做起,先要心内整洁,外面的国土、天下自然也就整洁。这是古圣先贤教学的大道,也是我们的修学总纲。《大学》通篇告诉我们,以修身为本,而修身在正其心、在诚其意、在格物致知,格物致知就是教我们内整洁,然后你就身修、家齐,国也治了,天下也太平了,这就是外整洁。我们再来看第二句: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既是已经,已经到了晚上,我们就应该休息,休息之前要关锁好门户,而且必须亲自检查。这是什么?谨防盗贼。同时也说明我们的生活很有规律,到晚上,天已经休息了,我们也要休息,与天同步,生活是清净有规律的,人就能健康。而这里面有一个深层的意思,是告诉我们什么?『既昏便息』,是教我们知止,我们的心也要这时候收回来,不能够老散在外面,人要常常懂得收心。孟子所谓「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把放出去的心收回来,这是「既昏便息」的一个深意。『关锁门户』谨防盗贼,更重要的是对我们的心中要谨防恶念,恶念不就是盗贼吗?所以古人讲的防心离过,我们的正气的门常常要关好,不要露出门缝让那些恶念、烦恼乘虚而入,这是关锁好门户的意思。要『亲自检点』,这是我们每天做反省的功夫,曾子所谓「吾日三省吾身」,每天都检点自己,到底这一天有什么过错?有过必须把它改过来,改了就是进步。所谓《大学》里讲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如果说一天没有过失可改,那这一天就没有进步,这一天也就荒废了。所以学问要做到真实处,没有别的,就是每天检点改过而已。第三句: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这是教我们节俭、惜福,对一顿饭、一碗粥,我们都要想到它来之不易,半根丝、半条线,都要常常想到这些物质生产的艰难。确实,我们所用的、吃的、穿的,都是来自于工人、农民以及销售渠道里面很多的服务人员他们辛勤的付出,才有我们今天的受用。而尤其是,我们现在看到世界粮食大幅减产,这是由于气候反常的缘故,世界银行公布的数字,说我们这个世界现在仍有十亿人口在挨饿。假如我们要是浪费粮食,这又于心何忍?我们来看第四条: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未雨绸缪,在表面的文字上来讲,还没有下雨,就得先将我们的房屋、门窗都得补好,看看有什么漏的,不要等下了雨我们补漏就迟了。这句话是告诉我们要及早做好准备的意思,古人讲的「凡事豫则立」,要想把事情做成功,必须预先做好准备。『毋临渴而掘井』也是这样,不要到口渴了你才去挖井,那已经来不及了,要预先挖好,你渴的时候才有井水可以用。不能够遇到事情再临时抱佛脚,人有远见,能够事事提早一步想,这个人是有智慧的,他的事业、学业都能够成功,做人也能够做得成功。而我们现在可以说都是生活在安定的日子里,但是也要『未雨而绸缪』,那是什么?古人讲的居安思危。现在虽然是安乐,但是你要知道,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往往可能会遇到挫折,可能遇到困境。那我们现在在安逸的时候,有没有想到困境的时候如何?人生我们有多少福分,可以说就像银行里面的存款一样,你要是不断的去使用,它就愈用愈少,聪明的人在用的时候,他会想到要不断的往存款账户里面加钱,使得我们的存款一直都保持丰足,就不至于到口渴了就没有水喝。所以人在安逸的时候应该多修福,人有福,无论在什么困境当中,他都能够绝处逢生,所谓是化险为夷。修福就是要多帮助人,使得我们的福分增加。试想想我们帮助人的时候,人家对我们就生起感恩的心,这分感恩的心就带有能量,就给我们在我们的福分的银行账户里头加钱。第五句:

  【自奉必须俭约。】

  这是讲自己的生活上必须要节约、要节俭,古人讲「俭以养德」,又说「骄奢者败亡」。我们看到历朝历代的帝王,凡是骄奢淫逸者必定亡国,像夏朝的杰、商朝的纣等等,他们都是因为骄奢淫逸而致于亡国。凡是生活能节俭的,往往他的德行也会很好,好比宋朝时候的范仲淹先生,他德行学问都堪称一流,虽然自己是出将入相几十年,但是生活一直保持非常节俭,多余的俸禄都拿来布施周济那些穷苦的亲邻,甚至到他最后往生的时候,因为他的家里面把所有钱财都布施了,所以连丧葬费都拿不出来,而他真正成就一代圣贤的风范。

  人如果骄奢淫逸,欲望的增长必定会使到我们的天理丧亡。朱熹朱夫子所谓的「存天理,灭人欲」。如何使得我们的天理彰显出来?天理简单的说就是我们的良心、我们的天良,人人本有的,但是现在它不能彰显出来。《大学》讲的明明德,明德就是我们本来具有的那个天良、那种德行,可是现在不明了。如何使我们的明德显明出来?没有别的,把我们的欲望减少、减少、再减少,到最后把欲望完全断除,于是明德就显明,天理就大彰。第六句:

  【宴客切勿留连。】

\

  『宴客』,是跟亲戚朋友聚会的时候,我们招待客人一起吃饭,切勿流连忘返。这是讲到交往一定以淡泊为美,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小人之交,以酒肉来做为一个结交的手段,所以好像看起来打得火热,可是交情不长;而君子之交,虽然是淡泊,但是一定是长久的。这里面深刻的意义,是教导我们待人处事接物都应该用理智,不能够用感情,用感情通常都是可以打得很火热,但是很快就完结了,用理智大家才能够长长久久。真正君子的朋友,也绝不会计较你用什么饭菜来招待他。第七句: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瓦缶』是讲瓦质的这些器皿,『珍馐』是珍奇精美的食品。这一句的意思是说,我们的餐具器皿质朴、干净这就好,即使是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制的好。这是什么?人能够节俭,他的生活很简单,不奢侈,心是安的。『饮食』也是如此,饮食『约』是节约,节约但是也是讲求精美,这个精美是讲营养还是要全面的。『园蔬』是讲素食,在田园里面种的蔬菜,胜过山珍海味。确实在饮食上我们要懂得要清淡,天天吃山珍海味,一定会吃出三高来,这个身体都会吃坏。人是一个适合素食的动物,我们的肠子长度是身高的四到五倍,这种身体结构适合素食,而不适合肉食,因为吃进去的东西要留存体内时间比较久,吃下去至少三天才能排出来。如果是吃肉的话,在体内积存的时间久了,一定会产生病变,会导致各种各样的疾病,所以我们应该以素食为好。

  诸葛亮在他的「诫子文」当中曾说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所以生活应该淡泊,人能够淡泊,他的志向就能够明朗,他的生活能够宁静,他所思虑的就能够长远。所以静,清净的生活、简单的生活,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修身之道。我们真正深入圣学,把我们的快乐应该定位在读书之乐上,《论语》所谓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个喜悦从哪来?从我们学习当中得来。这个乐是从我们内心中涌出来的法乐,这个法乐比起世间五欲之乐不知要胜过多少倍。这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不真正深入进去,没尝到这种法乐,你也不可能得到。像颜回能够「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可以不改其乐,我们就知道这个乐,真的,非世欲之乐可以同日而语的。第八句: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这是讲不要去营造华丽的房屋,不要去图谋良好的田园,这些东西都是身外之物,我们的生活愈简单愈好。因为如果我们住华屋,很漂亮的大别墅,要知道住这样的房子实际上是很累的,你打扫卫生一天恐怕要花很多时间。人,刚才讲到的,福报是有一定的,假如我们花在自己享乐上的这个福太多,那我们就把福很快享尽了。真正有智慧的人,他会把自己的福分给一切大众共同享用。要知道,你即使是有『华屋』千间,『良田』万顷,你到死的时候也是一样带不去,为什么不把这些财物多分出一点来帮助一些苦难的众生?这真正是给自己积福,给子孙积福。司马光他在家训中就讲到,「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你把钱留给子孙,子孙能不能守得住?他也要有福他才能够守得住。这个福怎么来的?要你替他去积。我们常看到很多富不过三代,这是历史上富很少过三代;那现在,我们看富很少过三十年的。司马光又说,「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你藏书给他们,他们未必能看。「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远之计」,这才是智慧的人。第九: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

  『三姑六婆』是泛指社会上不正派的人,当然这里「姑」和「婆」是专指女人,实际上也可以泛指一切的不正派的人,这些人往往是邪淫和盗窃的媒介。所以我们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一定要谨慎,见到不正派的人,我们要敬而远之。孔子讲「无友不如己者」,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更何况跟这些『淫盗之媒』交朋友?实际上你交什么人,跟你自己是什么人是息息相关的。这里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要做正派人,你的心正、行正,自自然然不会跟这些邪缘凑合在一起。所以我们要防范淫盗之媒,最重要的是在内心里头防范淫念、防范盗念,这才是根本的修法。第十句:

  【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美丽的婢女、娇艳的妻妾,这并不是家庭的幸福,为什么?因为『婢美妾娇』往往会令外人生出邪思来,往往是邪淫的一个增上缘。真正的君子他是好德不好色,像三国时代的诸葛亮,那真正是一位有道德、有学问的贤人,你看他娶的太太黄月英,是一位黄头发、黑皮肤,长得很丑陋的人,一般人看,她怎么能跟诸葛亮匹配?诸葛亮也是位美男子。但是诸葛亮重德不重色,因为黄月英她知识广博,也是一位上通天文、下察地理之人,她的韬略智慧可以说是跟诸葛亮不相上下。诸葛亮在南阳的时候,听说这样的一位女子很贤德,所以就去迎娶她。这是什么?真正有智慧,在这个重德不重色的家里面,自自然然正气就能兴起。如果是重色,那就很难重德。下面第十一句:

  【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这句跟上面一句是非常的相似,讲到家童、『奴仆』,不应该雇用那些英俊美貌的、风流倜傥的,这些人往往会出问题。家里的『妻妾』,古时候可能有妻有妾,现在是一夫一妻制,就是讲夫人,不可以有艳丽的妆饰。为什么?因为这种美貌、这种艳丽,就好像一个招摇在外的花朵,会引来一些不良用心的蝴蝶。真正有智慧的人,他一定去防范,不可滋长家人的那种骄奢淫逸、专务外表的行为,这都是防微杜渐。第十二句: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一个家庭能够常常『祭祀』祖先,这家里有孝悌之风。你想想,假如遥远的祖先我们都能够诚意的去每年祭祀他们,那眼前的父母长辈,我们岂能够不孝顺?所以祭祀是一个很好的孝道的教育,应该大力的提倡。曾子在《论语》里面讲,「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所以祭祀是养我们仁厚的存心,能祭祀的人,他心是厚道的。如果社会中有祭祀的这些好的风气,这个社会民心必定淳朴,社会也能够和谐。第十三句:

  【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子孙』虽然愚笨,但是儒释道的这些圣贤经书一定要读,为什么?读书才能够明理,才能够开智慧。所以古人重视所谓耕读传家,要读书又要耕种。耕种是我们去力行,读书是明理,《弟子规》上讲的要学文和力行并重。说老实话,人本性本善、本性本觉,本来就没有什么智、愚、贤、不肖的这种分别,在本性上讲人人平等。只是什么?每个人的那个本性的障蔽不一样,好比我们的一个宝镜,现在上面有灰尘,灰尘厚薄不一样,所以就反应出来有智、愚、贤、不肖。读书实际上是帮助恢复我们的本性,在读书当中我们就能明理,就能够将圣贤的道理用在我们生活当中,这是等于去除我们本性上的障碍。《三字经》讲的「性相近,习相远」,习性是不善的,要把它去除,去除了不善,那个本性本善就能够现前。所以经书岂能够不读?这里讲的经书是讲圣贤的经书,不是一般世间的那些杂七杂八的书籍,那些书籍确实应该慎重的去选择,不能够污染我们子孙的心性,包括网络、电视的节目,这都是要大人去监督,要谨慎选择。第十四句:

  【居身务期质朴。】

  『居身』就是持身,『期』就是期待,就是希望。『质朴』,是我们为人笃实朴素,这里面包括我们人品要厚道,生活要节俭,这都是质朴的意思,质朴表现在外面是朴实无华。如果人虚华,他就不能够质朴,《论语》上讲「巧言令色,鲜矣仁」,这是孔子戒除我们虚华的习气。第十五句:

  【训子要有义方。】

  『义方』就是做人的正道,我们教导子孙应该用正道去教他们。家庭能不能够出人才,最重要的是父母的教育,家庭教育,古人讲的「至要莫若教子」。教导子女应该用什么?伦理、道德、因果,特别是因果的教育,让孩子们自小就能够懂得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儒家《尚书》讲的「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的道理,孔子在《易经系辞传》里面讲到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都是因果的教育,尤其重要。能够很好的教导孩子,这是做父母的一个最重要的责任,孩子教好了,你将来后半生就会非常的甜美幸福。你想想,你的工作是有一定的期限的,做到退休的日子你就不干了,可是你的孩子一直会陪伴到你闭上眼睛、蹬了腿为止,所以教子是非常的重要。教子,在教子女当中,教女又更为重要,祖师、古德都曾经说过这样类似的话,说教女是齐家治国之本。所谓女子有德的话,她能够帮助治国、平天下,因为有贤女将来才能有贤妻,有贤妻才会有贤母,有贤母才能有贤子。所以现在亦希望能够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女德的教育就要大力的提倡。如果一个国家想要兴旺,必须要有贤母,伟大的领袖都是贤母养大的、教出来的,圣人也是由贤母教出来的。像孔母、像孟母,这些都是贤母,世上如果没有这些贤母,国家也就没有良民。所以教子教女都要有义方。下面第十六句:

  【勿贪意外之财。】

  这是不要贪不义之财,不属于你的财富,不要生贪念,生起贪心这就不吉祥,古人有所谓的「取非义之财者,譬如漏脯救饥,鸩酒止渴,非不暂饱,死亦及之」。所以君子见财富能够做到见得思义,想想应不应该得到这个财富?不应该的话,这个贪求的念头都不能有。要从自己内心隐微处,把自己的贪、盗的念斩除干净,这才做出真君子来。第十七句:

  【莫饮过量之酒。】

  不要喝过量酒,不要喝醉,饮酒对身体有很多不好的方面,过量的饮酒往往会造成不少的疾病。《弟子规》上讲,「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我们在跟亲朋好友聚会的时候,假如饮到酩酊大醉,酒后失态,往往会乐极生悲。或者是因为酒后失言造成了怨恨,或者是因为酒后驾车导致丧生,或者是饮酒误事,甚至会有违法犯罪的行为,这些无量的过恶。我们确实要把酒断除掉,酒是乱性的,饮酒之人,失智慧者,因为酒精麻痹我们的脑神经,这是什么?让我们丧失智慧、丧失理智。我们看历史上很多的帝王往往因为贪杯而丢了国家,像在东晋北方十六国的前秦皇帝苻生,他因为昼夜狂饮,饮酒醉了之后多行杀戮,所以臣民都对他既害怕又愤怒。最后海东王苻坚领兵把苻生抓起来的时候,当时这个皇帝还是在酩酊大醉之中,乃至被人杀死还不知怎么死的,这是历史上所谓的醉死的皇帝。第十八句:

  【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

  和那些做小生意的挑贩们做交易,千万不要占他们的便宜,体恤他们谋生的不易、辛苦,我们应该有仁慈的心,多帮助他们,这是存心仁厚。《弟子规》上讲的,「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不仅不能占人便宜,还应该多给人便宜。实际上占便宜就是失便宜,吃了亏才是福。所以有智慧的人绝不怕吃亏,绝不会占人便宜,占人便宜将来还得还人家,吃了亏那是后福无穷。第十九句:

  【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

  看见穷苦的亲戚、朋友、邻居,应该多关心他们,『温』是温暖的关怀,『恤』就是体恤、怜悯。见人有难,立即伸出援手帮助他,这是修福最好的机会,所谓是雪中送炭。我们有这个财富、有这个能力,不要做守财奴、不要吝啬、不要舍不得。人人都有可能在一生中遇到窘迫的时候,我们现在能帮助人的时候,应该多帮助别人。实际上助人为乐,帮助别人是最快乐的事情,帮助人不就是帮助自己吗?养自己慈悲仁爱,这种心养成,这就是很大的福,五福里面的其中一条就叫做攸好德。第二十句: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

  对人『刻薄』而发家,这绝没有长久享受的道理。为什么?古人讲得好,天道好还,你是如何对人的,人也如何对你。你能多施恩惠,人就能够常念报答你;要是你刻薄对人,虽然你是骤发起来,但是也会骤亏,没有『久享』的道理。所以有德之人心存厚道,即使是偶尔遇到了困境,但是他也会很快顺顺利利的过关。往往我们看到历史上,祖辈积德的,子孙往往是有功名富贵;如果祖辈刻薄的,做生意短斤缺两,刻薄成家的,往往子孙都变成败家子。第二十一句:

  【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乖舛』是违背的意思,违背伦常的人,我们会看到他很快『消亡』,消亡就是灭亡。《左传》上有句话说,「人弃常则妖兴」,这个常就是伦常。伦是五伦,这个五伦叫常道,所谓父子、夫妇、兄弟、君臣、朋友,这是人与人的五种关系。这个是自然的关系,它不是后天制造出来的,人天生下来他就有这五伦,所以这叫道,道是恒常不变的,古今中外的人哪个人能离开这五伦?所谓人无伦外之人,我们要随顺着这个常道,才会有常德。《礼记》讲的十义,所谓「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这是十义,这是修常德。如果违背了伦常道德,这个人很快就会被灭亡,他跟天道不相应,而做人已经没有根基了。所以做人应该敦睦伦常,恪尽本分,自然就能够长久。第二十二句:

  【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

  『兄弟叔侄』之间,这是亲戚朋友,都应该互相帮助,富有的要多资助那些贫穷的。『多』是富有,『寡』是贫穷,富有的人多分出一些去滋养、滋润那些需要的人,这自然就能够家庭内外、上下和睦,人心就能够平。如果贫富悬殊,人心就不平,不平就产生冲突、不和,最后甚至可能会破家。真正从跟家人和敬做起,到最后能够与一切人都修和敬,不仅是兄弟叔侄,凡所有人,我们都应该分自己的财物去帮助那些穷苦的人。《弟子规》讲的「凡是人,皆须爱」,为什么?因为人我是一体的,这叫仁,仁慈的仁。仁者爱人,爱人的人内心里绝没有私心,大公无私,不会分彼此,只要我有饭吃,我不会让你挨饿,这是何等的仁心!有这样的仁德,天报之必厚,他必定有大福报。第二十三句:

  【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这是讲家庭里头,『长幼内外』,是讲长辈与晚辈,家法规矩我们要严肃,言辞要庄重,不可以随随便便,我们讲没大没小,这不行。家有家规,规矩才能成方圆。凡是家庭家风严谨的,这个家就能够长久,立于不败之地。像清朝曾国藩的家族,他们真正做到了,长幼内外辞严法肃,家风严谨,所以能够长立于不败。第二十四句: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

  听信妇人的挑拨(这妇人讲的是自己的妻子),伤了骨肉之情,这岂能够配做一个丈夫?这是讲什么?在对父母和妻子之间,应该重父母,父母是我们人生最大的恩人,我们还没有娶妻之前怎么成长起来的,不是父母一把屎一把尿把我们养大的吗?怎么能够娶了娇妻之后,竟然将父母都置之不管?在过去,因为也有人有妻有妾,所以这句话里面『骨肉』,也可以做为自己儿女来讲。如果宠爱妾,妾可能会有嫉妒心,挑拨父子之间关系的话,我们也要注意,不要随便轻听发言,这个意思也讲得通。下面第二十五句:

  【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看重钱财资产,而轻薄父母,这不是做人、做儿女的道理,这是不孝。人就像树木一样,必须有根它才能够长久,谁是我们的根?父母是我们的根,所以我们应该多尽孝道。而父母养我们的日子长,我们养父母的日子短,趁着现在父母健在,我们应该多多的去尽孝才对,怎么能够为了赀财,为了一点财富而薄待父母?这就是大不孝。第二十六句:

  【嫁女择佳婿。勿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厚奁』就是丰厚的嫁妆。这是讲嫁女儿应该为她选择贤良的夫婿,不要索取贵重的聘礼;娶媳妇也要娶贤淑的女子,不要贪图丰厚的嫁妆,这都是教我们重德轻财。《大学》里讲的,「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德行才是儿女一生幸福的根基,我们做父母希望儿女能够幸福美满,能够婚姻长久,夫妻白头偕老,应该重德重义就对了。古人讲的,以势交者,势倾而交绝;以利交者,利尽而交疏;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以道交者,天荒而地老。所以做人重道义,自然他就能够有长久的幸福。第二十七句: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

  看到『富贵』的人,便做出谄媚巴结的那种样子,这是『最可耻』。做人不可以有谄曲之心,应该重道义、有威仪,这才是君子。人懂得自重,人才能够尊重他,如果自己都不尊重自己,别人又怎么能尊重我们?所以可耻,都是自己将自己摆放到可耻的地位上,自己要是自重自爱,怎么可能沦落到可耻的地步?重要的是,我们内心中要把功名富贵看淡,夫子讲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把富贵当作浮云一样,不去执着它,你自然品性就能高洁。第二十八句:

  【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看见『贫穷』的人,便做出骄傲那种神态,看不起人,这是最鄙贱不过的。为什么?真正仁人君子,对于贫穷的人,都会生同情怜悯的心,应该对他们格外的柔和恭敬,这才对。如果我们故作骄态,不就俨然像个财奴一样吗?心中看不起人,只看得起财,这就叫财奴,财奴就变得很贱。所以谁作贱?是自己作贱了自己。所以我们的心一定要平等,要有爱人之心,这个人自然就受人尊重,他才有高贵的品行。第二十九句: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

  『居家』是过日子,我们希望家业、事业能够保存长久,要注意『戒争讼』。争是争斗,讼是诉讼,诉讼打官司,一打决定是不吉祥,无论你是打赢还是打输,最后的结果都是凶,即使是我们赢了官司,我们所付出的人力、物力、精力,都已经是得不偿失。世间更有父子之间、兄弟之间、朋友之间、合伙人之间互相打官司,破坏了本有的和气,伤害了天理,自自然然招感的便是凶灾。所以古人常说,谚语里讲的「家和万事兴」、「以和为贵」、「和气生财」,即使是吃了亏,忍他一下,让他一下,这岂不就是保全了先天的和气吗?福分就自然会降临。所以仁人君子绝对不打官司,即使是别人来陷害我们,我们都一味的忍让,不予计较,他要拿走,我们欢欢喜喜给他。要知道,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我命里该有这样东西,他把它夺走了,我还会再来,我还会有;如果命里不该我有的,拿去了,不就能够消灾免难了吗?你把这个道理想清楚,心就平了。所以仁者无敌,无敌是内心里没有对立,他见一切人都是对自己有恩的,不会见人有过失,不会见人跟自己敌对,怎么可能跟人去争讼?第三十句:

  【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处世』,我们一定不可多说话,要慎言,说话多了很容易失言,所谓说得多错得多。孔子说,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说话一定要谨慎,话说多,不如少;做事情我们要敏捷。这就是君子的行为,这也是在世上保身的妙法,往往祸从口出,说多了,无意中结了怨,自己还不知道。第三十一句:

  【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

  不可仗着自己的势力去欺凌压迫孤儿寡妇,不能够仗势欺人。要知道我们这个权势是我们暂时的一个福报,我们应该拿这个福报去利益人才对,怎么能够仗势欺人,那岂不是大大的折损自己的福报?所以仗势欺人,我们看到历史上都没有好下场。第三十二句:

  【勿贪口腹而恣杀牲禽。】

  不要为了『贪口腹』之欲,而任意的宰杀牛羊鸡鸭等『牲禽』,这是讲不杀生。要知道所有的动物跟人一样,牠也有血性,也有灵知,也有感情,也贪生怕死,也会感受到痛苦,我们杀牠的时候,牠是没有办法跟我们抵抗,不得已,没办法抵抗才被我们宰杀,但是牠心中的怨恨会极深。人有怨恨,他的全身血液都有毒。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位教授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对一个刚刚生了气的人,让他把他的气吹到一瓶试管的水里,不久之后这个水就变成紫色的,带上毒素,然后把这个水给小白鼠喝,不久小白鼠就死掉。证明人有怨气的时候,他的全身细胞都产生毒素,喷出来的气体可以毒死小白鼠。

  动物被宰杀的时候,牠的怨气有多大?那真叫不共戴天!我们吃了牠身上的肉,能不长病吗?这岂不就是我们在慢性自杀!更何况吃肉,它是动物的蛋白,酸性的食物,对人体会非常的不好,很多的病变都是因为肉食产生。联合国也都多次的呼吁,希望我们大家有环保意识,环保意识最好的就是吃素。为什么?因为吃素,它所消耗的自然资源、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都比肉食要少很多很多。据统计,我们以二氧化碳排量为例,每生产一公斤的牛肉就要排放三十六点四公斤的二氧化碳。可见得素食对于环保都非常的有意义。恣杀生灵者,伤天地的和气,我们讲天有好生之德,天是生养万物,而我们却宰杀万物的话,那就是逆天而行,要知道逆天者亡。第三十三句: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

  『乖僻自是』,乖僻是性格古怪,自是是自以为是,这种人必定会因为常常做错事而懊悔。如何来消除乖僻自是的这种性格?最好的方法就是学谦虚,多听人家的劝谏,戒除傲慢自大的心理。战国时代赵括,他知道兵法,能够纸上谈兵,可是这个人自以为是,很自大,最后败于白起手下,而他自己以及他的四十万军队,赵国的这些军队,全部都死掉。唐朝初年的皇帝唐太宗,他就是能够纳谏,所以有贞观之治。所以谦虚,多听劝谏,能够不耻下问,这种人有福。第三十四句:

  【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这讲颓废堕落,颓废、懒惰、沉溺,不肯上进,自甘堕落,这种人难成家业。我们讲要优秀,要出人头地,要建功立业,都要发奋图强才行。如果人不能够发奋图强,肯定很难成就道业,即使是有很多有能力的人来帮你,那也是很难成功。像三国时代刘备的儿子阿斗,我们讲扶不起的阿斗,虽然他有诸葛亮和姜维这些贤能的人来辅佐,但最后还是灭国。第三十五句: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

  『狎昵』就是过分的亲近,亲近那些恶少年,少年恶霸,日子久了必然会受牵累。所以选择朋友一定要注意,《弟子规》上讲的要亲仁,「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所以应该远离恶友,免受他污染,免受他牵连。最重要的,我们自己要做一个好人,因为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是什么样的人,就招感什么样的朋友。古人讲「不知其人视其友」,看你有什么朋友,也就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所以关键还在于自己,自己志趣要高洁,志存高远,志在圣贤,你自然就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如果我们志在名利,或者贪图享受,自自然然就有这些喜欢名利的、喜欢享受的猪朋狗友跟你结交,自然招感。第三十六句:

  【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屈志』,是我们自己要抑制自己,恭敬自谦,去亲近老成人,向他们请教,请他们指导。这种老成人,往往是心地厚道的,有品性,而且有丰富的人生阅历,行为很庄重。表面上看他寡于言笑,但是真需要帮助的时候,你真有急难的时候,往往投靠他们,他们是可以靠得住的。所以为人,我们自己要学着忠厚,你是什么样的人,自然就会跟什么样的人结交朋友。一切都是从自己做起,以修身为本,我们希望能够跟老成人结交,自己先做老成人。所谓忠厚善良,忍辱负重,你到急难的时候自然就会有人帮助你。第三十七句: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愬。当忍耐三思。】

  『谮愬』就是诬蔑人的坏话,我们讲两舌、是非。我们如果听到人跟我们讲是非的时候,不能够轻信,你要忍住自己的怒气,先要三思,考虑考虑,查明一下事实,因为怎么知道这不是别人故意来挑拨离间、故意来诬蔑人说坏话?古人讲,「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所以来跟你讲某人怎么好怎么不好、张家长李家短的,这种人,是非之人,这时候恰是要谨慎提防他才对,不能够轻信他的这些是非之语。真正智慧的人不听是非,是非就在他那里被杜绝了,所谓「谣言止于智者」。止是非最好的方法就是沉默,不予理会,即使他说某人对我怎么怎么不好,我也泰然处之,不予计较,大度能忍。就一个「忍」字最妙,这都是古人存养的功夫。第三十八:

  【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因为事情与人有争执,这时候我们应该冷静反省自己,因为怎知道这不是我的错?所以必须把心平下来,好好想一想,古人讲的好,「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即使是自己有理,自己没有不是,那也应该多让人,多宽恕人,不可以得理不饶人。儒家讲究恕道,恕是宽恕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人都会有错误的时候,我们怎么能够得理不饶人?这就伤了和气,要知道伤了和气也就不得理了。凡是遇到事情,有纷争、有障碍了,应该首先想到是自己德行不够,所以不能够有感通。商朝建立王朝的帝王汤王,他遇到连年大旱的时候,结果祭祀的大臣说,应该把人做为牺牲去做贡品,向上帝祈雨。汤王这时候把自己头发剪下来,把自己指甲剪下来,做为祭品,然后向天下人自责悔过。他说了一句名言,叫「万方有罪,罪在朕躬」。这天现在不下雨了,天下百姓如果有罪,谁的罪?我这个当皇帝的、当天子的罪。所以他只是罪己,结果感得天降大雨。这是真正圣人的心态,行有不得,只一味反求诸己,别人都没有错,有错都是自己错,跟外面的人怎么会有相争?第三十九句:

  【施惠无念。】

  对人施与恩惠,不要老挂在自己心里,应该把它忘掉。真心行善必定是不求报答的,如果还求人报答,那已经是心地不真,是有求的心,有条件的心。所以我们对人一定要真诚,真诚要做到无念,这是最高的境界。这个无念,不仅说不要念着我对人家有什么恩,当然更不能挂在口上,而且做到什么?心中无相,所谓布施的时候没有我在施与人的相,也没有谁在接受我施与的相,也没有中间我施什么物的相,这叫三轮体空,这叫无念,这是最高境界。哪怕是施与一点点、一针一线的功德,都是不可思议的。第四十句:

  【受恩莫忘。】

  受了别人的恩惠,一定不能够忘记,要常记在心里,《弟子规》讲的,「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常常念他人之恩,人家对我们滴水之恩,常念涌泉相报,这是多厚道的存心,而存心厚必定福分长。第四十一句:

  【凡事当留余地。】

  无论做什么事,都应当留有『余地』,不可以过分,做事不可做绝,待人也不可逼人太甚,都应该留有余地,给人留有情面。儒家讲到的至德是中庸,中庸就是无过无不及,过分了,过犹不及,事情应该办得恰到好处。九分就不足,十一分就太过,要正好十分,那就是恰到好处。这是讲到我们要行中道。第四十二句:

  【得意不宜再往。】

  当我们『得意』的时候,就要懂得知足,不应该再进一步贪得无厌。真正有智慧的人他乐于不足,像曾国藩先生,他的书房名字就叫做「求阙斋」,他求不是求圆满,他求缺。为什么?缺才能够长久。就像自然界里我们看到,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月亮到十五了它就满月,满月了底下一天天就亏下去;水满了就会溢出来。所以春风得意的时候,立刻要懂得,这时候要急流勇退,早做退步抽身的准备,不可以得意再往,常常要居安思危。第四十三句: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

  这讲别人有欢喜值得庆幸的事,我们不可以嫉妒,谚语所谓「嫉妒是心灵的肿瘤」,如果嫉妒别人,于人无损,于自己则是大害。『人有喜庆』,包括人有好的道德、好的人品、好的才华、高的学识,乃至功名富贵、名闻利养、一技之长、美貌仪容等等,都是值得欢喜的。而我们的心应该是见人之得、如己之得,看见人家有欢喜,我们就应该欢喜才对,我们不可以妒忌别人。凡是心怀妒忌的人,他是自己招祸殃。就像战国时代一个很有名的例子,庞涓嫉妒孙膑。他俩都是鬼谷子的学生,但是孙膑的才华高于庞涓,庞涓嫉妒,所以后来谋害孙膑,用巧计把他的双腿给斩了,以为这样就让他成为废人,不能跟自己匹敌了。没想到孙膑后来忍辱负重,用巧计脱离了庞涓的管束,后来在齐国,帮助齐国打败了庞涓所在的魏国,后来使庞涓死在沙场上。所以嫉妒人有什么好处?下面第四十四句:

  【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见到『人有祸患』的时候,有灾难的时候,不可以幸灾乐祸。人难免都有灾祸,谁能担保一生是一帆风顺没有灾祸?而见人有灾祸,我们应该生怜悯心、同情心和帮助他们的心,这就对了,怎么能幸灾乐祸?如果认为人家的灾祸是可喜可幸的事,你这是喜欢灾祸,你喜欢灾祸,灾祸就会降临到你头上,你喜欢它,你心想事成。人怎么能够愚痴到这样的地步?所以看到人有灾祸,常常生怜悯心、生同情心,希望他能够立刻解脱灾祸,你有这种心,你的灾祸也就远离你而去。第四十五句: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

  做了善事,我们很想让人看见的话,这就不是真正的善事,你也不是真正的善人。因为什么?有想要别人见我行善的心,这还是一个名利心,有名利心这是私心作祟,那私心怎么叫善?真善是大公无私,只为别人着想,不为自己着想,这才是真善。而善分阴和阳,阳善是做了善事人家都知道,可能你做了很多慈善的事业,报纸上给你很多的吹捧,你是个大慈善家,这时候你的名出去了。要知道名也是福,你修的善,这个福立刻就报掉,就没有了,没有后福。如果你做的善别人不知道,这叫阴德,阴德天报之,所以你那个后福无穷。往往世间享盛名而实不符的,我们讲慈善家,那个慈善家是什么来的?慈善起家,他不搞慈善还没那么发家,搞了慈善,广募钱财,最后他变成一个大富人,这个慈善起家,最后多有奇祸。如果一个人做善事反而被人误解,这种人,被冤枉的,你看他的后代子孙往往骤发。所以天理昭彰,真是,必定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而祸福无门是惟人自召,善恶之报是如影随形,怎么能够不用真心去行善?第四十六:

  【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如果做了恶事、坏事怕人知道,这就是真正的『大恶』,大的恶事,那人也变成大恶人了。古人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我们做了恶事,有了过错,这个真的是难免,特别是过去如果没有学习圣贤之道,那难免会犯恶。但是犯了恶能够忏悔,能够改过自新,这就是善人,而且是善莫大焉,最大的善,就在于你能够忏悔改过。所以「浪子回头金不换」,这个没有什么觉得失面子的地方,没有觉得好像不好意思。孔子讲「过则勿惮改」,有过不要怕改,要勇于改过,这就是成圣成贤之道。《弟子规》讲的,「过能改,归于无,倘揜饰,增一辜」。掩饰是什么?害怕人知道,所以要左遮右挡,这就变成大恶,何苦来?改了之后,人家才敬佩你,你愈不肯改,你是把自己陷于不义之地,反而遭人唾弃。下面第四十七句:

  【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

  见到美貌的女性,我们就起了邪淫之心,所谓「见他色美,起心私之」,这将来的报应,必定报在自己妻子儿女上。当然这里对于女性也是如此。邪淫者,我们讲万恶淫为首,淫的害处是最大的,使得家庭被破坏,甚至会产生怨仇,甚至可能会引来杀身之祸,家破人亡。本来你是一生有功名富贵的,可能就是因为起了淫心,一念之差,而福报被削减;甚至可能你是长命之人,因为淫心太盛,而变成短命,寿命被削减;至于子孙后代,都会受到这些不良的影响。所以古谚语说得好,「劝君莫借风流债,借得快来还得快。家中自有代还人,你要赖时他不赖」,自己有淫乱之心,必定感得家人也有淫乱的报应。当然最受伤害的还是自己,看到一些色欲不耻之人,往往中年以后身体就有各种各样的毛病,为什么?欲望是杀害身体的一个利器,所谓色字头上一把刀,先斩自己。唐朝吕洞宾吕祖说过,「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凡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至于淫业的报应,自古以来书籍里头记载得太多太多,我在过去讲「朱子治家格言」,讲这一句,我就好像讲了两个小时,大家如果想要深入的去理解,可以去听听那个详讲的版本。这一条确实非常需要大声的去疾呼,因为这是现在世间一个最不良的风气。我们再看第四十八句:

  【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这是如果心怀怨恨,而对人是暗箭伤人,自己的子孙必定会替自己酬偿这样的冤业债。所以对人要是暗中伤人的话,是给自己子孙留下祸根。所以古人讲,冤仇宜解不宜结,宁愿天下人负我,也不要我负天下人,这样你能够换来一个心安理得。真正的仁者,他没有怨恨,他用他的一片仁爱之心,能够化敌为友、化怨为亲,那怨自然也就没有了,没有了之后,换来的就是和谐。第四十九句: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

  『饔』是早饭,『飧』是晚饭,这是讲到如果家里和气、平安、顺畅,虽然是早晚饭都『不继』,缺衣少食,也觉得快乐。『和顺』确实比那个钱财更为重要,和顺的基础在于孝悌,所以家要想和顺,必须要上孝敬父母,下友爱兄弟、关爱晚辈,这就能和顺。这个必须在一家里面从我自身做起,不能要求别人跟我和顺,要要求我先跟人和顺,这就对了。第五十句:

  【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囊橐』是口袋,『国课』是国家的课税。就是能够尽快的缴纳完国家的赋税,即使是口袋里所剩无几,但是也自得其乐。这是教我们绝不偷税漏税,尤其对于做生意的人,实际上每个人都有所得,所得理应纳税,这不就是供养国家人民吗?如果是偷税漏税,这是欠了国家人民的,国家人民都是我们的债主,那我们怎么能有乐?心不安。第五十一句:

  【读书志在圣贤。非图科第。】

  这讲读圣贤书,目的是希圣希贤,学做圣贤,而不是为考科举、考功名,所以立志很重要。志要存高远,我们学习传统文化到底想做什么,有没有想要做圣贤?如何要做圣贤?要有天下为公的心,圣贤无非就是真正帮助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第五十二句:

  【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这讲做官要有忠君爱国的思想,怎么能考虑自己和家人的安危,怎么能够贪图个人的享受?这是忠臣。而忠来自于孝,忠臣出孝子之门。所以要想培养忠臣,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孝道。第五十三句:

  【守分安命。顺时听天。】

  我们守住自己的本分,努力工作生活,这是安于自己的本分,那上天自有安排。古人讲「修身以俟之」,我们有没有好的机遇,这个自有上天安排,我们以随缘的心,努力做好每一天的工作,这就对了,这就是孔子所谓的「乐天知命」。第五十四句是:

  【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这是一个总结,说如果能做到这样,『若此』,此是讲以上的五十三条,你能做到。『庶乎近焉』,这个近是近圣贤,庶乎就是几乎,几乎你是接近圣贤,你就是差不多可以称为圣贤了。所以「朱子治家格言」,它完全是圣贤修身之道,只要我们认真的去努力奉行,最好能天天读诵、天天检点,圣贤也并不遥远。孔子讲「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弟子规》讲的「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只要你真肯做,一定能够成就。

  今天我们很简单的把「朱子治家格言」五十四句、五百二十四个字,跟大家做了一个介绍,如果大家想要深入学习,可以参考我讲的二十小时的这个版本。有讲得不妥之处,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