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观受是苦,教你远离苦难!

[初识佛法须知] 发表时间:2023-08-03 04:06:07 作者: 阅读次数:
观受是苦,教你远离苦难!

四念处,第一,观身不净,第二观受是苦。

众生除了贪著自己的身体之外,第二就贪享受。

受就是我们讲享受上的受,我们众生就是在讲享受上注意。从前的人说有钱有闲,才研究衣食住,吃好穿好住好,出门车要好。衣食住行就是受,我们凡夫除了爱身体,为了这个身体讲享受,高级的还会讲精神的享受,所以佛才说受是苦,我们凡夫不懂苦受是苦、乐受也是苦。

凡夫是有苦受就甩掉求乐,佛法说苦受是苦苦,乐受是坏苦,这会儿是乐,乐境消失,坏了就是苦,它不坏它都是苦。

站久了就是苦,想坐;坐久了也是苦受,这叫坏苦,乐变了觉得它讨厌就是苦。

佛法里说没有真正的乐,乐是坏苦,原来是乐,损失了就没有乐。

吃好的习惯了没有就苦。自然灾害没有吃的,穷人要好点,有钱人平时吃好的习惯了,自然灾害来了比谁都苦。

坏苦,好的没有了坏了就苦,刚解放有钱人特别苦。

天上也苦,天人要死时特别苦,天上享受惯了要死时有天眼,看到将要投生的地方没有天上的好日子特别苦,所以佛说乐也苦。

不苦不乐是行苦,无常,时间在过去,这就是一个苦虽然你没感觉到苦,但时间过去生命在消失,佛法看所有的受都是苦,凡夫一般只晓得苦是苦,还有的人连苦苦也不晓得,苦谓乐倒。

众生就是这样,佛就说苦是苦、乐是苦、舍也是苦。

无常就是苦,是逼迫事。

我们要反省想想生命光阴,哪个挡得住?人就是逐渐逐渐朝死亡走,任何人都受,这个才是压迫我们的东西,所以佛法说死就是王。

阎王是个譬喻,死的权威最大,对任何人都威胁,不是死时才威胁,现在就在威胁你。一分一秒在过去,不停朝死亡走,死王厉害得很,我们不好好修行都要作他的奴隶,无常故苦,没有办法自然规律还是苦。

苦谛这个东西随时都存在,但我们凡夫往往不觉得,麻木不仁,迟钝,只晓得几点钟开会怕迟到。开会还可以请假,死王来时请不了假。所以对于无常要敏感,对死的无常跟细的无常我们随时要敏感,不要无常常倒。

心是无常,心没有体积,是精神方面的东西,不是物质的没有体积。

思想、精神不占空间,光占时间,有时间性的东西,就是无常

我们的我执就在这个地方起,我能想。西洋有个哲学家叫笛卡尔,承认有我,说:我思,故我存。我们一般凡夫就在这里起执著,我想怎么就怎么。

佛学叫心学,佛法实实在在,是高级的心理学,又叫内学,不是研究外在的东西,是研究自己内心世界,反省。

反省就是改造思想,要认识心无常,然后把这个心不要认为是我。

我们凡夫起执著,粗的认为身体是我,其次认为思想是我。

我怎么想就是对的,说,不是,如果有我,心应该是常。我,含有常的意思,如果无常就不是我。刹那变,前头的我就不是后头的那个我,所以观心无常。

-02-

【妄想驱驰,吸揽前尘作所依;业感原无意,苦乐随因异;苦果实堪悲,酸辛难比;世乐虽荣,享尽愁还至;切莫把五欲尘劳枉自迷。】

蕅益大师也是一样,他在对治妄想之前,先告诉你这个妄想是虚妄的,不是你本来就有的。为什么有感受呢?因为我们一念的妄动去跟外尘接触,所以产生了这个所依的六根,有六根才有感受,所以这个感受从一念心性的角度,它不是你生命的本质,它是你攀缘所产生的一个假相而已,所以你一开始也不要太紧张。你只要觉悟就好,知妄即离,离妄即觉!

对治感受有三块:

第一个,“业感原无意,苦乐随因异”。这个感受是怎么来呢?是业力招感,你不能作主。善业让你快乐,罪业让你痛苦,这是第一点。

第二个,痛苦的果报当然会让你挫折失望。爱别离苦、怨憎会苦、生老病死、求不得等等,那么这种痛苦,当然没有人会追求。

我们看第三个,就是那种世俗的快乐、世俗的荣耀,但是它有一个问题,它是无常败坏。就是说你去享受快乐,你会有一种不安全感、不安稳性,这种不安稳性就破坏了你的快乐。

所以,结论:“切莫把五欲尘劳枉自迷”。其实我们追求感受,你最好有一个观念,就是世间的快乐感受,你都要付出代价,都要代价。娑婆世界的快乐,没有一个不需要付出代价。

你看天台智者大师说这个快乐啊“诸欲求时苦,得时多怖畏。失时怀忧恼,一切无乐时。”荣耀的快乐的感受要出现,你必须要“求”,这个是娑婆世界最大的问题。一旦要追求,问题就来了。

你看极乐世界的快乐,你不要求,自然皆生快乐。

凡是要追求的快乐,就有问题了。

第一个,过程很辛苦。因为你想快乐,别人也想快乐,那大家就各凭本事,就竞争了,所以你一开始追求,是有辛苦和压力的。

第二个,得到以后,你高枕无忧吗?也未必!因为“得时多怖畏”,你有这种不安全感。

第三个,“失时怀忧恼”。凡是求来的东西一定会失掉,因为它本来就不是你的,所以最后失掉的时候,你就很痛苦了。一个人本来就没有,也就没事,你得到以后再失去,那这个是非常痛苦的。

所以说,你不管是追求过程、享受过程跟失去的过程,你都付出了辛苦、怖畏、忧恼的代价。所以这种感受的追求是带有过失的。

那么这个就是对快乐的追求,一个色身,一个感受。我们慢慢先种下一个这样的观照。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