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观世音菩萨与真实的唐三藏的渊源

[初识佛法须知] 发表时间:2023-08-04 04:07:49 作者: 阅读次数:
观世音菩萨与真实的唐三藏的渊源

唐三藏,别号唐僧,一个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名字。多数人对于唐僧的认知,来源于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西游记精彩的描写将人们带入了一个美轮美奂的神话世界。

普济寺

西游记中唐僧的慈悲心以及对于取经的决心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部中国的传世名著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真实的唐代高僧三藏法师西行取经的史实。那么历史上真实的三藏法师,为我们从印度带回了哪些佛门瑰宝呢?

普济寺

三藏法师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译经活动

三藏法师在贞观十九年(645)正月返抵长安,“道俗奔迎,倾都罢市”。朝见唐太宗,太宗劝其返俗出仕,婉言谢辞。留住长安弘福寺译经,朝廷供给所需,并征诏各地名僧20余人相助,分认证义、缀文、正义、证梵等职。

普济寺

是年五月,创译《大菩萨藏经》20卷。次年由其口述、辩机笔受完成《大唐西域记》,记其旅行见闻。该书为研究中国西北地区及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中亚等地古代历史地理及从事考古的重要资料。

普济寺

译出无著《显扬圣教论》20卷及《解深密经》、《因明人正理论》,推进了因明在中国的发展。又奉敕令将《老子》、《大乘起信论》译成梵文,传于印度。

普济寺

二十二年,翻译《瑜伽师地论》和《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太宗为其作经序。四年后开始翻译《大般若经》,全经共十六部六百卷。

普济寺

三藏法师一生译经十九年,共译经论七十五部,总计一千三百三十五卷。所译典籍多用直译,笔法谨严,精确贯练,矫正了旧译讹谬,开创了译经史上的新阶段,后人称为新译。

普济寺

三藏法师明确了“观自在”菩萨的尊号

对于观音菩萨的名称,三藏法师认为,过去流行的“光世音”和“观世音”都错了。他在《大唐西域记》描述说,“阿缚卢积低湿伐罗”汉语“观自在”。

普济寺

其中“阿缚卢枳”译为“观”,“低湿伐罗”译为“自在”。旧译“光世音”或“观世音”、“观世自在”皆不准确。

普济寺

三藏法师的弟子窥基禅师就在其《般若心经幽赞》卷上更敷衍其义:“观”者,照义,了空有慧;“自在”者,纵任义,所得胜果。慧观为先,成十自在:一“寿自在”,能获护佑;二“心自在”,生死无染;

普济寺

三“财自在”,能随乐现,由施所得;四“业自在”,唯作善事,及劝他为;五“生自在”,随欲能往,由戒所得;六“胜解自在”,能随欲变,由忍所得;七“愿自在”,随观所乐成,由精进所得;

普济寺

八“神力自在”,起最胜通,由定所得;九“智自在”,随言音意;十“法自在”,于契经等,由慧所得。位阶补处,道成等觉,无幽不烛,名观自在。但言观音,词义俱失。

普济寺

总之,窥基认为,只能翻译为“观自在”,若译为“观世音”,则“词义俱失”。三藏法师、窥基于是将“观”与“自在者”的合成词,所以翻译之为观自在。

普济寺

三藏法师的译法很快便得到佛教界的普遍认可。“观世音”和“观自在”的不同译法称谓只是所据梵文本的不同,不存在其他译经家翻译错的问题。

普济寺

三藏法师对《心经》进行了重新的编译

东晋南北朝时期,除了个别佛教信徒的传诵《心经》外,佛教界对该经并未见广泛传播,那个时期般若学在中国非常盛行,但与观音菩萨没有直接的密切联系。

普济寺

在三藏法师译出《心经》之后,情况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三藏法师本来就很重视《心经》,在去印度之前,他就喜欢上《心经》,并经常读诵,在取经途中还靠《心经》护佑,度过了浩瀚沙漠。

普济寺

此经重新译出后,三藏法师更加珍爱,并将其视为佛法的要典,还曾以金书写,精装函套,赠高宗和皇后。《心经》则是三藏法师大师精心所选最有代表性的佛教经典,由此可见《心经》在三藏法师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普济寺

三藏法师大师译本问世后,首先是三藏法师的大弟子窥基对该经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经过认真研究,撰成《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幽赞》二卷,详细彰显观音菩萨的般若法门,对《心经》义理进行了详细的阐释。

普济寺

大师对《心经》的解释在当时具有很高的权威性,流传也很广泛。三藏法师重新翻译之后,《心经》便开始广泛流行,注疏作品在中国历史上共出现四十余种。《心经》作为观音般若法门的展示,自然与观音有密切的联系。

普济寺

唐时《心经》在整个佛法体系中已经拥有了很高的地位。唐长庆二年,的苏州重玄寺刊石壁经,从全部佛经之中选了八部最重要的经典《维摩洁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佛顶尊胜陀罗尼经》、《阿弥陀经》、《观普贤菩萨行法经》、《实相法密经》、《妙法莲华经》以及《心经》。

普济寺

《心经》所传递的般若性空思想是整个大乘佛教的理论基础。中国佛教各宗派都与此有密切的联系,特别是禅宗,主张明心见性,觉悟成佛,这种思想与《心经》的般若义理完全相通。

普济寺

所以,随着禅宗在唐代的大兴及其后的持续不衰,《心经》也始终在佛教界保持着崇高的地位。

供灯南无阿弥陀佛

传播佛法,广结善缘。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