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虚空藏菩萨经浅释(二)

[初识佛法须知] 发表时间:2023-08-10 04:07:51 作者: 阅读次数:
虚空藏菩萨经浅释(二)


【时,虚空藏菩萨[1]摩诃萨,闻佛语已欢喜踊跃,与八十亿菩萨同时发声而白佛言:“世尊,我今渴仰欲见彼佛!今当承佛威神诣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所,礼觐供养听受正法,亦为彼国诸恶众生,说破恶业障陀罗尼。”时,胜华敷藏佛答虚空藏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汝自知时。”时,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即与八十亿菩萨俱顶礼佛足,身升虚空诣娑婆世界。


尔时,西方有如意宝珠[2]光现,以无量释迦毗楞伽宝[3]而为围绕。其珠光明,蔽于一切人天八部、声闻、菩萨,日月星辰、地水火风界所有光明皆不复现。时会大众,唯睹佛光及以珠光[4]无量无边不可思议不可言说,无复余色唯见虚空。尔时,如来光相照曜。时会大众各不自见,亦不见他,一切诸色悉灭无余不与眼对,不得自身色相形貌,及于所触无彼无此亦无中间,随所视方皆悉如是,亦复不见日月星宿、地界、水界、火界、风界,悉皆无有与眼对者,耳不闻声,鼻不嗅香,舌不知味,身不觉触,诸心数法亦无所缘,于我我所无复起相,亦无六入分别之想,不得诸大诸来大众,唯见佛光及以珠光。其珠纯以无量释迦毗楞伽宝而为围绕。】


[1]虚空藏乃胎藏界虚空藏院本尊,大日经疏曰:虚空不可破坏,一切物不能胜他。藏则有大宝自在取之,不受到品困。所以被人为是掌理大日如来的福智二德。虚空藏菩萨在众多菩萨中是专主智慧、功德和财富的。因其智慧、功德、财富如虚空一样广阔无边,并能尽量满足世人的需求,使众生获益,故名。


[2]如意宝珠:即摩尼宝珠,可满足众生的一切愿望,又作如意宝、如意珠、末尼宝、无价宝珠、如意摩尼。指能如自己意愿,而变现出种种珍宝之宝珠。日本很多人都在持虚空藏咒,在右脑开发记忆的一流专家七田真的著作.《超右脑照相记忆法》中明确的提出了这种方法——此咒语为世间法宝。每晨空心焚香,于一切功课前,至诚虔诚诵念七遍或四十九遍,能开智慧,增加记忆力;日久功圆能达他心通之境。


[3]释迦毗楞伽宝:一般译作帝释持,意即‘帝释天之所有’;又译作能胜、离垢。摩尼,为宝珠之总称。即帝释天之颈饰,常能放光。经典中亦以之为释尊、观世音、弥勒等佛菩萨之庄严具。依大方广宝箧经卷上载,帝释颈上之毗楞伽摩尼宝珠遍照三十三天;此净宝珠比喻菩萨之智性能现一切事能出过须弥山顶之忉利天处、夜摩天处、兜率天处,住于梵宫;菩萨从阎浮提生兜率天,以善根力,此宝即自然生于箧中,所有魔事自然坏灭。(《观无量寿经》、《观弥勒上生兜率天经》、《观经妙宗钞卷二》)


[4]唯见佛光及以珠光:大士所顶戴宝珠,光与佛等。虚空藏菩萨被赞叹为“二世尊”。




【于其会中诸大菩萨,位登十住、得首楞严三昧[5]及一生补处者,见此相已,身心安隐不惊不怖。所以者何?缘解法相自性真实,及以于如第一义空故。其余菩萨及声闻众,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鸠盘茶、饿鬼、毗舍遮、富单那、迦吒富单那、人非人等,见此相已,惊怖迷闷,其心扰乱,各不相见亦无问处,心自思惟:“不知何缘有此异相?亦复不知是谁神力?”



尔时,众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曰梵顶,稽首佛足,长跪合掌而说偈言:

“一切法自性, 众生无知者,

系着于色阴, 六情所愚惑,

不见于一阴, 推寻求色阴,

于佛法生疑, 今会有此人。

愿说决定法, 为断诸疑网,

使知彼此岸, 逮得虚空忍,

勇健入三昧, 身相不可说,

如意大宝珠, 常在其顶上


释迦毗楞伽, 而以围绕之,

此会诸大士, 位皆十地者,

得首楞严定, 及一生补处,

斯等诸菩萨, 悉皆遥见之。

睹此瑞相已, 必知胜士来,

礼觐无上尊, 因说深妙法,

安慰怖众生, 归依天人师,

勇猛所行处, 教化熟众生。”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善哉如汝说, 定者所行处,

身相不可见, 修惠能推求。

此是虚空藏, 常所行止处,

无依无戏论, 三昧力示现。

众生着二见[6], 常为所迷惑,

以彼迷惑故, 不知彼此岸。

欲离于二见, 修不可说行,

速疾得究竟, 满足于诸地。】


[5]楞严大定,又称首楞严大定。此定乃是佛定总名。我们都知道有很多的定,如外道的四禅八定,声闻的灭尽定,乃至大乘佛教如法华三昧、海印三昧、念佛三昧……等等,那么佛究竟是住于何定呢?

《楞严经》阿难请问佛陀佛的定,佛告诉阿难说: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



[6]二见: 《涅盘经》 一住地分见谓十住等菩萨。破一品无明之惑。显一分三德。从浅至深。故名住地分见。(三德者。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也。)二究竟无见谓等觉菩萨。断最后品微细无明之惑净尽无余。即登妙觉果佛之位。本有性德。一时究竟显现。更无所见。故名究竟无见。


二见乃固执人之身心断灭不续生之妄见。(二)为固执人之身心常住不间断之妄见。(

形容人“二”,也就傻,呆,笨的意思。例: 你这个二见——“众生着二见, 常为所迷惑”。


后者二见的反面就是中道,是释迦牟尼佛所说:中道(为释迦牟尼的核心教义之一。它相对于二边,包括有无、苦乐、生灭等,释迦牟尼在说法时,主张应【远离二边,至于中道】。


欢迎师兄们关注僧伽吒经,虚空藏菩萨共修微信公共号,六时吉祥,南无阿弥陀佛!


2万人大共修系列群,4群楞严咒僧伽吒经施食 323463743,欢迎加入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