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自古禅德,无不从参学而入,所谓参学者,即戒定慧是也,佛法

[初识佛法须知] 发表时间:2023-08-29 04:04:13 作者: 阅读次数:
自古禅德,无不从参学而入,所谓参学者,即戒定慧是也,佛法

我等既欲成佛,先当审观因地发心,除去烦恼根本,烦恼苦灭,佛性圆彰。若因地修行不真,则果招邪外之曲。若论修行之方,机有上、中、下之异,法亦有三乘、人、天法门不同。若为上机者,则为说大乘微妙法门;为中机者,为说出世解脱法门;为下机者,则为说解脱地狱、饿鬼、畜生三途之苦。佛虽说种种法门,无论大小乘戒,皆以三皈五戒为根本,务使受持者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依之立身齐家治国,则人道主义尽。且苦因既息,苦果自灭,解脱三途苦,生人天中,易入佛乘,则学佛主义亦尽。故三皈五戒,是导世之良津,拔苦与乐之妙法。

兹先释三皈,次明五戒。所谓三皈依者,第一皈依佛,第二皈依法,第三皈依僧。何以先当皈依佛?佛为大觉世尊,究竟常乐,永离苦恼,导诸众生出迷笼,就觉道。佛为教化主,故先当皈依佛。次当皈依法者,是我佛法门,三世诸佛皆依之修行而成就无量清净功德。今日既欲返本还源,净除心垢,舍佛法无由,故次当皈依法。三当皈依僧者,以佛法不自弘,须假人弘。人能弘法,方使从闻思修证果成佛。况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了,难了之法,既藉僧得闻,此恩莫极,故当皈依僧。又名皈依三宝。三宝之义,分别有三:一者一体,二者别相,三者住持三宝。

论到禅那,岂有初步、究竟之别?不过行人对治习气,看哪一法门较易用功。即如止观,各家虽多,及其到家一也。话头虽多,融之则一也。如以“念佛是谁”而参,食饭是谁?说话是谁?苦者、乐者是谁?乃至日间无论作息者是谁?如是参之日久,自然得到实用。日间这样修,夜间在梦里也如此修。生也如此,死也如此,早把生死忘记了。

佛学

宗门下但论见性,不重禅定解脱。若能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便是定境。食饭之时食饭,睡眠之时睡眠,诚其一心,一切三昧不越此也。说来容易,行之实觉为难。若把持不定,虚负一生!处兹末法,无论参究任何法门,总以世尊所说清净明诲为根本。

佛法

万木零落腊月终,浮生幻化本来空。空空空到无空处,破腊寒香不待风。直的金乌玉兔,西照东辉。有时坐却日头,不知天晓。忽然案山点头,逼塞虚空。龙吟雾起,虎啸风生。实希有,也大奇!天无四壁,地绝八维。百川众流来入海,衲僧闻见朗如眉。未审诸上座还识衲僧见处么?若能识得分明,与此法门有相应分,不负来山参学一番!其或未然,只知事逐眼前,不觉老从头上;不自精进,终无了日。虽然如是,即今小参一句,又作么生?

佛学文化智慧

自古禅德,无不从参学而入。所谓参学者,即戒定慧是也。因戒生定,因定发慧,定慧相资,其道乃成。是以道非常道,名非常名,皆由智慧而显机用。故智有抉择之功,慧有晓了之义,如以禅定熏修,方与如来法流水接。

所以《楞严》云:“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若见吾不见之见,自然非彼不见之相,云何非汝?”如此是如来觌体为人处。虽则如是,亦复要知命根在什么处!必须亲遭毒手,摄入大冶红炉,将三学凡流,一齐抛向炉中,烧得焦头烂额,使其说心说性、论是论非、牵长漏短,总没有开口处!到此时节,拟议停机,劈头便棒,设有个出格的丈夫出来道:“恁么时如何巴鼻?”直向他道:一镞撩空高着眼,弓弦向处日中看。

菩萨,佛

《楞严经》云:“则诸世间胎卵湿化,随力强弱递相吞食,是等则以杀贪为本。”是故佛慈岂但及于人类,而慈及蚁子。佛法平等,无高下故,佛眼观之,大地众生皆能成佛。又《梵网经》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世间无知,互相吞啖,故如来制不得伤害生命。且蠢动含灵皆有佛性,昆虫之属尚不得害,况同类相残?一切众生既皆有佛性,未来必定成佛,既是过去父母,亦为未来诸佛,岂敢伤之?

佛学文化智慧

我佛洪恩,初唱三皈,次申五戒,用斯方便,先拔众生苦。其恩浩大,岂碎身之所能报其万一哉!是故闻说此三皈五戒之义,当从解起行。若百家之乡,十人持五戒,则十人淳谨;百人修十善,则百人和睦。传此风教遍于宇内,则仁人百万。夫能行一善,则去一恶,则息一刑。一刑息于家,百刑息于国,其为国主者,则不治而坐致太平矣!所以受持五戒,不但钦遵佛制报感乐果,抑且冥助国律,益补邦家,斯乃三皈五戒之名德行相也!

佛学,文化,智慧

诸位若能真实行持,则得成佛种子,行解相应,方到彼岸。愿诸大众,从此之后,从闻生解,解而思,思而修,则成佛可期。常勤精进,辗转示人,方报佛恩。希诸大众,各宜努力,前途无量,消灾免难。若能受三皈五戒,诸恶不作,众善奉行,自能与道相应,无上佛道,可以圆成矣!

善知识!讲到“佛法”两字,实与世间一切善法等无差别。豪杰之士,由于学问修养的成就,识见超常,先知先觉,出其所学安定世间。诸佛祖师由于历劫修行的成就,正知正觉,发大慈悲普度三界。世出世间贤圣,因行果位,一道齐平。

佛学文化智慧

善知识!佛法就是人人本分之法,总要步步立稳脚跟,远离妄想执着,便是无上菩提,古德所谓“平常心是道”。只如孔子之道,不外“中庸”。约理边说,不偏是谓中,不易之谓庸;约事边说,中者中道,凡事无过无不及,庸者庸常,远离怪力乱神,循分做人,别无奇特。佛法也是一样,吾人须是从平实处见得亲切,从平实处行得亲切,才有少分相应,才不至徒托空言。

平实之法,莫如十善。十善者,戒贪、戒嗔、戒痴、戒杀、戒盗、戒淫、戒绮语、戒妄语、戒两舌、戒恶口。如是十善,老生常谈,可是果能真实践履,却是成佛作祖的础石,亦为世界太平、建立人间净土之机枢。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