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四)~G 968经(给孤独经):本经是给孤独长者对诸外道邪说之驳斥。

[初识佛法须知] 发表时间:2023-10-29 04:06:27 作者: 阅读次数: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四)~G 968经(给孤独经):本经是给孤独长者对诸外道邪说之驳斥。

968经(给孤独经):本经是给孤独长者对诸外道邪说之驳斥。

在佛经中有关给孤独长者的记载不胜枚举。给孤独长者对佛陀极度虔诚,只要佛陀住锡于祇树给孤独园,他都会“日日出见世尊,礼事供养”,几乎从未间断。有时给孤独长者出远门办事无法礼事世尊,他在心里都会十分焦急且歉疚不已。像给孤独这样的大护法,在佛陀时代可以举出好多例证,比如说前面我们提到的释氏摩诃男、鸯伽国的鹿子母毗舍劫,以及统治阶层的波斯匿、摩揭陀王、阿阇世王等等,都是了不起的居家护法群体。不过这些护法居士中,恐怕还是以须达长者最为出名,也为广大奉佛信士所津津乐道。

有一天须达长者出门太早,“世尊及诸比丘禅思未起”,于是就到外道那里去坐坐。大家都很熟悉——须达长者乐善好施,是舍卫国远近闻名的大慈善家,有几个人会没有听说过他的大名?诸外道见长者到来,大家彼此“共相问讯慰劳”,外道与长者聊起一些与佛陀有关的话题:“长者,汝见沙门瞿昙,云何见?何所见?”——外道在这里明显是在试探长者:“依你之见,你的老师的思想见解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个问题对于长者来说,的确很有难度。于是长者只好回答说:“我亦不知云何见世尊,世尊何所见。”外道见状,又问道:“汝言见众僧,云何见众僧?众僧所所见?”长者亦回答说“不知”。既然佛与众僧的思想见解长者不知,那么长者本人又是何所见呢(“汝今云何自见?自何所见”)?长者闻后回答“汝等各各自说所见,然后我说所见,亦不难”,意思是让外道们先说说他们的观点,然后长者再来谈谈自己对佛法的一些认识与见解。

对于外道们来说,他们的观点无非是这些(即十四无记的内容):

世间为常、世间无常、世间常无常;

世无边、世有边无边、世非有边非无边;

命即是身、命异身异;

如来死后有、如来死后无、如来死后有无、如来死后非有非无。

对于外道的这些见解,长者的观点是:“我之所见真实、有为、思量、缘起。若复真实、有为、思量、缘起者,彼则无常,无常者是苦。如是知已,于一切见都无所得。”长者在这里抓住了问题的实质,他所见到世间一切的一切,都是有为之法、变异之法,是一种贪著执计为我之法,但实质是缘起之法。如果认识到这些,就可以认识到世间的本质乃为无常,乃为生苦之法。当然,无论是对于外道还是对于佛弟子,倘若能够充分认识并深刻地体悟到一切法为无常无我的真谛,即便是他说世间是常的是永恒的,也无甚大碍,原因是他已经能够彻底地弄懂了,语言对他来说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那颗“心”已经不会再随波逐流了。反过来说,假如没有搞清楚苦患的本来面目,却信口开河说些颠三倒四的话,就大大地不合时宜了。最后我见到一些佛门法师的文章里出现一些“玉皇大帝本是佛陀的护法”之类的言辞,不仅幼稚雌黄、厚己薄彼,而且还很容易人为地制造一些教别不和谐,留下相互攻讦的隐忧。作为佛陀弟子,在为信众们作开示时,要紧紧地围绕佛教的核心教义即“缘起法”来演说佛法,决不能偏离这条主线,否则一不留神就会陷于“不落因果”的奇谈怪论。

正因为须达长者在阐解自己的见解时,能够准确地抓住“真实(变迁中的存在)、有为、思量、缘起”八字真言,故而能够“伏彼异论,建立正论”,可谓“作师子吼”。当佛陀知悉这一切后,予以赞叹:“善哉!善哉!宜应时时摧伏愚痴外道,建立正论。”

969经为佛陀为长爪外道说三种见(忍见、不忍见、一忍一不忍见)和三种受(苦、乐、不苦不乐)。

长爪外道对佛说:“我一切见不忍。”这句话读起来有些别扭,似乎可以理解为“我对于一切见解都不会予以认同”,或者索性地理解为“我怀疑一切”。佛陀听后反问道:“汝言一切见不忍者,此见亦不忍耶?”——你连你刚才所说的话也会怀疑吗?佛陀在这里就很巧妙地利用了长爪外道立论中的漏洞而“以子之矛陷之之盾”。长爪外道只好说“向言一切见不忍者,此见亦不忍”。这样问题又出来了:既然长爪怀疑一切,他甚至连他自己的见解都表示怀疑,实际上就等于承认他自己先前提出的观点本身就是有问题的,是不可信的。

佛陀说,世间存在三种见:

第一,“我一切忍”——肯定一切、相信一切、喜欢一切、贪著一切;

第二,“我一切不忍”——否定一切、不认同一切、看透一切、舍弃一切;

第三,“我于一忍、一不忍”——肯定一部分,否定一部分;喜欢一部分,舍弃一部分。

评价:

第一,一切忍者,此见与贪、恚、痴、系、烦恼、乐取、染著相生相伴;

第二,一切不忍者,与贪恚痴相离,与清净相伴;

第三,一忍一不忍者,忍则有贪乃至染著生;不忍者,则离贪,乃至不贪著生。

世尊在这里所讲的,实际上是站在佛教万法生灭的角度来认识“忍”与“不忍”。所谓忍,乃是与贪味留恋联系在一起,见什么都会喜欢,都想占为己有,哪怕是有再大的痛苦也会默默忍受,这就是“我一切忍”,这个忍并不是忍辱修行,而是为了贪求物欲声色上的感官享受,就好像“苦处挣钱乐处花”一样,把月月辛辛苦苦挣来的几块钞票,不到半日就挥霍个精光。所谓的“不忍”,准确的理解应为“不贪著”,与长爪外道的“否定一切、怀疑一切”不可相提并论。这里的不忍(不贪著)是建立在舍弃的基础上,即对于四大五蕴的深入观察,“当观无常、观生灭、观离欲、观灭尽、观舍”。懂得生灭与无常,才能懂得舍得与放弃。(6.30.)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