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见性以后的人会有哪些特殊现象?以及见性后的定慧等持

[佛教传播与发展] 发表时间:2023-08-02 04:03:28 作者: 阅读次数:
见性以后的人会有哪些特殊现象?以及见性后的定慧等持

一个人明心而且见性的话,他的禅悦正受,有一个现象,就是定慧等持。见性的缘故,所以心无彷徨,清明无暗,要想定就能够定下来,想要如一般人一样扰扰攘攘也可以,没有约束。那就是说,打坐的时候,要想思维真如佛性一切诸法,也可以思维。要想定下来,住在真如佛性的体验里面也可以。他的智慧在运作的时候也不离定力的运作,这叫做定慧等持。

在见性的初期,往往还会有一种罣碍,会担心佛性可能会隐没不见了,所以在见性初期会常常去看佛性。这样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他就知道,只要能够保持内摄外缘的均衡状态,保持我们的定力——动中的功夫不散失掉,就可以永远见到佛性。

因此他很清楚地了解到,因为有动中功夫的缘故,所以见性的境界永不退失。他也知道这种见性的境界,没有别人能够强行夺取。经过这一段时间,有了这些体验之后,就不再担心照见佛性的境界会丧失,而能够在四威仪中,常常保持一心的状态,在悟后起修禅定观行之中亦不离无漏慧之运作,此即是定慧等持。

见性初期我们强调要保任佛性的照见,所以要求大家在平常多看佛性,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保任而不退之后就可以放下它,而回到忆佛的方法,或者保持一种清明的一念不生的境界,或者保持时时观照真如的境界。在这个时候,心是在一种定的状态,而无漏智永不消失,那就是六祖讲的“既定之时慧在定,即慧之时定在慧”。

接下来要一直保持住禅悦的状态。在禅悦状态里面,虽然我们有这个五阴在世间的五欲之中活动,却能够不被五欲所控制。但是因为明心见性是“见空及与不空”,所以也不会因为在世间活动时不能离开五欲境界的行为而产生烦恼。因为在一切五欲的境界和烦恼行为之中也不离实相。已经见性的缘故,所以也不会有声闻人那种“沉空滞寂”的烦恼,所以闹市里面,照样可以安住。时间久了以后,偶然会再把佛性提起来看他还在不在?也许再过两三个月突然又想到:“现在还看得见吗?”再看一下,还在。这样经过几个月,或者一两年之后,他就发现原来佛性永远都在,再也不会丢掉了。既然是这样,从此就对于眼见佛性的境界不屑一顾,看都懒得去看他。

初见佛性时,觉得好新鲜,好奇妙。后来习惯了,没什么嘛!就懒得去看了。然后接下来,纯粹就是依道共戒而住。时间更久了以后,不但是远离法喜,连禅悦都会把它丢掉。一个人有禅悦之后就再也不会被法喜的境界所移转、所动摇。

一般人没有尝过禅悦的味道,对他们而言,法喜就已经很好了。譬如说今天有道场办个朝山,我们去帮忙,虽然很累,可是看大家朝山很欢喜,我们也跟着欢喜。身体是很累,心里面却很欢喜。如果再加上有感应的话,那就更不得了。但是如果明心见性了,住在禅悦之中,那种法喜你是不屑一顾的。可是即使是这样,这禅悦久了之后,我们还是会把它丢掉,因为有禅悦就是妄心的作用,还是要舍。因此禅悦的境界可以住一个月、两个月乃至半年、一年,终究还是要舍掉。舍掉之后,就只是住在一种吉祥平和的状态里面,也不是禅悦,也不是法喜,更不是喜乐,只是吉祥平和。

可是这个吉祥平和是由于已经亲证了菩提及得见佛性的境界,然后舍离禅悦之后的一种自然的现象,而不是刻意去培养吉祥平和。如果刻意去培养吉祥平和的心境,也是妄心的境界。若不是眼见佛性(动中定的境界),若不是亲证真如,即使保持吉祥平和一百年还是不得解脱,所以不能够以培养吉祥平和,注意有没有离开吉祥平和的境界而得解脱。不能够倒果为因。

见性的人还有一种现象就是远离睡眠盖。远离睡眠盖之后,会有一些现象出现:当他打坐的时候,他认为我这个色身现在需要休息,他想:“那就打瞌睡吧!”照样可以打瞌睡。如果他上座之后,认为我这色身,这个状况下,不需要让他休息,我应当精进用功。虽然有一点累了,仍不需要打瞌睡,那就是真的可以不打瞌睡。这就是远离睡眠盖,觉明现前的作用,自己可以控制。这是一个见性很清楚分明的人才能够有的境界。

另外有个现象是晚睡早起,但有的不是晚睡早起,是根本就睡不着。躺在床上做什么?不做什么!也没有妄想!一面观照真如佛性,一面观察身体的哪一个部分就是住在无念的状态里面有点紧张没有?有在用力没有?观察到啦,就放松。不停地重复,一直到天亮。但是,这种住于真心状态的期间,有长有短。短的话两三个礼拜,不容易睡觉;长的话乃至有人拖延到将近三个月,睡不着觉,或者晚睡早起。这里面的差别在哪里?就在于一个明心或见性的人,因他的定力强弱不同而有差别。这段期间虽然没怎么睡觉,可是精神还是很好,身体也不觉得有什么疲倦。但是有一个后遗症,时间久了,有点上火。

我们说这一个时期在睡眠时,最好不要去住在真如或者住在体会佛性的状态里面。虽然很新鲜、很奇妙,但是暂时要把它放下。平常去体验就好啦,该睡的时候还是要睡。所以睡觉的时候,不要去强烈地执取忆佛的念,也不要住在真如里面,要把观照真心的念舍弃掉,应当要知道:“真心清净,不观自在。”一般都说常观自在,这里偏讲不观自在。他本来就在,你观他也在、不观他也在,所以要放下他。睡觉的时候能够放下他,才能够迅速进入睡眠,而免掉这种过患。非睡眠的时候,则是清明如故,可以远离睡眠盖及掉悔盖。这样对进修禅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如果没有定力的话,悟境会退失掉,觉明就不现前,身心就无法明净,想要修得初禅就很困难。一个觉明时时现前的人,时间久了之后,还是可以像常人一样的睡眠。乃至于过了牢关之后,更可以享受睡眠,大睡特睡。为什么?无事人嘛!

那么明心而不见性的话,住在空的境界里面,因为还没有见性的缘故,所以心里面还是会有牵挂。他就会讨厌喧嚣的环境,而喜欢不受打扰,然后自己又另外升起疑情,又继续参究:“什么是佛性?如何才能亲见佛性?”所以两者不相同。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