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藕益大师:往生标准、净土修法、临终情况(浅释)

[佛教传播与发展] 发表时间:2023-08-09 04:06:44 作者: 阅读次数:
藕益大师:往生标准、净土修法、临终情况(浅释)

原文:且略明得生四土之相:若执持名号,未断见思,随其或散或定,于同居土分三辈九品;
浅释:简略说明可以往生到四土的各是什么因缘与果报——如果执持名号,未能断掉由见与思所产生的烦恼(迷惑),而根据其人念佛心的散乱或安定(程度),就会往生到凡圣同居土的不同品位,分为三种辈份及九种品位。

原文:信愿持名,一经要旨。信愿为慧行,持名为行行。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故慧行为前导,行行为正修,如目足并运也。
浅释:信、愿与持名,是这一部经的核心宗旨。信愿是通过抉择的智慧所表现的心行,持名是通过专念的定力所表现的心行。是否能得生极乐,全由信愿的有无(深信切愿才名有)。往生品位的高下,全由持名功夫的深浅。所以信愿慧行是前导,持名行行是正修,信愿慧行就如眼目,持名行行就如脚足,要相辅相成来运作(缺一不可)。
辅导一:信愿慧行与持名行行,这两方面缺一皆不可都必须要实修,慧行的实修就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心中的重点在何处?相信娑婆是无常苦空吗?相信极乐是常乐我净吗?并时刻都有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愿意吗?不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要有这种抉择的智慧!当然,修行是有一个过程的,厌离与欣求的心必须要不断增上,就看娑婆的贪染心与极乐的欣求心哪一个大,不然就不算是真有信愿。真有信愿的,当然时常心中就自然有佛号,口中念佛必须要心中真有佛才行,所以说信愿持名的具足,就是一个完整具体的方法,三个核心圆融了才是一体(如目足并运也),三个核心不圆融就不是一体。

原文:善男女者,不论出家在家,贵贱老少,六趣四生。但闻佛名,即多劫善根成熟,五逆十恶皆名善也。阿弥陀佛是万德洪名,以名召德,罄无不尽。故即以执持名号为正行,不必更涉观想参究等行。至简易,至直捷也。
浅释:善男子善女人,不论出家与在家,或贵贱老少,或六趣四生。只要听闻到佛的名号,即是过去多生多劫善根成熟,哪怕是五逆十恶皆名善。阿弥陀佛是无量无边的功德汇集成像洪流般的名号,以名号来召唤佛的一切功德,就能完全感应道交尽了。所以要以执持名号来作为正行,不需要更多涉入冥想观察参悟心性等助行,这是最为简单易修,最为直接快捷的方法。

原文:事持者,信有西方阿弥陀佛,而未达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但以决志愿求生故,如子忆母,无时暂忘。理持者,信西方阿弥陀佛,是我心具,是我心造。即以自心所具所造洪名,为系心之境,令不暂忘也。
浅释:什么是事持?相信西方实有阿弥陀佛,但未能达到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即是没有达到自己与佛的心性本是一体,但能以决定的志愿来求生极乐,就像儿子忆念母亲一样,没有什么时候会忘失。什么是理持?相信西方实有阿弥陀佛,明白这是自己的心性所具足,也是自己的心性所创造,阿弥陀佛即是自己心性中所具所造的洪名,以这个洪名作为与自己心性相融通达之境,对这种理体与事相的圆融不会有暂且忘失。

原文:当知执持名号,既简易直捷,仍至顿至圆。以念念即佛故,不劳观想,不必参究,当下圆明,无余无欠。上上根不能踰其阃,下下根亦能臻其域。其所感佛,所生土,往往胜进,亦不一概。可谓横该八教,竖彻五时。所以彻底悲心,无问自说,且深叹其难信也。
浅释:应当知道执持名号,既是简单容易直接快捷,又是最为无上最为圆满。以每一念都具足佛的全体功德,不用废力去冥想观察,也不需要参悟心性,在执持名号的当下就已经圆满,没有剩余没有欠缺。上上根机也不能踰越这个范围,下下根机亦能达到这个功效。其人所感应的佛,所能生到的土,往往都是不可思议,这里就不再每一种都细说了。可以说这个方法就是包括尽一切佛法。所以释迦佛彻底悲心,没有人能问就自己主动说出,并且深深感叹这个法门是难信之法。

原文:复次是利,约命终时心不颠倒而言。盖秽土自力修行,生死关头,最难得力。无论顽修狂慧,么罗无功。即悟门深远,操履潜确之人,倘分毫习气未除,未免随强偏坠。
浅释:再来,得到这样的利益,是说在临命终时心不会颠倒。在娑婆秽土依靠自己的力量修行,这个临终的生死关头,是最难以得到解脱的力量。无论怎样顽固盲修狂妄骄傲,都是毫无功效,即使觉悟深切,修行精确的人,只要还有丝毫习气未能去除,也难免随着强大的习气业力走偏而堕落。

原文:永明祖师所谓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诚可寒心者也。初果昧于出胎,菩萨昏于隔阴。者[这]里岂容强作主宰,侥幸颟顸。
浅释:永明延寿祖师(净土宗第六祖)所说的十人中就有九人走错路,阴境(死亡因缘)如果现前了,就会迅速随着他的业力而死去,业力会让他轮回投胎到相应的地方,这是多么的让人寒心啊!初果圣人一旦要转生,一出娘胎就会对前生的事迷昧不知(完全记不起),菩萨大圣人一旦要转生也会对前生的事昏昧不知(要经过一段时间才会记起)。面对生死业力岂可容许自己勉强来作主宰,绝对不能侥幸、不能糊涂啊,可见以自力修行来了脱生死是千难万难的。

原文:唯有信愿持名,仗他力故,佛慈悲愿,定不唐捐。弥陀圣众,现前慰导,故得无倒,自在往生。佛见众生临终倒乱之苦,特为保任此事,所以殷勤再劝发愿,以愿能导行故也。
浅释:唯有以深信切愿执持名号,依仗阿弥陀佛的力量才是出路,阿弥陀佛有大慈悲大愿力,我们信愿持名的修行就必定有不可思议的大功效。阿弥陀佛及极乐圣众,会现前来作安慰引导(加持接引),所以就能做到没有丝毫颠倒,自由自在往生极乐。佛看见众生在临终时会有颠倒错乱的苦恼,特意为了保护临终者不要颠倒错乱,所以殷勤一再劝导众生要发愿,因为发愿才能引导持名正行。
导读一:上面说到连觉悟深切、修行精确的人,也难免在临终时颠倒错乱,实际上必须要达到断尽见思惑烦恼的境界,也就是至少要证得阿罗汉果位以上的圣人,才能完全免于临终时颠倒错乱,可见净土法门佛力所加持的临终境界,是一种超过阿罗汉境界的三昧力,这在《悲华经》上说得很明确,并不是说临终者本来没有信愿,佛力可以让临终者有信愿,而是佛很明确地说为了保任此事,一再劝导众生要发愿,以发愿来引导正行,只有信愿行具足(圆融)才能感通佛力加持,这样在临终时才真的有保障,并不是佛力单方面就能保任,在临终时要有信愿正念是最为关键,才能感得佛力加持的三昧(没丝毫颠倒错乱),在《印祖文钞》中以“临终”两字来搜索就会一清二楚了。

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论述“五浊恶世非念佛法门不能得度”,分五个方面:
1、劫浊中,非带业横出之行,必不能度。
2、见浊中,非不假方便之行,必不能度。
3、烦恼浊中,非即凡心是佛心之行,必不能度。
4、众生浊中,非欣厌之行,必不能度。
5、命浊中,非不费时劫,不劳勤苦之行,必不能度。

南无阿弥陀佛!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