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演正开讲:甚深妙法经要义解析(十三)

[佛教基础知识] 发表时间:2023-11-05 04:03:57 作者: 阅读次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妙法莲华经》卷一 方便品第二 (为上根利器之人直说法体)七、佛说本迹,成道后为什么要先说四谛法:一个是随顺诸佛的教法,一个是随顺众生的根基,先引导众生出苦得乐。“诸法寂灭相 不可以言宣 似方便力故 为五比丘说”: 佛知道一切诸法本体所显的是寂灭相,是没有相的。只可理会,不可言说,所以佛就用方便权巧的智慧,为五比丘说四谛法,度他们成阿罗汉。那什么是四谛法呢?即是苦集灭道四种真实的道理。苦,前面讲过,有三苦、八苦、种种苦,是人世间种种苦恼与不幸的际遇。例如:人生理上有生老病死等苦,心理上有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种种贪嗔痴等烦恼痛苦。人事上有互相嫉妒,怨恨,毁谤,侮辱,侵犯,仇杀,拘禁,刑罚等种种祸害之苦。自然界有寒暑风雨,水火雷电,海啸地震等天灾之苦。赏心乐事,转瞬即逝;世事无常,青春不永;物有生住异灭,世界有成住坏空。六道众生在生死轮回中,恒受众苦逼迫恼害,所以佛说:人生苦多于乐,故名苦谛。苦有逼迫性。集,有积聚、积累、汇集的意思。众生因攀缘心而导致的贪嗔痴慢疑及种种邪见,障蔽本性,迷失真心,颠倒行事,造作无边罪业,招致无量苦果,故佛说:攀缘心是生死根本。集是苦因,苦因集有,故名集谛。集有招感性。灭,是消灭,若能消灭苦因,自当远离苦果,而证得涅槃快乐。《杂阿含经》言:贪欲永尽,一切诸烦恼永尽,名为涅槃。所以要离欲断集,消灭苦因。灭有可证性。道,是指由生死到涅槃的路。四念处、八正道、戒定慧三无漏学是大小乘共修的功课。大乘还有六度、四摄及四无量心。道是出世之因,灭是出世之果。道有可修性。是名转法仑 便有涅槃音 及以阿罗汉 法僧差别名
从久远劫来 赞示涅槃法 生死苦永尽 我常如是说
舍利弗当知 我见佛子等 志求佛道者 无量千万亿
咸以恭敬心 皆来至佛所 曾从诸佛闻 方便所说法
我即作是念 如来所以出 为说佛慧故 今正是其时
舍利弗当知 钝根小智人 著相憍慢者 不能信是法
今我喜无畏 于诸菩萨中 正直舍方便 但说无上道
菩萨闻是法 疑网皆已除 千二百罗汉 悉亦当作佛
“是名转法轮 便有涅槃音 及以阿罗汉 法僧差别名”:佛到鹿野苑,为随他出家后又离开的五比丘转法轮,也叫三转四谛法轮。转法轮:转是传授,法是佛法,轮是比喻。比喻传授佛法能辗破众生惑业苦、有出离生死之功。故佛说法就叫转法轮。“三转”:是指因众生根基不同而层次递进的说法方式。比如上根利器之人,一说就明白了;中根之人得进一步劝说;下根之人得加以证明,才能相信。“四谛法”:“谛”是真实的意思,是说佛所讲的法,都是真实的道理,一点都不虚假。“谛”也有“审”的意思,审视、审察得清清楚楚,非常真实。“四谛”:即是“苦、集、灭、道”。苦是苦谛,集是集谛,灭是灭谛,道是道谛,是四种真实的道理。佛初到鹿野苑,对五比丘开示说:“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灭,可证性。此是道,可修性。”教导他们知苦及苦因。苦因是什么?是前生或今生因攀缘心,分别心,执著心所造的罪业,这些罪业“集”到一起,就成了苦因。这些苦是自己从外面招感而来,不是清净心中本有的,所以是客尘,不是主人。佛告诉他们,苦集可断,苦灭可证。“灭”,即是灭除心中的种种烦恼及妄想,回归到本來清净的一真法界心。要怎样才能达到這个目标呢?就是要以佛说的方法去修去证。“道”,是出世的因,這个“道”是指修行的方法,如果每个人都能发心修道,把道修好了,就能够证涅槃乐,这是出世间果。所以想超出三界,应慕灭修道,由闻法而证智。这是对上等根基的人说的,叫示转,即开示佛的权智(说方便法的智慧)。接著又说第二转,佛劝告说:“此是苦,汝应知。此是集,汝应断。此是灭,汝应证。此是道,汝应修。” 令五比丘知苦断集,慕灭修道,名劝转。怎么断?知世间无常,苦多乐少,持戒不贪,远离苦因,清净身口意,不造贪嗔痴慢疑诸罪业,对外境不起攀援心、分别心、执著心。这是对中根人说的,叫劝转。佛再引自己为证说第三转:“此是苦,我已知。此是集,我已断。此是灭,我已证。此是道,我已修”。自己现身说法,告诉五比丘,自己已经离苦、断苦因,经过修行,证到了涅槃寂灭,出离了生死轮回。鼓励五比丘,精进修学,出苦得乐,转凡成圣,是名证转。

这是为下根之人说的。以上就叫三转四谛法。佛对这五比丘一讲完,憍陈如当下就因为明白了“烦恼是客尘,不是主人”而证果。佛说完四谛法后,五比丘如法修行,便证有余依涅槃,成阿罗汉,受人天供养。佛是佛宝,四谛法是法宝,五比丘是僧宝,三宝同时出现于世间,故言:“便有涅槃音,及以阿罗汉,法僧差别名。”关于“涅槃寂灭”的言教以及“阿罗汉”,“佛法僧”的名相从此就在世间流传。“从久远劫来 赞示涅槃法 生死苦永尽 我常如是说”: 这四句是释尊解释自己为什么先说四谛法。因为从久远劫来成就的无量诸佛,都是赞叹开示此四谛法的,所以我也随顺诸佛所说。持戒离欲、断苦因应该是修行的第一步。“舍利弗当知 我见佛子等 志求佛道者 无量千万亿 ”:佛说,舍利弗,你应该知道,我看见所有志求佛道的人,其数有无量千万亿那么多。“咸以恭敬心 皆来至佛所 曾从诸佛闻 方便所说法”: 立志求佛道的人,称为佛子。释尊见有无量千万亿那么多的佛子,都以恭敬心,来至法会道场。因为此等佛子已经是累世修行,曾从诸佛处得闻佛所说的三乘佛法,积累了无量功德。今大乘根性成熟,故皆来佛前,合掌观佛,等佛说一乘妙法。“舍利弗当知 钝根小智人 著相憍慢者 不能信是法”: 佛在此说明为什么往昔四十多年来不说此一乘法,是因为钝根小智人,既著相又傲慢,不能信受。“今我喜无畏 于诸菩萨中 正直舍方便 但说无上道”:佛说, 今在法华会上,那些善根浅薄和增上慢者已经退席,剩下的都是初发心菩萨。我不再担心有人会因生疑谤法而堕落了,因此我要舍去方便法,直说一乘道。“但说无上道”:单说成佛的法门。“菩萨闻是法 疑网皆已除 千二百罗汉 悉亦当作佛 ”:菩萨听到这《妙法莲华经》,所有的疑惑都会解除。与会的一千二百五十名阿罗汉,将来也都可以成佛。这是佛在给弟子们授记:凡是在法华会上的听法者,无一不成佛。如三世诸佛 说法之仪式 我今亦如是 说无分别法
诸佛兴出世 悬远值遇难 正使出于世 说是法复难
无量无数劫 闻是法亦难 能听是法者 斯人亦复难
譬如优昙华 一切皆爱乐 天人所希有 时时乃一出
闻法欢喜赞 乃至发一言 则为已供养 一切三世佛
是人甚希有 过于优昙华“如三世诸佛,说法之仪式 我今亦如是,说无分别法”:佛说:我同三世诸佛一样,说完了各种方便法门以后,再来说“唯一佛乘,更无余乘”的微妙法。这种无漏出世间法,不是一般人的意识心理所能明白。“诸佛兴出世 悬远值遇难 正使出于世 说是法复难”:佛说,若能遇到十方诸佛出现于世,要经相当久远的时间。即使你正好有福遇着佛出世了,又正好有幸碰到佛说这《妙法莲华经》,那更是非常难的事。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先在定中为大菩萨说华严经,然后又应机说阿含经,方等经和般若经,到最后要入涅槃了才说法华经,可见佛说这部经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无量无数劫 闻是法亦难 能听是法者 斯人亦复难”:经无量无数劫这么长远的时间,佛才能出世讲法,而最后才能讲到法华经,所以能听到这个法是真不容易。能在佛前听过《妙法莲华经》的人,也不容易找得到。“譬如优昙华 一切皆爱乐 天人所希有 时时乃一出 ”: 优昙花非常稀有,故人天都欢喜这种花。但它开花是有时节因缘的,不到时候,决不开花,所以称为祥瑞。听闻佛说法华经,就像两千年才开一次的优昙花那么难遇、罕见。“闻法欢喜赞 乃至发一言 则为已供养 一切三世佛”:佛说,如果听闻《妙法莲华经》时,有人能生出一种欢喜赞叹的心,或者用一句话来赞叹法华经,这就算是在供养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了。“是人甚希有,过于优昙华”:这个人比优昙花更为希有。由此可见,听闻赞叹法华经是多么殊胜的功德福报。我们二群有位师兄,为了能让更多的人来群听经学习,动员她的男朋友,往群里加人,很快就加满了,但是来听经的人,还是很少。还有人在学习时发广告,和群主私聊等,这就是根性福报不足所致。汝等勿有疑 我为诸法王 普告诸大众 但以一乘道
教化诸菩萨 无声闻弟子 汝等舍利弗 声闻及菩萨
当知是妙法 诸佛之秘要“汝等勿有疑 我为诸法王 普告诸大众 但以一乘道”:佛又说,我所说的法,你们切莫怀疑。为什么呢?因为我是诸法之王,已得到了真实的智慧。“但以一乘道 教化诸菩萨 无声闻弟子”:现在我如实地告诉法会大众以及未来的一切众生,我只用一乘的佛道,来教化一切菩萨。以前,没有跟声闻弟子们讲,是怕他们不能接受。“汝等舍利弗 声闻及菩萨 当知是妙法 诸佛之秘要”: 佛说,舍利弗!你们这些声闻弟子要回小向大,和大乘菩萨一起行菩萨道。应该知道我今天所说的妙法,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最秘密的无上妙法,是众生闻之都可以成佛的大法,千万要信受奉行。以五浊恶世 但乐著诸欲 如是等众生 终不求佛道
当来世恶人 闻佛说一乘 迷惑不信受 破法堕恶道
有惭愧清净 志求佛道者 当为如是等 广赞一乘道“以五浊恶世 但乐著诸欲 如是等众生 终不求佛道”:妙法莲华经是诸佛之秘要,佛出世就是为了说这部经。但为什么久久不说,要入涅槃了才说呢?因为众生的根性太差了,他们深陷在五浊恶世的欲乐中不知出离。因为障深慧浅,福报不足,所以不知修学佛道的好处,有些甚至连佛名字都没有听说过。“当来世恶人 闻佛说一乘 迷惑不信受 破法堕恶道”:未来世的恶人,听见佛所说的一乘法,心中迷惑,不能信受。他们不但不信受,还会诽谤谩骂,因为谤法而堕入恶道。“有惭愧清净 志求佛道者 当为如是等 广赞一乘道”:如果有人能生出惭愧心,改过心,要清净身心,立志成佛。佛说,应当为这一类的众生,广泛地弘扬宣讲《妙法莲华经》,让他们明白一乘佛法的妙用。舍利弗当知 诸佛法如是 以万亿方便 随宜而说法
其不习学者 不能晓了此 汝等既已知 诸佛世之师
随宜方便事 无复诸疑惑 心生大欢喜 自知当作佛“舍利弗当知,诸佛法如是,以万亿方便,随宜而说法”:佛对舍利弗说,十方诸佛,佛佛道同,所说的法都是一样的。为说一乘教,而随顺众生的根机说种种方便法。所谓因人施教,应病予药。“其不习学者 不能晓了此 汝等既已知 诸佛世之师”:佛说,不真实学习并实践佛法的众生,仅从字面上,还是不会明白其中权实的道理。但舍利弗等,是应该明白而信受的。为什么呢?因为你们善根深厚,在诸佛所,多生多劫听闻佛法,并对佛法信受奉行,打开了智慧,得到了法益。今在法华会上,又知诸佛做为人天导师,为照顾方方面面的众生,而说种种方便法的原因,现在机缘成熟,开权显实,改说一乘佛法,你们不应该再有疑惑了。“随宜方便事 无复诸疑惑 心生大欢喜 自知当作佛”:佛希望与会大众,放下疑心,生大欢喜心,应该知道前来听闻《妙法莲华经》的人,将来一定成佛,得到常乐我净的真实利益。这是佛在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以便大家能信受奉行法华经。名词解释:常乐我净  所谓常乐我净,是指去除四颠倒之后的涅槃四德。  所谓四颠倒,“凡夫不知自己与世界的真相本为无常、苦空、无我、不净而生的四种谬误见解。常,以为人将永远存在;乐,以为人生是快乐的;我,以为“我”是个自由、自主、可掌握的主体;净,以为身心是清净的。此即四颠倒。为对治这四种颠倒,佛教众生修习“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等四念处。  去除颠倒了的常乐我净,才能达到真正的常乐我净,即所谓涅槃四德,是大乘涅盘与如来法身所具足的四德:常,达涅盘境界的觉悟为永远不变的觉悟,指般若智慧恒常不变;乐,其心境无苦而安乐;我,是指法身这个主体,自在无碍,任运自如,毫无拘束;净,身心清净,无烦恼、无染污、无习气。可见,作为涅盘四德的常乐我净是佛的境界,是去除了无明习气之后达漏尽的清净涅盘的境界。为什么佛先说无我、无常、无乐、无净,后又说常乐我净呢?《涅盘经》云:“汝等比丘,当知如来,为大医王出现於世,降伏一切外道邪医。我为医王欲伏外道,故唱是言,无我无人众生寿命养育知见作者受者。比丘当知,是诸外道,所言我者,如虫食木偶成字耳,是故如来於佛法中唱是无我,为调众生故,为知时故说是无我,有因缘故亦说有我,如彼良医善知於乳是药非药,非如凡夫所计吾我。凡夫愚人所计我者,或言大如拇指,或如芥子,或如微尘,如来说我悉不如是,是故说言,诸法无我实非无我,何者是我,是法是实是真是常是主,是依性不变易者,是名为我。”佛说,比丘们,你们应当知道,佛作为大医王出现于世间,为了调伏外道邪医,针对他们的错误见解而讲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命养育知见、作者、受者等内容。为什么呢?因为外道所说的“我”,如虫子吃木,偶然成字,并非自觉、主动的行为。佛在佛法中讲“无我”,是为了调伏众生,因机施教;在因缘具足时而讲有我,这就像良医对症下药一样。我所说的“有我”,不是常人所说的“我”。常人往往认为人体内有一个固定的有形物质作为“我”而存在(如被称为灵魂、神我、元神等),或者认为大如拇指,或者认为大如芥子,或如微尘。我不这样认为。这些说法迷失了真正的主人公,执着非我为我。所以,我说诸法无我,不是真的无我,而是有我。那么什么是“我”呢?就是不生不灭、常住不变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真心佛性。因此,我们应该努力理解什么是四颠倒,进而远离四颠倒,从而达到真正的常乐我净。
(第十三讲结束)
妙法经要义全部解析结束,欢迎指教点评。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我今一一皆忏悔。
愿消三界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
愿以此功德,回向诸法界,我愿与众生,共同成佛道。
释演正(次仁·吉旺朗玛)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