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鉴真东渡失败五次,但为何失败?绝非是因为海洋和风浪

[佛学基本知识] 发表时间:2023-01-15 09:27:22 作者: 阅读次数:
鉴真东渡失败五次,但为何失败?绝非是因为海洋和风浪

点关注,为自己留下只属于自己的足迹,留下美好的回忆

鉴真东渡失败五次,但为何失败?绝非是因为海洋和风浪

鉴真东渡充分反映了大唐高僧鉴真不惧危难,敢于冒险的顽强精神,客观上促进了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发展,也有助于佛法在亚洲的继续传播,是一个可歌可泣、值得敬佩的人物……这就是历史书对于鉴真和尚的描写,总体来说,看上去似乎哪里都没问题,但是真是如此吗?当然不是。毕竟历史是沉默的,后人总是往它脸上涂抹一些东西,或者是给他们带个面具、带个面纱什么。于是你只要一仔细推敲,很快就会发现这个历史其实不只是看上去那样,实在是颇有意思,甚至很多历史都在不断重演,故以史为鉴可以增长智慧。

鉴真画像

咱们说说第一次鉴真东渡失败的原因。话说这时候鉴真被日本邀请他的和尚给感动了,决定要去日本发展,然后就告诉了自己的弟子们,问他们谁愿意去。当时的场面安静了一瞬间,大家纷纷摇头。去哪里?日本?扶桑那个鬼地方谁愿意去啊。然后看到同志们的热情基本是不存在,鉴真就有些生气了,继续说:“这是为了成佛啊,怕什么死?

你们都不去我自己去。”这时候徒弟们才纷纷答应愿意去。鉴真刚松了口气,准备收拾行李出发了。然后一件事情就出现了,有两个弟子发生了矛盾,一个和尚说另一个和尚,“你文盲,你不配去。”然后这个和尚就愤怒的去告官了……然后根据唐朝法规,你们这属于私自偷渡,是犯法的。于是第一次鉴真东渡宣告失败。小编从这里面看到了满满的都是心机。

鉴真雕塑

其实第二次鉴真的失败的速度更快。前期不知道鉴真给自己的弟子们做了什么思想工作,虽然被抓到牢房里待了一段时间,但是放出来之后,这些人决定继续东渡。这一次花了十几万人民币,当然在那个时候是白银和铜钱,他们买了一艘船准备东渡去日本。遗憾的是这艘船还没有驶出唐朝,基本还在扬州地带,就被风浪打翻了。当时的鉴真肯定很悲愤,但是其实仔细想想这也是为他们好,不然连个江河都过不起,还怎么面朝大海弘扬佛法?第三次的原因差不多,也是没走多久,大概也就到浙江地带就沉船了。

鉴真与他的弟子的浮雕

第四次这次鉴真做了充足的准备,首先在研究船只的时候,鉴真发挥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在本地宣扬佛法,筹资筹款。接着就再次出发了,大概是秉承着事不过三的想法,鉴真有个弟子叫做灵祐。灵佑觉得自己师父年纪大了,然后决定向自己的师兄弟们学习,然后就把自己的师傅给举报了。鉴于鉴真之前在本地的表现,当地政府对此表示高度重视,然后连忙发放了通缉令以避免我国高端人才流失,于数日后在福州水域将鉴真抓获,然后鉴真就被“请”了回来,官府并且对其做了一系列的爱国思想教育,同时把几个日本来的说客和尚给关了起来。

鉴真东渡的图画

不过佛法是不分国界的,因此政府对鉴真的爱国教育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在日本和尚出狱之后,就继续准备起了东渡行动。这次开始是个好兆头,鉴真做了个梦,梦到几个神仙跟他打了招呼。他觉得这次要成功了,其实他应该明白这个梦不是这么解读的。如今距离第一次东渡时间已经过去十几年了,由此可见,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是想得到。当然也是和尚心态好,毕竟今生吃苦受罪,明年成佛去灵山嘛。正经点说,所以说这就是宗教的力量,我们很多人都很难想象这份力量,但是它却确实存在。不过遗憾的是这次还是失败了,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在岭南上岸了。其实原因也简单,客观上来说没有GPS,迷路不也很正常?毕竟鉴真梦到的是神仙,如果梦到的是佛陀,也许这次就成功了。

影视剧中的鉴真

第六次,这次又是两年多过去了。鉴真得到了一个机会,跟随日本大使团回国,大唐王朝经过充分考虑,决定予以批准,但是条件是再附赠一些道士。日本人当然断然拒绝,要佛法是需要他们安稳民心,不要造反,好好被统治。至于道士能做什么?提着剑斩妖除魔增加治安成本吗?就算是开炉炼丹还浪费朱砂呢。但是没有关系,本来无缘去日本的鉴真这时候却找了一个机会,先借助徒弟躲开守卫,然后再躲开徒弟私自跑过去,最终成功东渡。当然对于日本当时来说,鉴真的到来的确是给他们的宗教发展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不过小编觉得鉴真这次能成功,很大原因上因为知道“家贼难防”这个道理了,成功甩开自己的徒弟。鉴真东渡失败五次,但为何失败?绝非是因为海洋和风浪。不知道你对此有什么自己的看法,欢迎点赞留言评论转发。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