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药师佛与药王菩萨是同一个人吗?两者有何区别?

[佛学基本知识] 发表时间:2023-07-24 04:22:09 作者: 阅读次数:
药师佛与药王菩萨是同一个人吗?两者有何区别?

药师佛是谁?

药师佛,又作药师如来、药师琉璃光如来、大医王佛、医王善逝、十二愿王。为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教主。此佛于过去世行菩萨道时,曾发十二大愿,愿为众生解除疾苦,使具足诸根,导入解脱,故依此愿而成佛,住净琉璃世界,其国土庄严如极乐国。

此佛誓愿不可思议,若有人身患重病,死衰相现,眷属于此人临命终时昼夜尽心供养礼拜药师佛,读诵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四十九遍,燃四十九灯,造四十九天之五色彩幡,其人得以苏生续命。此种药师佛之信仰自古即盛行。

药师佛之形像,据药师琉璃光王七佛本愿功德念诵仪轨供养法载,左手执持药器(又作无价珠),右手结三界印,著袈裟,结跏趺坐于莲花台,台下有十二神将。此十二神将誓愿护持药师法门,各率七千药叉眷属,在各地护佑受持药师佛名号之众生。

又一般流传之像为螺发形,左手持药壶,右手结施无畏印(或与愿印),日光、月光二菩萨胁侍左右,并称为药师三尊。此二胁侍在药师佛之净土为无量众中之上首,是一生补处之菩萨。亦有以观音、势至二菩萨为其胁侍者。此外,或以文殊师利、观音、势至、宝坛华、无尽意、药王、药上、弥勒等八菩萨为其侍者。

药王菩萨是谁?

药王菩萨,与药上菩萨,有时取代文殊、普贤菩萨,被作为佛陀的左右胁侍。药王、药上本为兄弟,兄名星宿光,弟名电光明。因供养比丘僧众,并施药救人,得众人赞赏,被尊称为药王和药上。后兄弟施医行善,双双修成菩萨。佛陀曾对弥勒预言,这两兄弟将在未来世成佛,号净眼如来和净藏如来。

药王菩萨之形像,一般为顶戴宝冠,左手握拳,置于腰部,右手屈臂,置放胸前,而以拇指、中指、无名指执持药树。三昧耶形为阿迦陀药,或为莲花。真言为‘唵( Om)鞞逝舍罗惹耶(Bhaiajya-rājāya,药王)莎诃(svāhā)’或‘曩莫三曼多部驮囊 (Namas samantabuddhānām)。讫叉拏多罗阎剑 (Kaa tarayam kam)。莎诃。(svāhā)’。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中,初观药王菩萨功德相貌部分云:“药王菩萨身长十二由旬。随应众生或十八丈或现八尺。身紫金色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如佛无异。顶上肉髻有十四摩尼珠。其一一珠有十四棱。一一棱间有十四花。以严天冠。其天冠内有十方佛及诸菩萨。皆悉影现如众宝窴。眉间毫相白琉璃色。绕身七匝如白宝帐。身诸毛孔流出光明。如摩尼珠数满八万四千。其一一珠宛转右旋。如七宝城优钵罗花。一一花上有一化佛。方身丈六如释迦牟尼。一一如来有五百菩萨以为侍者。是药王菩萨其两修臂如百宝色。手十指端雨诸七宝。若有众生观此菩萨十指端者。四百四病自然除灭。身诸烦恼皆悉不起。其两足下雨金刚宝。一一珠化成云台。其云台中有化菩萨。无数诸天以为侍者。时化菩萨演说四谛。苦、空、无常、无我。亦说甚深诸菩萨行。”

药师佛与药王菩萨的区别

通过上述介绍,我们大致认识了药师佛与药王菩萨,下面就来简单说说他们的区别。

一、佛号不同

药师,梵名Bhais!ajyaguru;药王,梵名Bhais!ajya-ra^ja;虽然不懂梵文,但我们至少看的出二者是不一样的。

二、生日不同

不是同一代佛菩萨,药师佛的圣诞是农历九月三十;药王菩萨的圣诞是农历四月廿八。且他们所处的年代也不相同:据经典记载,至少隔了八大劫。

药师佛住世时还是正法时期;而药王菩萨就已经是像法时期了。

三、所处世界不同

境界也不一样,药师佛位于东方净琉璃世界,是东方世界的教主,已经成佛;药王菩萨位于西方净土世界,为阿弥陀佛二十五菩萨之一,世尊说其将于未来世成佛,号净眼如来。

四、职能不同

药师佛与药王菩萨都能治疗人的生理疾病与心理疾病(如:贪嗔痴)。但药师佛还能:消灾延寿;助孕妇生产,所得的孩子或财宝多饶,或形相端严,或聪明智慧,或勇健威猛;还能令一切好的愿望悉皆圆满。其广大愿力,不可一一具说。

《药师经》选句: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破无明壳,竭烦恼河,解脱一切生老病死、忧愁苦恼。一切如来,身语意业,无不清净。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