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花落枝头

[佛学基本知识] 发表时间:2023-07-28 04:03:26 作者: 阅读次数:

窗前草坪旁,有一株高大的银杏树,也许是年代久远,长得格外茂盛,且树干修长笔直,每到深秋之际,树叶逐渐由翠绿而转为金黄,如同镀了金般的灿烂,一阵风袭来,都会牵引一些树叶飘飘摇摇的脱离枝头,飞舞空中,一会儿后,地上又是更厚一层耀眼的金色,象是一堆沉重的叹息,又象是一种彻底的释放……。

金色的树叶几乎成了这里最美的景致,在这原本属于落寞的初冬日子里。因为树叶的飞舞飘落,落寞的日子似乎也有一些生命的暖意与温和,似乎飘落的不是树叶,而是一颗喧嚣的心,由于归投了大地,而愈觉安稳与干静。如这飘落的树叶一般,投入大地的怀抱然后沉沉的睡去,直至与大地相融为一,等到严冬一过,谁说枝头的新叶不是旧叶的轮回。就算不是,新叶亦将感恩旧叶的成就与润泽,正是旧叶的放舍,才成就了来春葱郁翠绿的树荫,故此种景致成了游人注目的对象,纷纷留影纪念锁定一些美好的画面而作为感动自己的来源。

记得听过一首歌曲《花落枝头》,不知道歌词是什么,只感觉到旋律是抒情而低沉的,似乎在追忆—些事,捕捉往日的片段欢欣。“花落枝头”有一些诗意,似乎又有一些无奈,其中还参杂了几分的酸涩。毕竟欢会的日子总是比分离的日子好,要不然《西厢记》里怎会有“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之句呢。可是欢会的原因恰是源于别离,如同回忆的温情源于失去一般。若是没有暂时的别离,又怎会体现欢聚的兴奋!故过去的事物没有必要时时提起,而扰乱现时的生活秩序。既已过去,就随之而去,若有过失,更正即可,无须为了过失而悔恨今日的时光。

凡夫的生活,多半是在浮沉得失悔恨中消耗的,往往很多人在生命的终结时才发现人生的真谛,可是时日的逝速已不复往昔。只有带着无限的懊恼而走向另一期的生命,投入到生死的洪流中不能自己。懂得生活者向来都是认认真真的做事,实实在在的做人,似乎并没有被什么奇异的光环所笼罩,只是为周遭的环境不断的培土浇灌——培育心灵的净土,浇灌智慧的雨露。他们懂得生命都如同脱落枝头的花瓣,唯有投入到大地的怀抱,才是终其一生的选择,才是真正的归投,生命的意义也唯有在为社会大众服务时,才体现得出它的真实。儒家的兼济天下,大同思想;佛陀的普渡众生,同登彼岸,都是这种精神的写照。生命的可贵,并非仅是个体价值的显现,而是全身服务大众的作为。若没有服务大众的作为,个人的价价也不成为价值。如水归海,方是真正意义的归投,服务大众,成就众生,奉献自己,才是无尽、深广的、根本的归投,亦是生命的真实写照。

龚自珍诗云:“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一种奉献精神的写照,花瓣的脱离枝头,不是无奈哀伤的,而是一种义无反顾的奉献。因为枝头的灿烂是他们的心愿,既然求仁而得仁的话,又怎会因之而烦恼呢?菩萨舍己度人的精神又何偿不是如此。众生的解脱也是佛菩萨奉献的原因。《金光明经》中有舍身饲虎、割肉喂鹰的故事,这仅仅是佛菩萨因地修行利益众生的一个小例,其实尽三千大千国土无一微尘不是佛陀舍身处。可见,菩萨的成佛并不是要成就自身,而是为众生而成佛,为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而成就佛道。观世音菩萨的大悲,地藏菩萨的大愿,无论是三十二应身还是百千亿化现,都是为导利众生,度化迷情。

《普贤行愿品》云:“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花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花果。”“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由此可知,服务大众,奉献个已为解脱之本,如花瓣归投大地一般,投入到大地中,才可以孕育来春的花枝灿烂。服务大众,奉献自己,才能成就福德,积聚资粮,成为解脱之基础,菩提之前阶。佛陀是如此成就的,菩萨亦是如此奉行的,倘若我们真正要寻求解脱,追求圆满,亦将要投入整个社会当中,服务大众,奉献自己,才能成就菩提,圆满佛果。

所以说无须为飘落的花瓣而感伤,须知那枝头的果实正是飘落花瓣的笑脸,来春的灿烂,正是今春花瓣的奉献。佛菩萨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不也正是服务大众,奉献个已的结果吗?故此现时的辛勤,亦将是来春的丰收。勿将现前的艰难而放弃来春的灿烂,勿为暂时的坎坷而放弃永久的坦途。服务大众,奉献个已,终是菩提之本,解脱之因。今时的奉献是庄严来春的资粮。现在的付出恰是来春的丰收验证。(信息来源:香港宝莲禅寺)

编辑:明蓝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