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自力念佛者,都有一个强大的我执:不是执持佛号,而是执持这个我

[佛学基本知识] 发表时间:2023-08-01 04:04:13 作者: 阅读次数:
自力念佛者,都有一个强大的我执不是执持佛号,而是执持这个我当我们执持名号的时候,心中只有佛号,怎么还会有烦恼?当我们执着这个“我”的时候,烦恼就跟着来了,掉进了“我”这个陷阱,这就是作茧自缚自力念佛者的强大我执表现在“我要如何...”,比如:我要如何发菩提心,我要如何念到清净心,我要如何期待往生,我要如何念到没有烦恼,我要如何念到断除无明,我要如何积诸多念,我要如何求禅定一心,我要如何念到一心不乱,我要如何念到功夫成片,我要如何等待弥陀来迎,我要如何祈求临终正念。总之,有无数个我要......这些都是强大的我执,不是执持名号本身,实在是在执持“我”!这种自力念佛心态有什么问题呢?就是虽然念佛,但烦恼重重:当觉得发不起菩提心或菩提心退转时,觉得自己往生无望,结果起烦恼或直接不念佛了。当觉得念不到清净心,觉得自己往生无望,结果起烦恼或直接不念佛了。我要如何期待往生,结果为能不能往生烦恼,为临终忐忑不安。我要如何念到没有烦恼,结果烦恼越来越多,不念佛还没这个烦恼,一念佛反而多了一个“念佛要怎么消除烦恼”这个烦恼。我要如何念到断除无明,结果必然烦恼,障碍往生。我要如何积诸多念,结果徒增烦恼,障碍往生,当某天有事完不成念佛数量时,心生懊恼:哎,今天又少念了三、五声,阿弥陀佛还会接我吗。认为念不到禅定一心不乱,结果是自认为自己往生无望,直接退转或不念佛了。认为念不到功夫成片,结果是自认为自己往生无望,直接退转或不念佛了。我要如何等待弥陀来迎,结果是每天忐忑念佛,甚至认为往生无望,直接退转或不念佛了。我要如何祈求临终正念,结果是每天忐忑念佛,甚至认为往生无望,直接退转或不念佛了。强大我执的本质是对佛力的不信任或有怀疑,而净土法门实在是唯信能入,善导大师说极乐世界是报土,报土唯信能入,大菩萨往生净土,也要靠阿弥陀佛大愿业力,如果不信,大菩萨也无法往生到极乐世界真信佛智,就放下自力,阿弥陀佛要我怎么样,我便怎么样:阿弥陀佛说十万亿佛土之外有极乐世界,我就相信有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说极乐世界如何如何好,我就相信极乐世界如何如何好阿弥陀佛劝我发一个愿望:愿生彼国,我就发愿:愿生彼国阿弥陀佛说要救我,我就随顺阿弥陀佛的救度,我把手伸过去就好了阿弥陀佛已经建好了大愿船,我就安心坐在大愿船上,我就不用自己想方设法自己建一艘小船了,因为知道生死大海小船过不去阿弥陀佛说念佛必定往生,我就相信佛说好好念佛阿弥陀佛说要一向专念佛号,我就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说念佛号不要怀疑不要夹杂,我就不怀疑不夹杂阿弥陀佛说临终来接,我就相信临终阿弥陀佛必定来接阿弥陀佛说临终一切鬼神、冤亲债主不能障碍往生,我就不担心临终障碍阿弥陀佛说临终以放光加持我得正念,我就相信临终必得正念阿弥陀佛没有说念佛有烦恼就不能往生,我就不担心烦恼的问题阿弥陀佛没有说念佛要到禅定一心才能往生,我就不担心禅定一心的问题阿弥陀佛没有说到种种条件,我就不必作茧自缚总之,南无阿弥陀佛有一切功德宝藏,我只要一向专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不怀疑,不夹杂。虽然还不能完全相信,但是这是阿弥陀佛说的,释迦牟尼佛推荐的,十方诸佛证明的,我便相信,现在虽然只有50%相信,但过一个星期,就有了60%相信,过一个月,就有70%、80%、90%的相信,再过一段时间,就100%相信了!原因很简单,只要念佛,只需念佛,佛号会让我们减疑生信!!!

好好念佛,南无阿弥陀佛相关:信愿法师:若说“我在念佛所以是自力”,此乃未明自力、他力的深义善导大师五正行之正行、助行、杂行,专称名号为正定业必定往生,杂修百中难得几个往生 善导大师“二河白道喻”:只管念佛,我们虽有贪瞋烦恼,无碍弥陀的救度!用“穿针引线”来比喻念念相续或系念不乱:一根针线穿到底,不换针线,有事可暂时放下快速往生成佛的修行秘诀:搁圣道、选净土;抛杂行、选正行;傍助业,选正业善导大师:随缘杂善都是少善根,一心不乱就是专念弥陀佛名专复专善导大师语录:本愿篇、法语篇、偈语篇善导大师净土法门的特色:[本愿称名、凡夫入报;平生业成、现生不退]“一念相应、念念相应”如此简单而自然,但很多人却为如何感应道交而烦恼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