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大乘佛教?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有什么区别
大乘佛教亦称“大乘教”,略称"大乘”,梵文音译“摩诃衍那”、“摩诃衍”等。因能运载无量众生到达菩提涅磐之彼岸,成就佛果,故名。在佛教的声闻、缘觉和菩萨乘的三乘教法中,菩萨乘(或佛乘)为大乘教法。历史上的北传佛教均以大乘为主。而现代一些学者狭义的大乘佛教则专指汉传佛教,并与南传、藏传(密乘)组成现代佛教的三大语系。
大乘佛教包括信、愿、行、证四个阶次的修学。大乘菩萨道修学,从十信位圆满后,入初住位的布施,然后进入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修六度,由于善知识摄受而入不退转住(第七住),亲证第八识如来藏心。自此后便有第十住见性、十行十回向后入初地,地地增上,最后在最后身菩萨时,坐菩提树下,成就四智圆明的佛果。易行道的净土法门则以信愿念佛为主,净业三福为辅,仰承佛力往生得不退转后,再回娑婆修菩萨道直至成就无上菩提。 大乘佛法以亲证真心阿赖耶识为根本标的,在亲证真心后,便踏上内门修六度万行的菩萨道。菩萨以四摄法(布施、爱语、同事、利行)为方便摄受众生,修学三乘菩提,普度众生。
小乘教以罗汉的解脱为目标,大乘教则以菩萨道的圆满--成佛为目标。所以,菩萨之道,深广无尽,其主要内容为:菩萨,发菩提心,行六波罗蜜多,历十地而成佛。根据《大智度论》的三句话可以总括大乘:1.一切智智相应作意--一切智智即是无上菩提;2.大悲为上首--发大悲心以普济众生之苦;3.无所得为方便行--体证缘生空无我之义,忘我而为众生服役,严净国土。
大乘佛教以佛陀的遗留原则(三法印或进一步总结的一实相印),来发挥佛陀众生平等,慈航普度,自觉觉他,利益救度一切众生为目的之本怀--菩萨道的菩提心。修持与教理体系上,大乘佛教更精深圆满,境界广大无艮,修行果位直趋无上菩提。大乘佛教的教义在小乘基础上,进一步开显了中道实相、八识与如来藏,六度万行与菩萨道,一心本净,众生平等众生亦可成佛等思想。从小乘的四谛、十二因缘到唯识学如来藏,三乘佛法一以惯之却在博大精深程度上节节增上,构成了完整的佛教体系。弘法方法上,大乘佛教注重信仰与实践,强调实事求是,因地因人制宜(四悉檀),大乘佛教灵活开放、慈悲平等、普度众生、贴近生活。佛在古印度传播佛教教义,其很重要的一个思想是众生平等,慈悲普度的理念,以反对婆罗门教的野蛮种姓隔离的等级制度。而此平等与普度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大乘教义里。总而言之,大乘是佛陀教诲的根本精神所在。
佛祖释伽牟尼涅盘之后,佛教就渐分为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大乘佛教追求菩萨道的普渡众生,求无上菩提的佛果。小乘佛教强调修炼自我的声闻乘,以罗汉的解脱为目标。大乘僧人基本食素,小乘僧人可食“三净肉”。大乘僧人和小乘僧人虽然都是虔诚的佛教徒,但却因宗派不同,一直争论不休。
佛祖在世的时候,已经说到未来大乘佛教就在中国,而后传播世界。
大乘佛教的精神是利益众生,把将众生在苦难中解救出来。中国若干千年来灾难重重,而在此大乘佛教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大众在佛门之中得到无尽的法益,灾难和痛苦得到了安抚,深受快乐。奠定大乘佛教在中国的重要地位,故出现了户户观世音,家家弥勒佛。
大乘佛教在中国原有仁、义、礼、智、信的教育基础,增添了菩萨行的教育。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发心修行至于福德有余,深涉国家社会服务人群,宏法利生,令一切有情,也能觉悟真理。
以广行六波罗蜜多来成熟自己,以广行四摄事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去成熟其他一切有情,心胸广大而行事细腻是其特性。 整个大乘佛教就是透过六度、四摄,积极地提升自己慈悲和智慧的能力,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的培养。自利益人,也提升人们量大福大,心大功德大的博大胸怀,无论布施一钱,乃至常施恩惠于万众,不望其报,於一切有情起如自己平等之心,福慧双运。故此,大乘佛教影响了中国历代无数民众,为国家和平和安康做出巨大的贡献。
- 准提咒正确念法
- 药师佛心咒正确念诵的方法
- 金刚经四句偈语解释
- 五路财神咒全文咒语
- 作明佛母心咒念100万遍后的
- 简单的清心咒口诀
- 准提咒全文拼音版
- 准提咒手印全图
- 大悲咒原版30分钟mp3
- 准提咒回向文大全
- 太上清心咒口诀
- 天眼看持准提咒人
- 准提咒全文正确注音
- 药师咒念诵正确方法有哪些
- 读诵《金刚经》好处很多很
- 坛经两则原文及翻译
- 弥勒佛心咒的正确读音
- 经常听金刚经有啥好处
- 千万不能在家放大悲咒
- 在家诵地藏经正确仪轨及回
- 宝箧印陀罗尼咒21遍
- 清心咒口诀及拼音
- 越吃越多,越穿越富,越花
- 摩利支天咒回向
- 女子在家念地藏经注意事项
- 大吉祥天女咒快诵7遍
- 弥勒佛心咒正确念诵
- 准提咒功德及妙用求财
- 财神咒念诵108遍
- 佛经静心咒全文念诵
- 念大悲咒使人阳气上升
- 静心咒口诀
- 六字真言作用和功效
- 诵大威德金刚咒的感应
- 佛经静心咒全文有声
- 普庵咒正宗版全文
- 普庵咒全文原版
- 楞严咒快速记忆法
- 普门品正确念法
- 南岳怀让禅师的禅学思想
- 持咒最初有的感应
- 持十斋的感应
- 持咒后的感应
- 持佛号念经感应
- 持世菩萨最新的感应
- 持世菩萨念经求财感应
- 拜经有的感应
- 拜忏有什么感应
- 拜忏后有的感应
- 拜忏佛像有什么感应
- 拜佛真实感应
- 拜佛有什么的感应
- 拜佛的感应好处
- 拜佛有什么功德感应
- 拜佛时候的感应
- 拜佛时候感应
- 拜佛感应事迹
- 拜佛念佛的感应
- 拜五台山有的感应
- 抄经有的感应
- 拜佛后有的感应
- 抄经最新的感应
- 抄经文念经感应
- 抄经感应的故事
- 抄经念佛感应
- 抄写经书有的感应
- 抄写经书感应该
- 抄写佛经的感应故事
- 抄写咒语经书感应
- 抄写佛经有的感应
- 抄写佛经有什么感应
- 抄佛经后有的感应
- 抄佛经咒的感应
- 抄佛号有的感应
- 打坐有的感应
- 打坐有什么感应
- 打佛七的好处感应
- 打佛七治病的感应
- 打佛七有的感应
- 打七的真实感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