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西南自有光明山,众佛皆知普贤来—身骑六牙白象,从峨眉山中走来

[为人处世] 发表时间:2023-07-21 04:25:08 作者: 阅读次数:
西南自有光明山,众佛皆知普贤来—身骑六牙白象,从峨眉山中走来

《华严经菩萨住处品》中记载普贤菩萨住地说:"西南方有处名光明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曰贤胜(普贤),与其眷属3000人,常在其中而演说法。

"

峨眉十方普贤

据记载,东汉时期的隐士蒲公一次入山采药,见一只野鹿,"追之绝顶而无踪",忽见奇光。蒲公疑惑不解,特向当时西来华的天竺僧人宝掌请教,宝掌告诉他说:"此是普贤瑞相,于末法中守护如来,现相于此,化利一切众生。"恰巧,峨眉这一奇观与《华严经》所记普贤菩萨住地十分相似和吻合。《格萨尔王传》中说:峨眉山像一头步履矫健的白色神象,这和普贤菩萨骑象登山创建道场的记载极其吻合。佛经中记载普贤菩萨骑六牙白象。天上的事物与人间是对应的,天上有普贤菩萨骑六牙白象,人间有普贤菩萨住地峨眉山似白色神象。

圣界文化—普贤心咒戒

《大日经疏》云:"普贤菩萨者,普是遍一切处,贤是最妙善义,谓菩提心所起愿行,遍一切处,纯一妙善,备具众德,故以为名。"《大乘经》载:"入山求道,饥寒病疠,枯坐蒲团,是曰普贤;普贤者,苦行也。"《华严经清凉疏》曰:"普贤之学得于行,行之谨审静重莫若象,故好象。"白象是普贤菩萨愿行广大,功德圆满的象征,所以峨眉山寺庙中的普贤塑像多骑白象。峨眉山的洗象池,传说普贤菩萨每次骑象过此,必在这口池里汲水洗象,然后才登上金顶,池旁的寺院也取名洗象寺。为了歌颂普贤菩萨的功德,连缠生在冷杉枝干上的松萝,当地人也美其名曰是"普贤线",认为是普贤菩萨特意在悬崖陡壁上挂起这些长线,引渡信徒登绝顶。

圣界文化—普贤心咒戒

在汉代以前,峨眉山原为道教天下。峨眉山纯阳殿附近的千人洞,传说就是吕纯阳修道成仙的地方,被封为"天下第七洞灵陵太妙之天"。附近的十字洞,相传也是吕仙剑划而成。至今在神水阁前,还留下刻有"灵陵太妙之天"的大石碑。旁边还有"大峨"石刻,传为吕纯阳之手迹。佛教传入峨眉山,始于晋代。印度高僧宝掌和尚,最早结茅庵于金鸡峰,后遂改名宝掌峰。尼泊尔阿婆罗和尚,以树皮盖殿于海拔2300多米的八十四盘之上,名为化城寺,俗称木皮殿。

圣界文化—普贤心咒戒

但在当时峨眉山还是道教盛行。东晋时,道教的乾明观首先改为佛教的中锋寺。隋唐以后,佛教兴盛,在山上普建佛堂,许多道观也纷纷改为寺院。至清顺治年间,山上最后一座道观纯阳殿,也被僧人改建,峨眉山终于一统为佛家天下。当时全山有佛寺38座,庵堂72所,僧侣3000多人,香火鼎盛。许多梵宇琳宫,依山而建,有的隐藏于翠林树海之中,有的耸立于高山峻岭之巅,有的建于深壑幽谷之内,有的筑于危崖绝壁之畔,与峨眉山水和谐地结合在一起。

圣界文化

人因信仰而活,圣界旨为寻回信仰——圣界文化

如果您对圣界的内容感兴趣,请持续关注我们

如果您对圣界的产品感兴趣,请记得私信我们

圣界文化,感谢您的关注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