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行脚僧风餐露宿却满足 像住"无"星宾馆

[初识佛法须知] 发表时间:2023-08-09 04:08:02 作者: 阅读次数:
行脚僧风餐露宿却满足 像住"无"星宾馆

核心提示:妙祥法师,辽宁海城大悲寺住持。居家学佛期间即过午不食,经行打坐,严持五戒。后礼安慈法师剃度,于山西五台山受比丘戒。1995年自五台山行脚至辽宁盖县,沿途托钵乞食,不摸金钱,此后带领大悲寺僧团每年行二时头陀至今。1996年至1999年在辽宁本溪深山止语闭关,期间主修楞严七,每七122天,头7天常立不坐,中7天发愿;后7天诵咒,共22天不睡,接着静坐100天。闭关三年共打8个楞严七。2000年住锡海城大悲寺至今。凤凰佛教《般若讲堂》栏目今日刊发妙祥法师讲述《吉祥经讲记》节选。

妙祥法师在行脚途中

下面解释下一句:满足而知恩。就是知足并感恩。《佛遗教经》说:“汝等比丘,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稳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就是说知足之法才是真正的富贵安乐、安稳之处,知足对我们来讲是非常了不得的一件事情,现在我们的条件好了,但知足人少了。

我在九三还是九四年的时候,曾经看到过一个人,在一个市场上,是个女的,光着脚就躺在道中。当时我从那儿经过,我一看那脚非常干净,就在水泥道上躺着。我记得是秋天,那时候桃下来了,也就现在这个时候吧。就在水泥地上躺着,那脸上的表情特别地安详。我说这是不是佛菩萨示现呢?是不是大修行人啊?我就挺注意地瞅了一会儿,刚瞅瞅,不知道怎么的,这脑子突然就不想这事了,就走过去了。走了很远以后,又想起来了,我说我忘了,回去再看一看。但自己究竟要干什么,不知道了。

正好那天那有一个广钦庵开光,后来听到一个居士讲,广钦庵开光的时候,有些像佛菩萨的云就在那房檐底下来回跑,有的像罗汉,有的像弥勒佛,有的像观世音菩萨。哎呀,给大家欢喜得不得了。后来我就想,弄不好就是所谓躺地上的这个女的,这个修行人所示的、她的一些修行所引起来的。我是这么怀疑,后来也没证实,也没法证实。所以这个问题,就是说一个修行者,虽然看着疯疯颠颠,但看她脸上的表情,那种知足感,现在我还记忆犹新呢。

像我们行脚,乞完食了,特别是过斋的时候,那种知足感油然而生,为什么呢?刚开始去乞食——也就是要饭吧,有的给有的不给,有说三道四的。你说点也行,给也行啊——倒不差那口吃的,但这是一种修行。不管怎么说,我们心里都不允许起嗔恨,都要接受,把自己的慢心给降伏下来。当慢心降伏了以后,那个知足感一下就油然而生了。

特别是晚上,躺在地上,把睡袋和“睡床”往那儿一铺——就是一块儿布往那儿一铺,或住在草垛里往那儿一躺,那泥土的香味,那种感觉,瞅着星星、大地和周围的庄稼,那种感觉特别自由。那时候我给它起名叫什么?“五(无)星级宾馆”,因为满天都是星嘛,无数星级宾馆。所以我们如果能够知足,这是人最富有的,最得安乐的,也是最安稳之处。

所以佛经讲:“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虽富有,但他是贫贱之人,“知足之人,虽贫而富。”这是一点儿不假,当我们习惯于富裕生活的时候,我们吃什么都不香了,每天都想买更好的吃。

像刚才我讲我们行脚去了,只要有块馒头,给一点儿,那都很知足、很知足的。哪怕就给摘个茄子,给拿个辣椒,我们都感觉到很满意。这就是虽贫而富。“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为知足者之所怜悯,是名知足。”

《佛遗教经》曰:“当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恼亦多。少欲之人,无求无欲则无此患。直尔少欲,尚应修习,何况少欲,能生诸功德。”就是说多欲人苦恼就多,无欲人苦恼就少,何况少欲能生诸功德。“少欲之人,则无谄曲以求人意。”没有那种媚心,也没有那种媚骨。不是为了什么东西,为了说好话,看人眼色行事,实际心里很痛苦,无非为了求利。“亦复不为诸根所牵。”也不为眼耳鼻舌身意所牵挂。

这个问题我们体会比较深,比如我们吃一顿饭,在不过斋的时候,你摆任何东西对我们来讲,都挺麻木的。虽然看到了,但和我们没有关系,一点想法也没有。包括衣服也是,咱们穿一些补丁衣服,甚至是一生一套,有的是两件,以补为活,也叫“弊衲衣”,也叫“粪扫衣”。

见到任何衣服,就堆成山,和我一点关系没有。也不会去看,也不会用手去摸,也不会用脑子去想:这衣服我穿上会怎么样?他不会那么想。你要给他了,反而坏了,他觉得是一种烦恼,因为他不想要这个东西。所以说你少欲,这个心,诸根就不会牵挂。如果你多欲,眼睛也跟着动弹,脑子也跟着动弹,耳朵也跟着,甚至感觉,什么都跟着转,所以能不痛苦吗?痛苦怎么来的?就是多欲来的,诸根跟着转来的。

“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触事有余,常无不足。”就是说少欲者心坦然,没有畏惧。虽然他说话没有像别人挺霸道、挺横的,没有那样,而是很坦然、很谦虚,但他没有畏惧,不会怕什么。因为他没有欲望想,也没有欲望可拿的,所以他不会有畏惧。不管是有房住、没房住,有吃的和没吃的,他并不在乎。“有少欲者则有涅槃,是名少欲。”有少欲者就会有佛菩萨出现,也就是有果位可证。有果位可证才是真正的少欲。所以说我们想证到涅槃,首先就得想到少欲。

“修行之人,当离尘寡欲,不可多求财利,而起贪染,常自知足,调伏诸根,以增长善法也。”为什么佛的戒律要求日中一食、不摸钱、乞食生活,这都是让人少欲。如果做不到,你怎么达到少欲?口里说我想涅槃、我想成佛,你和成佛的事有时候挂不上边。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