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讲座—《佛教逻辑》专题讲座在雁塔论坛举行

[佛教传播与发展] 发表时间:2023-07-21 04:25:06 作者: 阅读次数:
讲座—《佛教逻辑》专题讲座在雁塔论坛举行

认真聆听

佛教在线西安讯 2010年12月5日下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传统文化研究所所长荆三隆教授在雁塔论坛做《佛教逻辑》专题讲座,来自西安电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的数位硕博士研究生与西安市周边百余位佛教文化爱好者聆听了讲座。

首先,荆教授为大众介绍了“何者为逻辑”。他说,所谓逻辑,其基础在于讲实话,在于保持个体语言与思想的一致。我们学术界一般认为:一般逻辑不考虑具体的社会问题和生活问题,而是去证明社会生活与实践活动是否正确。一般逻辑需要社会公平的环境,主张在公平平等的环境下,人们可以公开进行讨论,进行论战,进行争论。然而,佛教的逻辑却是一门综合性的理论学说,不仅具有工具性,同时还具有论证性,最大的作用在于对佛教理论缜密的建构。佛教逻辑是为佛教理论提供支撑,为佛教的传播和社会论战思潮提供方法。因此佛教逻辑严格来说是一种论证方法,并体现在佛教的经典上面。

我们掌握了佛教的逻辑,也就便于理解佛教经典,认识佛经的表达方式,便于佛教思想的传播,便于对人生和社会进行深入的考量,便于对自己的返观内照。同时,佛教逻辑与我们传统逻辑在本质上存在差异的,就以因明学为例,其更重要的体现在于对佛教理论的建构,强劲的阐发,深刻的理解和循循善诱的引导之上,所以如果佛教逻辑离开了佛教经典和信仰层面,便就成为空中楼阁。随后,荆教授从早期佛教逻辑的线索、佛教逻辑因明史话、汉地佛教因明学、佛教经典中的因明三支论、当代佛教逻辑研究的基本状况五方面一一展开阐释。

在谈到早期佛教逻辑的线索时,荆教授说,佛教逻辑与佛教理论大致产生在同一时期,主要来源于印度的六派哲学。佛家逻辑源于佛陀早期宣教时所说的“三法印”、“四圣谛”、“十二因缘”。佛教教义所讲的“三法印”,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来表明人生的世事无常,这本身就是一种逻辑思维中的演绎方法的展现。此外,佛陀又讲“四圣谛”,以此从人生的的生、老、病、死出发,归纳出人生的本质是“苦”,这又是归纳的逻辑方法。在佛教所讲的十二因缘中,更是将佛教的逻辑表现的淋淋尽至。由此可见,早期佛教的逻辑中,佛陀往往是以这种特殊的方式来阐明某一特殊的道理,运用佛教特有的类比方式来阐明不同类别的事物道理。

荆教授以佛教逻辑在历史的长河中所经历的沧桑变化为大众层层展开佛教逻辑的因明史话。佛教逻辑是由佛教教义——缘起论引发的,包含了归纳和演绎的逻辑形式,共分成了五个历史时期:第一、佛陀时期。该时期主要是佛教与婆罗门教中各个宗派论战的时期。佛教逻辑中具有因果推论,归纳和演绎推论、辨证论及特质,特别是“三法印”中的“无我”和“无常”。逻辑学所有的方式在佛教经典中都有体现。变化的,辩证法思想和辨证论。最主要作用是论辩。第二、约公元前三世际产生的正理派哲学。正理派是在顺势派哲学原子论的基础上产生的。其代表著作是马鸣所著的《正理经》,全书共有五大章580颂(又称命题),其核心思想十六句义,也就是十六种辩论和立论的原则。该思想在国内最早的研究由西北大学高扬先生在197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东方哲学论正理派十六句义》率先提出的。第三、在公元五世纪时期。因明学的发展历程上又出现了弥勒所著的《瑜伽师地论》。第四、在公元五世纪晚期。印度佛教出现了两位因明学的大师——无著、世亲,两人分别著有《显扬圣教论》、《达摩提论》、《论事》《论轨》《论心》,这些著作在佛教的逻辑发展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第五、佛教因明学发展新时期(公元5-6世纪),随着陈那,商羯罗、法称等人的大力发展和弘扬,特别是法称的《正理一低论》著作的问世,使得因明学不再仅仅是佛教的逻辑,而是成为世界各国逻辑思想的重要构成。

据荆教授介绍,中国汉地佛教的因明学,起源自一代高僧玄奘大师。据史书记载:玄奘大师在印度求学时期师从一代因明学大家戒贤法师,而戒贤法师的老师恰恰是我们上门所提到的法称法师。由此可见,玄奘大师所学因明学秉承了印度因明学的正宗。随着玄奘大师创立慈恩宗开始,汉地的因明学也才真正弘扬开来的。玄奘的因明三支,亦称“三分作法”、“三支推论式”。印度新因明的推理形式,有三个部分(“支”)组成,即:宗(论题目)、因(理由)、喻(例证)。是将古因明的五支作法改为三支作发,这是因明学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它使因明的论式更符合人的逻辑思维。同时,玄奘大师还翻译了商羯罗的《因明正理论》和陈那的《因明正理门论》,这两部著作也代表了中国汉地佛教因明学的最高成就。此外,玄奘大师还注重培养后学,窥基法师和圆测法师的因明学成就都是玄奘大师苦心培养的丰硕结晶。

讲座的第四部分,荆教授侧重于对佛教经典中的因明三支论法的讲解。他讲道,佛教因明三支论法是指由“宗”、“因”、“喻”等三部分组成的因明论式。其中,所谓“宗”,指立论者所提出的论题,亦即立论者的主张,又称所立。所谓“因”,指立论的根据,亦即用以开显自宗的道理,又称能立。所谓“喻”,即比喻,指立论者用彼此共同承认的比喻,以证成自己的立论。因此,“喻”的内容必然是立敌双方所共许的。此中,同法即同喻之谓,是以适例论定宗因者。异法即异喻的称呼,是指以相反的事例简别不其然者。不论同喻、异喻,都是由喻体、喻依所构成。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在佛教的论证和因明中还包含了强烈的信仰因素。

随后,荆教授就当代佛教逻辑寓证问题进行讲解,以《法华经》的“象马兔”为例,用类比方式来比喻佛教修行的深浅和修行认识不同。其中,佛教经典中不同的逻辑分析方法,不同的类比方法都来形容佛教修行次第不同,和寄希望修行的人可以炼石成金。

最后,荆教授就当代佛教研究逻辑研究现状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他说,首先,1982年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解放后中国第一部因明学论文集《因明文集》,其中收了19篇论文,主要是任继愈、吕澂先生等人的研究专著。改革开放以来,佛学研究中关于唯识因明的文章有700多篇。并且因明学和佛教逻辑也越来越受到受到法师和学者的重视和研究。在学术界,关于全国性佛教因明学研讨会已经召开了六次。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相对佛学其他研究来说,因明学的研究还有待于深入,藏传佛教的因明学与我们的交流还有些薄弱,佛教界的法师和学界的学者的研究道路还很任重道远。希望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将中国佛教逻辑、中国佛家因明学的研究和学习发扬光大,重塑辉煌。(图文:史全超)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