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淺談佛教寺廟中的造像

[佛教基础知识] 发表时间:2023-11-11 04:04:54 作者: 阅读次数:
——千秋妙相 萬古法身
  在民族眾多的雲南,自古以來,半數以上的民族都信奉佛教,佛寺、佛塔遍于各州各縣。佛寺里、佛塔上的諸佛菩薩的金身妙像各現異彩,有金、銀、銅、錫鑄造的,有彩塑、木雕、石刻、繪畫的,眾多的造像均嚴格遵照佛經中的記述嚴肅認真地塑造,因而各寺廟中的造像大都標準規范。它們在藝術上,也堪稱精品佳作,其中部份雕塑及繪畫,歷來就被嘆為珍寶,如昆明西郊玉案山中筇竹寺的彩塑五百羅漢,白族地區劍川石寶山中的諸佛菩薩、天王護法的石雕像等。雞足山祝聖寺中清代雲南高僧擔當大師潑墨而就的“墨龍”,滿目看去騰雲駕霧,席卷寰宇,歷來被稱為雞足山的鎮山之寶。痛惜這樣一幅墨畫也未能幸免于那場史無前例的大浩劫!“墨龍”隨著山上“三十六寺”、“七十二庵”中的眾多彩塑及銅、錫、木、石造像全部被毀!有名的雞足山佛教聖地竟慘遭浩劫,各州各縣的佛寺、佛塔、佛像被毀的慘狀就可想而知了!  自改革、開放以來,佛教同祖國大家庭中的各行各業一道,欣欣向榮,蒸蒸日上,在中國佛協的統一領導下,雲南佛教重放光彩。二十幾年來,先后修復、重建的寺廟猶如雨后春筍,佛事法會重現昔日盛況。  禪林的清凈莊嚴,佛事活動的如法如律必不可少,與此同等重要的便是寺廟中供奉的金身法相亦必須準確規范。從修復的眾多寺廟庵堂看,有的廟中塑像委實塑造得準確精致,果然是妙相莊嚴,堪稱藝術精品,傳世佳作。可是,不少寺廟在修復中塑起的塑像卻大大失色。前些年,雲南日報的一位記者到滇西大理白族回族自治州號稱“魁雄六詔”的南詔發祥地巍山縣去觀光、采訪,登上了“法界仙都”的???

?山。山中原有規模宏大、氣象萬千的天摩崖寺古建築群,這是一座佛道同堂的廟宇,有諸佛菩薩、尊者護法,有天尊帝君、閻羅土主……。雖是“同堂”,但塑像在方位安置上合理有序,在藝術上精湛高超,令人肅然起敬。可是,這些畫棟雕梁、斗拱飛檐的建築及慈眉善眼或威武雄偉的塑像從五十年代開始連遭損壞,進入七十年代全被洗劫一空。降伏“四魔”后,民族、宗教政策大放光芒,剛起步脫貧的各族群眾便自發地集資重建????山廟宇,真做到了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物出物。有人將準備建造住房的磚石、木料都捐了出來,善舉感人萬分!有著這樣的齊心合力,幾年功夫,天摩崖宏偉的寺廟宮觀、嶄新的亭台樓閣再現于今日,比起往昔更為壯觀。廣大游客都說天摩崖寺今勝昔。然而,所說的“今勝昔”是指廟宇建築的高超,美中不足的是,當人們步入各殿堂時,對廟宇的宏偉印象卻消散了一大半,因為舉目所見的塑像使人太不滿意,正如那位上過????山的記者在雲南日報上發表的文章中所說的那樣,山中寺廟的眾多塑像“比例失調,色彩單調,面容呆滯,服飾與歷史不符……毫無欣賞價值。”記者說的僅屬雕塑藝術上的事,既是佛寺或道觀中所供奉的塑像,必須符合宗教上的規范,佛、菩薩的容貌、姿勢、服飾均有嚴格的規范,在不同的情況下可有不同的樣式,但要遵照嚴格的規定及程序進行,絕不能隨心所欲,想怎樣塑造就怎樣塑造。諸佛菩薩的容貌、姿勢、衣著亦非一模一樣,大有區別,如出家前的身份、得道后的果位、誕生的國度(地點)、歷史時期等等,多有不同,因人而異。  塑造諸佛菩薩的金身法相,應注意的事項頗多,首先一條,必須是金身端莊,法相慈祥;四大天王、金剛力士、伽藍護法聖眾多半是容貌莊嚴、威武雄偉。值得一提的是,威武雄偉不等于凶神惡煞。記得童年時到佛寺道觀及東岳宮、城隍廟觀看時,見到不同廟宇中的塑像時感受的心情是絕對不同的。當見到佛寺中的八大明王、天王力士、護法韋馱、伽藍聖眾及道觀中的王靈官、趙玄壇、二郎神、溫天君時,感到的是眾天神威風凜凜,神氣十足,一派雄糾糾氣昂昂的英雄氣概。一提起“天神天將”,孩子們心靈出現的是一種崇敬的感受;到東岳宮、城隍廟見到所塑的閻王判官、黑白無常、鬼王陰差、牛頭馬面時,一股陰森可怕的心情油然而生。“天堂”、“地獄”的界限單憑塑像上就分得清清楚楚,連小孩子都能一目了然。可是,從近十幾年來修復的寺廟中的塑像看,可以看出而今的一些塑匠竟連威武雄偉與凶狠惡毒、和藹可親與冷酷無情的區別都未能分清楚,所塑眾像,混淆不清,僅在服飾上有所區別而已。  在修復寺廟塑像時,有些地方不顧原先是佛寺或道觀,想到什麼就塑造什麼,將廟中未遭劫前的一堂堂一殿殿標準規范的塑像搞得混亂不堪,使人分辨不出是佛寺或道觀。如滇西的鳳慶縣有座香火鼎盛的光明院,本是佛教曹洞宗的寺廟,正殿三間,中間佛龕分上下兩台,上台供奉釋迦、彌陀、***師;下台供奉地藏菩薩,兩旁站立二脅侍;左間是日光菩薩、月光菩薩;右間是***王菩薩、***上菩薩,整堂塑像安置得合“理”合“法”,整齊美觀,果然似高懸于正殿的巨匾所書“放大光明”,滿殿生輝。可惜這堂出自能工巧匠的彩塑也未能幸免浩劫!1981年重修廟宇、再造金身時,因老尼年邁,說不清當年情景,加之塑匠一竅不通,竟把殿中塑像弄得面目全非,在原先三世如來的位置塑上玉皇,下層仍塑地藏;左間的日光、月光菩薩卻變成了太陰、太陽星君;右間的***王菩薩塑成了***王爺,在原先***上菩薩的位置上生拉硬扯地塑上個火神爺。可見,塑匠根本不知佛教道教,在光明院塑像時,連院中祖堂上供奉著的“釋門曹洞宗歷代恩師之法座”的牌位都不看看。不顧廟宇的性質就替廟宇塑像,如此的“高手”,寺廟造像時切不可高攀!  關于佛道同廟或同堂的廟宇,在安置塑像上必須得體,絕不可雜亂無章。昆明東郊大板橋有座龍泉寺,環境幽美,山明水麗,古木參天,殿堂巍峨,在幾年前的修復時,把塑像安置得非佛非道,不倫不類。天王殿正中是赤發三眼的王靈官,左側是手執寶劍的持國天王、懷抱琵琶的增長天王;右側是手持銀錠的文財神、緊握鋼鞭的武財神。又如祿勸縣的茂山廟,修復時的塑像更是一塌糊涂:大殿三間,中間一平排三軀坐像,關公于正中,兩旁是文昌、孔子;卻把釋尊、觀音分別置于左右兩間。如此不分教別、不分果位、不分歷史的造像安置,滿眼看去,真有點“張飛戰岳飛”的滋味,加之雕塑技藝低劣,完全喪失了廟堂特有的莊嚴氣氛。  佛道同堂、三教同堂的廟宇歷來有之,可是前人富有淵博的歷史、宗教知識,有高超的美化手法,所塑造出的同堂聖像有的慈眉善眼、端莊嫻靜,有的仙風道骨、袍帶飄逸,在方位安置上更是井井有條,莊嚴肅穆,令人起敬!  “同堂”造像前人有以下的安置:  一、大殿中間,一平排三尊聖像:中尊釋迦,左邊老子,右邊孔子(稱為“三教祖師”),左右兩間各有恰當的塑像安置。  二、中尊觀音,左邊真武,右邊文昌(俗稱“小三教”)。  三、中尊觀音,左邊真武、文昌,右邊關聖、呂祖(稱為“五聖”)。  對于純屬佛教的寺廟,比起上述情況更為嚴謹,必須符合佛經闡述、佛寺規范,絕不容許無根少據,憑空捏造。從近十幾年來先后修復起的佛寺看,有“張冠李戴”、“喧賓奪主”的現象。有的大雄寶殿正中塑上西方三聖(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可見,塑像者根本不顧及殿堂的名稱,也根本不知“大雄”二字的意義。又如,在毗盧閣上塑造了三世佛(釋迦、***師、彌陀)。這又錯了,塑匠卻不知三世佛(還有橫豎三世之分)與三身佛之間的區別。毗盧遮那佛是“三身佛”中的“法身如來”,應是毗盧閣(殿)供奉的中尊佛像,左為“報身如來”——盧舍那佛,右為“應身如來”——釋迦牟尼佛。  觀音寺正殿上,中尊像應是觀世音菩薩;彌勒寺的中尊應是彌勒菩薩;地藏廟的中尊應是地藏菩薩。也有另一情況,如文殊院、普賢庵的正殿上,通常是一平排三尊菩薩像:中尊觀音,左右為文殊、普賢。  佛教寺廟中的造像,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並非寺寺廟廟一個模型,只要在符合佛經教義及寺廟規范的前提下,佛寺造像真可謂千變萬化,多姿多彩。大雄殿、三寶殿、毗盧閣、觀音堂等佛殿內兩側的塑像,常見的是十六尊者(十八羅漢)、五百羅漢。此外,還有十二圓覺、二十四諸天、五十三參。大雄寶殿兩側可塑釋尊的十大弟子。觀音殿的塑像更是各有特色,各呈異彩。有的在大殿正中塑出普陀妙境,觀音菩薩頭戴五佛寶冠,手作無畏印勢,眼觀鼻,鼻觀心,跏趺端坐于崖石上,四周拱出的崖壁上、崖洞前全是千姿百態的羅漢。這堂塑像為“普陀岩上觀世音”。又一堂是觀音身披竹葉氅,手執拂塵,坐于岩石上,一足下伸,一足放橫;善財、龍女立于兩邊。塑像后面的粉白壁上繪有修竹數竿,一白鸚鵡口銜佛珠立于石崖或飛翔在空。這堂塑像為“紫竹林中觀世音”。常見的是“海潮觀音”(“普渡四海”圖),觀音菩薩身著觀音氅,手執甘露瓶、楊柳枝,立于龍頭或白蓮花上,左右有善財、龍女立于蓮花或荷葉上面;海岸上岩崖重疊,崖壁上排滿羅漢或諸天聖眾;懸崖頂端有跏趺正坐或立于蓮台的阿彌陀佛(或彌陀、釋迦、***師);海面上立有龍王、龍母、龍太子,海島上立有山神、土地,都在仰空朝拜大士。觀音殿造像還有千手千眼觀世音、十八羅漢朝觀音、童子拜觀音、白衣送子觀音(不是“送子娘娘”)。  綜上所述,佛教寺廟中的造像真可謂百花齊放,萬紫千紅,一派大千世界的莊嚴景象,絕非千寺一律,萬像一般。近些年來修復的佛寺造像,多半依照流通廣泛的“三寶慈尊”圖塑造,雖是正規,但要避免寺寺如此、廟廟這般。寺廟的塑像各呈異彩、引人入勝,使人百看不慶,顯然對宏揚佛教文化起著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要塑造好佛教寺廟供奉的諸佛菩薩、尊者天王、伽藍護法聖眾的金身法相,首先一條,塑(畫)師對佛教、對寺廟要有深厚的思想感情。只有“心同我佛”、“佛我同心”的匠人才能塑造出與佛說一般、與教義一致,超凡脫俗的佛寺塑(畫)像。  要準確、規范地雕塑、繪畫出佛教寺廟供奉的金身妙相,少不了要有點佛教知識,多少要讀(聽)過幾卷佛經。“胸藏萬卷”方能“下筆有神”。常到保存完好的寶剎古寺去“取經學法”,看看前人淵博的知識,精湛的技藝,以忠誠老實的態度、吃苦耐勞的精神去繼承前人的珍貴“遺產”。  佛寺道觀中供奉的佛、神像,與今天塑造人物像是有所區別的。常在報刊上看到一些“游記”,作者總喜歡把佛寺道觀中的塑像說成是“有血有肉”的“人”,“脫離了宗教塑像的呆板模式”、“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雲雲,殊不知把佛、神塑成了人物像應是一大失敗;反之,把今天現代人的形象塑造成了廟中供奉之像,豈不滑稽!  在塑佛像中,有的在須彌座上、蓮台上及佛龕的匾額上雕刻佛、菩薩的法號,這樣做本是好事,向前來瞻仰的人們,尤其是青年人介紹每尊佛、菩薩的稱號,可以增長宗教方面的知識。可是在書寫、雕刻法號時必須準確無誤,否則,將是以訛傳訛,造成不良影響。有的匠人,不論是哪尊佛像,均在須彌座上雕刻“如來佛”。須知,在諸佛中沒有一位“如來佛”;又如,在大悲觀音、送子觀音的蓮座上雕刻“觀音娘娘”、“送子娘娘”,這都是錯誤的;有的金剛力士、四大天王的座台上書寫、雕刻上“哼哈二將”、“穆家四將”,這都是與佛教毫不相干的;有一地藏殿的巨匾上雕著“地藏佛祖”,須知,這樣稱呼對地藏菩薩的本願有所相違。  要準確無誤地塑造好諸佛菩薩像,必須多方面搜集有關史籍、資料。因從未有過一本完整的“塑譜”、“畫譜”,這就需要有志于塑造佛像的同志具有艱苦努力的精神,尋覓一些有關塑造佛像的論述。南京金陵刻經處出版有一本《造像量度經》,經中教導敬造諸佛、特別是釋尊金身法相時必須注意到的事項,如金身尺寸,法像容顏,姿勢、衣著等。經文以釋尊講授于阿難有關造佛像的意義及造像的標準、規范等事宜。經中附有造佛像的標準規格、尺碼。《造像量度經》應是敬造佛像者的“操作規程”,必須嚴格遵守,切實做到。  如何正確、規范地安置佛教寺廟中的殿堂及各殿堂中的塑像,必須閱讀中國佛教協會編輯、出版的《中國佛教》,書中對這方面有準確、詳細的論述。負責修建寺廟的同志及塑造佛像的工匠不可不讀《中國佛教》。  殿堂布置得規范、莊嚴,金身塑造的得體、端莊,能使信教群眾皆大歡喜,虔誠禮拜,廣大游客大開眼界,受到教益。在報上看到過一個報道,有一瓷廠生產出了一批一人多高的大瓷磚,各大名畫家于瓷磚上繪畫上《高僧傳》中各宗派(部分)大師的法像,經烘制完工后,將瓷磚畫像安置于一佛寺的大雄寶殿兩則,殿前有趙朴初老居士撰書的楹聯:“一堂都聖哲;萬派盡朝宗”。雖未能親臨妙境瞻仰,讀了報道,深感佛殿增輝,放大光明。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