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悟显法师:梵网经菩萨戒四十八轻戒,第三十六不发誓戒

[佛教基础知识] 发表时间:2024-03-31 04:06:21 作者: 阅读次数:
悟显法师:梵网经菩萨戒四十八轻戒,第三十六不发誓戒

《梵网经》第三十六、不发誓戒

「若佛子。发十大愿已。持佛禁戒。作是愿言。宁以此身投炽然猛火大坑刀山。终不毁犯三世诸佛经律。与一切女人作不净行。复作是愿。

宁以热铁罗网千重周匝缠身。终不以此破戒之身。受于信心檀越一切衣服。复作是愿。宁以此口吞热铁丸及大流猛火经百千劫。终不以此破戒之口。食于信心檀越百味饮食。复作是愿。宁以此身卧大猛火罗网热铁地上。终不以此破戒之身。受于信心檀越百种床座。复作是愿。宁以此身。受三百鉾刺身经一劫二劫。终不以此破戒之身。受于信心檀越百味医药。复作是愿。宁以此身投热铁镬经百千劫。终不以此破戒之身。受于信心檀越千种房舍屋宅园林田地。复作是愿。宁以铁锤打碎此身从头至足令如微尘。终不以此破戒之身。受于信心檀越恭敬礼拜。复作是愿。宁以百千热铁刀鉾挑其两目。终不以此破戒之心视他好色。复作是愿。宁以百千铁锥劖刺耳根经一劫二劫。终不以此破戒之心听好音声。复作是愿。宁以百千刃刀割去其鼻。终不以此破戒之心贪嗅诸香。复作是愿。宁以百千刃刀割断其舌。终不以此破戒之心食人百味净食。复作是愿。宁以利斧斩斫其身。终不以此破戒之心贪着好触。复作是愿。愿一切众生。悉得成佛。而菩萨若不发是愿者。犯轻垢罪。」

所谓「十大愿」就是前面十个愿。不发誓与不发愿的差异在于:发愿是希望、愿求。有愿则有行,无愿则无行,菩萨所发之愿必与菩提相应。有誓才有坚固力,才能修菩提行,圆满菩萨行、成佛道。以下所说「誓」多仍以「愿」字引出。

这里讲的是发第一条誓。前面说过,发愿以后要「持佛禁戒」,要能发誓「宁以此身投炽然猛火」,宁愿将这色身,投到大火坑当中,这火坑里不光只有火,还有「刀山」─有刀子形成的山。宁可此身入于这么苦的地方,也「终不毁犯三世诸佛经律」,为什么讲「三世诸佛」?因为大乘戒是通三世,不但是现在,过去世也通,未来世也通,它是诸佛共同的戒法,大乘菩萨戒因为是从「光明金刚宝戒」而出,也是诸佛的本源,佛性种子,也是众生的本源。所以三世诸佛经律绝对要能够持守,绝不毁犯。

终不「与一切女人作不净行」,这是包括男众对女众,若你是女众,要相反过来,理解成:与一切男人作不净行,做这些破戒、破坏道场规矩的事情,这里讲的「男人、女人」是没有分年纪,绝对不可以,做了,这就算是不净行,且不要讲到什么男女淫欲这些,这当然都是不可以,乃至于在道场,你对于这些道场的小孩,你觉得他很可爱就为他随便开缘,破坏常住规矩以及佛门戒律,或是跟你熟悉的人,有亲属关系的也不行,你都要能够坚持佛陀的教诫,绝对不破坏佛陀的正法,所以要发这样子的誓。不要看到文字有「女人」,就只想到男女淫欲、男女情欲,这里讲的是没有分年纪的,包括为自己的爱欲、喜好找借口开缘,破坏佛教的言行都不可以。

像现在佛门流行的:人间佛教、拜万姓祖先、《弟子规》、《了凡四训》……这统统都是某些人自己的爱欲、个人的喜好,而不是真正的佛法,只是把个人的喜好透过佛教去包装,为自己的世间心找了个借口,向大众推销而已,这不但是盗用三宝的财物,更是与一切男子、女人做不净行,不光自身心不净,还教其他男子女人行不净行搞世间法,这么做的人,此生死后必然投入大猛火坑、大坑刀山,一定下到地狱去。

这里是教真发心受戒的佛弟子,即使在炽然猛火大坑刀山这样的环境也绝对不毁犯,所谓「猛火。大坑刀山」正是比喻众生在面对世间种种财色名利的诱惑,面对贫困恶逆苦难的逼迫,在这种强大引诱、压迫的环境状态下,也不毁犯三世诸佛经典戒律的教化,绝不破坏佛教。这是第一条誓愿。

「复作是愿。宁以热铁罗网千重周匝缠身。终不以此破戒之身。受于信心檀越一切衣服。」

再次发誓:宁可以热铁罗网周匝缠身,也绝不以此破戒之身,接受信众供养。像有些出家人,学祖师谦虚,在佛前退戒,他既然退戒就不是比丘了,她就不是比丘尼了,那就不可以再以此身受供了,除佛前退戒外,甚至还有的人是「背大向小」的,他本来受了大乘菩萨戒,但是自己小乘习气实在是太重了,又跑去受南传戒,这行为就破戒了,因为「背大向小」算是破菩萨戒,在《地持菩萨戒》里面说你要是犯了背大向小戒,那是破菩萨戒,甚至包括那些说「大乘非佛说」的,还有之前所讲的那些穿着大乘衣服,做着世间事的光头俗汉,那些人没有道心,把佛教商业化、把佛教企业化、把佛教世俗化,那些统统都是破戒人。经云:「终不以此破戒之身。受于檀越一切衣服。」所以那些人根本就不堪受供养,而我们自己要发誓,绝对不做这种人。

「复作是愿。宁以此口吞热铁丸及大流猛火经百千劫。终不以此破戒之口。食于信心檀越百味饮食。」

再次发誓:「宁可百千劫,口吞热铁丸、受大流猛火,也绝不破戒,也终不以破戒之口,食于信心檀越,受信众、居士所供养的百味饮食。」所谓「破戒之口」就是:「倒说经律,文字无前无后。」把经律文字颠倒了、意思错解了,句读断错了,像把《龙藏》标了句读,这些人都是破戒之口,或外道邪见也是问题百出、问题特别多,包括那些毁谤正法的人,他告诉你:学佛要先学小乘、要先学人天乘才有次第基础,这等于是教人先堕落,才能生天,才能学佛。讲这种话的人,他的就是破戒之口,所有毁谤正法的人,也都算破戒之口,造作口业最恶口的,就是「毁谤三宝」,其他世间讲脏话的、带瞋心的、辱骂的……这些也算是恶口,但是最重的一定是「毁谤三宝」,此戒告诉佛弟子:「终不以此破戒之口,食于信心檀越百味饮食。」

「复作是愿。宁以此身卧大猛火罗网热铁地上。终不以此破戒之身。受于信心檀越百种床座。」

「复作是愿。」再发誓「宁以此身卧大猛火罗网热铁地上。」这是说罗网铺在地上,而罗网上都是火,「热铁地」是地由烧红的铁做的地板,佛教诫弟子,宁可以此身躺卧在大猛火罗网、热铁地上,也「终不以此破戒之身,受于信心檀越百种床座。」人家要供养你床座、卧具,如果你是破戒的人,你绝对不能受供。

所以要知道,破戒的人不可受供养,要忏悔清净以后才可受。这也是提醒佛弟子:宁可卧于此恐怖猛火罗网、热铁地上也绝不破戒,所谓「假使热铁轮。于汝顶上旋。终不以此苦。退失所发愿。」这是在《大方便佛报恩经》里讲的,铁轮在你头顶上,令你恐惧或折磨你,你也绝对不退心,就是说无论如何恶劣的考验,也绝对不毁坏诸佛的戒律。

「复作是愿。宁以此身。受三百鉾刺身经一劫二劫。终不以此破戒之身。受于信心檀越百味医药。」

这是发誓坚持禁戒,纵然身受三百鉾,「鉾」就是矛的意思,音不同但是所说的兵器是一样的,宁可承受三百支矛刺在你心上、刺在你身上,经一劫、二劫,「终不以此破戒之身。受于信心檀越百味医药。」,一般人看到的意思:只想到破戒者不能受这些供养,但是此是其中之一,你不能只看堕落面,你是要增上,不要以为你都不吃不喝,就能忏罪,就不造业,它真正的意思是说:宁可让三百支矛刺在心上、刺在身上,经一劫、二劫这样苦也绝不破戒。如前面讲的「如草系比丘」,二乘人成佛无望,尚且这么样坚持禁戒,「如戴持浮囊。欲渡大海。如草系比丘。」所以大乘的菩萨更应当发誓、发愿能够坚持佛戒。

「复作是愿。宁以此身投热铁镬经百千劫。终不以此破戒之身。受于信心檀越千种房舍屋宅园林田地。」

再次发愿:「宁以此身投热铁镬」,「镬」就是锅子。宁可此身在大热铁锅子里面煮,也绝不破戒。也绝不以此破戒身,受于信心檀越千种房舍、屋宅、园林、田地……种种名闻利养。这些誓愿都还有其他的意思,人家拿种种物质、名利来诱惑你,比如:拿好的衣服、饮食来供养你、送好的房子诱惑你,嘴上说护持,实际是希望你退转、破戒,你要坚持,绝对不破戒,你宁可身入大铁镬、身卧铁床,以三百鉾刺身也绝对不破戒,其中有好几重的意思在里面。

「复作是愿。宁以铁锤打碎此身从头至足令如微尘。终不以此破戒之身。受于信心檀越恭敬礼拜。」

再发愿,宁可让铁锤打碎自己身体从头到脚碎如微尘,也不以破戒身受信众、居士们的恭敬礼拜。

出家人,你不要以为,人家恭敬顶礼你,他是在拜你,不是的,你绝对不要起心动念,因为他不是在拜你,是因为你出家,穿了僧服,是佛陀的形象,他是在拜佛陀的形象。

你要是把这身衣服换下来,你什么都不是,甚至外道、其他宗教的,一些不学佛的、他看你根本就什么都不是,佛教徒会拜你,是因为佛陀的形象,是因为你穿的是袈裟,是因为你持戒律,你是正知正见的象征,所以你更要正知正见,绝对不起邪见、不破坏佛教、不作邪业。所以佛在这里告诉弟子,即使以铁锤打碎此身从头至足令如微尘,也绝不破戒,要有这样的决定力,要发愿、要发誓。

以下是举不以六根攀缘六尘,若攀缘即是破戒。以下所说「破戒之心」即是当六根随境迷惑之时。

「复作是愿。宁以百千热铁刀鉾挑其两目。终不以此破戒之心视他好色。」

「鉾」就是矛。再发愿:宁可用百千支热铁刀把眼睛给挖掉,受这样的苦,也绝对不破戒贪着好色,佛弟子要这样坚持才能成道。不要受人家诱惑,迷惑颠倒。

「复作是愿。宁以百千铁锥劖刺耳根经一劫二劫。终不以此破戒之心听好音声。」

「劖」是凿的意思。再发愿:宁愿以百千铁锥劖刺耳根,这锥子是铁制的,用来刺你的耳根,即使须经历一、二劫受这样的苦,也不破戒。爱听好音声即随声流转,能不随声流转,自然就不会破戒了。

「复作是愿。宁以百千刃刀割去其鼻。终不以此破戒之心贪嗅诸香。」

再发愿:纵然须受百千刃刀割去其鼻一样的苦,也绝对不贪着诸香。鼻贪嗅诸香,即是鼻根攀缘,即是菩萨迷惑于境,即是破戒。

「复作是愿。宁以百千刃刀割断其舌。终不以此破戒之心食人百味净食。」

再发愿:宁以百千刃刀把舌头切断,也不起一念贪心,食人百味饮食,也包括不贪图利养之意。

「复作是愿。宁以利斧斩斫其身。终不以此破戒之心贪着好触。」

再发愿:宁以利斧斩斫自身,也绝对不贪着好触,菩萨绝不贪触细滑柔软……等等的觉受。贪─即犯破戒之事。

「复作是愿。愿一切众生。悉得成佛。而菩萨若不发是愿者。犯轻垢罪。」

再发愿:要愿一切众生悉得成佛。我们不光自己要持戒,不光自己要成佛,还希望一切众生都能成就,如果不这样发誓的话,道业没办法增进,你就没有办法度一切众生。如果菩萨不作如是誓愿的话,那是菩萨恶作罪。第三十六条戒的总结就是如此,这里就是告诉大家,你的身口意三业,乃至你的六根都不应做这些破坏佛法的事情、破坏戒律的事情,不光自己不犯戒,还要愿一切众生成佛。二乘人他自己可以护持禁戒,但是没有发愿度众生的心。这就是大乘跟二乘差异之一。大乘人不光自己要成就,希望一切众生都能成就佛道,所以心量广大,这是第三十六愿。

希望大家看了以后,都能够在心中默默的发誓,要常常如是发愿,那你就是遵守佛陀教诲的弟子。常起如是愿,你在菩提道上就不会退转。

~~出处节录:《梵网经菩萨戒正说》一书,悟显法师讲述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