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戒的意义与功德(经文汇集)
1、《遗教经》——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
如暗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大师,如我住世,无有异也。2、《大报恩经》——欲报佛恩,当持禁戒,护持正法。夫能维持佛法,三乘道果,相续不断。尽以波罗提木叉为根本。3、《四十二章经》——佛子离吾数千里,忆念吾戒,必得道果。在吾左右,虽常见吾,不顺吾戒,终不得道。4、《大集贤护经》——出家之人,当先护持清净戒行。戒行清净,则能获得现前三昧,成就无上菩提。5、《般舟三昧经》——弃绝情爱,作比丘僧。意欲学是三昧者,当清净持戒,不得缺犯。6、《六门教授习定论》——若求净戒,有四种因。一善护诸根。二饮食知量。三初夜后夜能自警觉,与定相应。四于四威仪中正念而住。如是则戒得清净。7、《阿含经》——无戒之人,当生三恶道中。比丘戒律成就,威仪具足,犯小律尚畏,何况大者。是谓成就第一之法。弊魔波旬,不得其便。犹如彼城,高广极峻,不可沮坏。8、《恒水经》——一时佛至恒水,月十五日说戒时,告阿难等曰。夫人生死五道展转,不自识宿命本末,皆坐心意不端故。人身甚难得,经戒复难闻,闻已信入佛道难,入已守持戒律难。汝等皆应端心正意,念生死甚劳苦,当守经戒,不可缺犯。持五戒者,还生人中。持十善戒者,得生天上。能持二百五十净戒者,现世可得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泥洹大道果。9、《善见律》—— 一切作诸恶法犯戒,无人不知。初作者护身神见之,次他心通天神知之。于是转相传至梵天,至无色界天,无不皆闻。故世间有犯戒者,诸天咸知焉。有智慧人宁守戒而死,不犯戒而生。持律有六德,一者守领波罗提木叉,二者知布萨,三者知自恣,四者知授人具足戒,五者受人依止,六者得蓄沙弥。若不解律,但知修多罗阿毘云,不得度沙弥受人依止。以律师能持律故,佛法住世五千年。10、《楞严经》——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11、《摩诃般若波罗密经》——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欲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云何行。 佛言。应起等心。于一切众生亦等心与语无有偏党。于一切众生中起大慈心。亦以大慈心与语。于一切众生中下意。亦以下意与语。于一切众生中应生安隐心。亦以安隐心与语。于一切众生中应生无碍心。亦以无碍心与语。于一切众生中应生无恼心。亦以无恼心与语。于一切众生中应生爱敬心。如父如母如兄如弟。如姊妹如儿子。如亲族如知识。亦以爱敬心与语。是菩萨摩诃萨应自不杀生,亦教人不杀生。赞不杀生法。欢喜赞叹诸不杀者。乃至自不行邪见,亦教他人不行邪见。赞叹不邪见法。欢喜赞叹不邪见者。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欲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如是行。 12、《郁迦罗越问菩萨行经》—— 居家菩萨,当行八关斋戒,勤修十善,以集道业。13、《大宝积经》—— 佛告迦叶,在家菩萨,成就三法,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等为三。父母不信三宝,劝令住信。父母毁犯禁戒,劝令住戒。父母悭贪,劝令住捨。赞叹无上正等菩提,为他说法。是为第一得不退转无上菩提。14、《佛说五大施经》——佛世尊一时,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苾刍众俱。佛告诸苾刍言:‘有五种大施,今为汝说。何等为五?所谓一、不杀生,是为大施;二、不偷盗;三、不邪染;四、不妄语;五、不饮酒,是为大施。以何义故,持不杀行而名大施?谓不杀故,能与无量有情施其无畏;以无畏故,无怨、无憎、无害;由彼无量有情得无畏,已无怨憎害,已乃于天上、人间得安隐乐,是故不杀名为大施。不偷盗、不邪染、不妄语、不饮酒,亦复如是。15、《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尔时世尊告韦提希:「汝今知不,阿弥陀佛去此不远。汝当系念,谛观彼国净业成者。我今为汝广说众譬,亦令未来世一切凡夫,欲修净业者,得生西方极乐国土。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佛告韦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修净业者,得生西方极乐国土。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乃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净业正因。16、《大报恩经》—— 斋法以过中不食为礼。17、《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行作沙门,就无为道,奉行六波罗密,不当亏失经戒。慈心精进,不当嗔怒。不当与女人交往。斋戒精进,心无所贪慕。其人寿命终时,阿弥陀佛自与诸菩萨阿罗汉,飞行迎之。往生无量清净佛国。18、《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若诸凡夫自不清净,犯毁禁戒。虽说正法,劝他持戒,终不信从。是故当知先自检身,离诸放逸,坚持禁戒。然后为人说正法要,便能信受。19、《优婆塞戒经悲品第三》—— 善男子,菩萨有二种。一者出家,二者在家。出家修悲是不为难,在家修悲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有恶因缘故。善男子,在家之人若不修悲,则不能得优婆塞戒。若修悲已即便获得。善男子,出家之人唯能具足五波罗蜜,不能具足檀波罗蜜。在家之人则能具足。何以故。一切时中一切施故。是故在家应先修悲。若修悲已,当知是人能具戒忍进定智慧。若修悲心,难施能施,难忍能忍,难作能作。以是义故,一切善法悲为根本。善男子,若人能修如是悲心,当知是人能坏恶业如须弥山,不久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人所作少许善业,所获果报如须弥山。20、《优婆塞戒经净戒品第十五》——善生言:『世尊!有人受持如是戒已,云何当令是戒净耶』? 佛言:『善男子!有三法能净是戒。一者信佛法僧,二者深信因果,三者解心。复有四法。一者慈心,二者悲心,三者无贪心,四者未有恩处先以恩加。复有五法。一者先于怨所以善益之,二者见怖惧者能为救护,三者求者未索先开心与,四者凡所有施处平等无二,五者普慈一切不依因缘。复有四法。一者终不自轻言我不能得菩提果,二者趣菩提时其心坚固,三者精进勤修一切善法,四者造作大事心不疲悔。复有四法。一者自学善法学已教人,二者自离恶法教人令离,三者善能分别善恶之法,四者于一切法不取不著。复有四法。一者知有为法无我我所,二者知一切业悉有果报,三者知有为法皆是无常,四者知从苦生乐从乐生苦。复有三法。一者于诸众生心无取著,二者施众生乐其心平等,三者如说而行。复有三法。一者能施众生乐因,二者所作不求恩报,三者自知定当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三法。一者为诸众生受大苦恼,二者次第受之,三者中间不息,虽受是苦心终不悔。复有三法。一者未除爱心,能舍所爱,施与他人,二者未除瞋恚,有恶来加,而能忍之,三者未除痴心而能分别善恶之法。复有三法。一者善知方便能教众生远离恶法,二者知善方便能教众生令修善法,三者化众生时心无疲悔。复有三法。一者为令众生离身苦时自于身命心不吝惜,二者为令众生离心苦时自于身命心不吝惜,三者教化众生修善法时自于身命心不吝惜。复有三法。一者自舍己事先营他事,二者营他事时不择时节,三者终不顾虑辛苦忧恼。复有三法。一者心无妒嫉,二者见他受乐心生欢喜,三者善心相续间无断绝。复有三法。一者见他少善心初不忘,二者毫末之惠辄思多报,三者于无量世受无量苦,其心坚固无退转想。复有三法。一者深知生死多诸过咎尤故不舍一切作业,二者见诸众生无皈依者为作皈依,三者见恶众生心生怜悯不责其过。复有三法。一者亲近善友,二者闻法无厌,三者至心咨受善知识教。复有九法。远离三法,三时不悔,平等惠施三种众生。复有四法,所谓慈悲喜舍。』21、《华严经》——于去来今佛所说法所制之戒,皆悉奉持,心不离舍,是故能令佛法僧种永不断绝。22、《华严经卷第二十一 华十无尽藏品第二十二》—— 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戒藏。此菩萨成就普饶益戒,不受戒,不住戒,无悔恨戒,无违诤戒,不损恼戒,无杂秽戒,无贪求戒,无过失戒,无毁犯戒。云何为普饶益戒。此菩萨,受持净戒,本为利益一切众生。云何为不受戒。此菩萨,不受行外道诸所有戒,但性自精进,奉持三世诸佛如来平等净戒。云何为不住戒。此菩萨,受持戒时,心不住欲界,不住色界,不住无色界。何以故。不求生彼,而持戒故。云何为无悔恨戒。此菩萨,恒得安住无悔恨心。何以故。不作重罪,不行谄诈,不破净戒故。云何为无违诤戒。此菩萨,不非先制,不更造立,心常随顺,向涅磐戒,具足受持,无所毁犯,不以持戒恼他众生,令其生苦,但愿一切心常欢喜,而持于戒。云何为不恼害戒。此菩萨,不因于戒学诸咒术,造作方药恼害众生,但为救护一切而持于戒。云何为不杂戒。此菩萨,不著边见,不持杂戒,但观缘起,持出离戒。云何为无贪求戒。此菩萨,不现异形彰己有德,但为满足出离法故。云何为无过失戒。此菩萨,不自贡高,言我持戒。见破戒人,亦不轻毁,令他愧耻,但一其心而持于戒。云何为无毁犯戒。此菩萨,永断杀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无义语,及贪嗔邪见,具足受持十种善业。菩萨持此无犯戒时,作是念言,一切众生,毁犯净戒,皆由颠倒。唯佛世尊,能知众生,以何因缘,而生颠倒,毁犯净戒。我当成就无上菩提,广为众生,说真实法,令离颠倒。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二戒藏。23、《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第五 净戒波罗蜜多品第六 》—— 复次慈氏有是净戒取相持戒,不为最胜之所摄受,但名净戒,非波罗蜜多。何以故。但获三界有漏果报,寿尽即无故。若普为一切众生护持净戒,观第一义空,无人我相,而为有情护持净戒,是则名为净戒波罗蜜多,能令众生速得无上正等菩提。24、《大集月藏经》—— 持远离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此是世间戒行。以是戒行,则能成就清净功德,降伏魔怨。不依色事。不依受想行识事。不依眼事。不依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爱取有生事。不依地界,水火风界事。不依无边虚空处,无边识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事。不依欲界,色界,无色界事。不依现在及未来事。不依声闻及辟支佛一切智事。不依闻事,禅事,智事。不依闻力,三昧力,陀罗尼力,忍辱力事。不依有漏无漏力,有为无为事。善不善力明暗力事。而持禁戒。此是出世间戒行,清净平等梵路圣道,入无畏城。彼诸圣贤所依第一义谛,入清净智。如是圣戒,清净平等,修七觉分,力能障彼无明有为有漏之相不令得起。以是义故,名之为戒。诸仁者,离欲义是戒义,解脱戒是戒义,休息戒是戒义,尽义是戒义,灭义是戒义。此诸句义,名为戒义。25、《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发心菩萨,出家受戒而不回向无上菩提,是诸菩萨定不成就菩萨净戒,但有虚名,都无实义。虽处居家,而受三归,深信三宝,回向菩提。虽复受用乐具,而于菩萨所行净戒常不远离。亦名真实持净戒者。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精彩推荐
- 准提咒正确念法
- 太上清心咒全文
- 为什么晚上不能听大悲咒
- 超度经文往生咒全文
- 准提咒功德及妙用求财
- 62条人生妙言妙语,帮助你
- 诵大威德金刚咒的感应
- 长寿佛心咒注音
- 普贤行愿品全文诵读含仪轨
- 六字真言作用和功效
- 药师佛心咒正确念诵的方法
- 简单的清心咒口诀
- 六字真言的作用和功能
- 普门品念诵的正确方法
- 准提咒手印全图
- 普贤行愿品回向文全文
- 净身 口 意三业真言拼音
- 金刚经四句偈语解释
- 普贤行愿品全文念诵仪轨
- 道家静心咒原文
- 大悲咒原版30分钟mp3
- 准提咒回向文大全
- 心经可以随便抄吗
- 准提咒全文正确注音
- 天眼看持准提咒人
- 准提咒全文拼音版
- 诵金刚手菩萨圣号的感应故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 楞严咒快速记忆法
- 念坚牢地神咒的感应
- 财神咒念诵108遍
- 药师咒念诵正确方法有哪些
- 准提咒晚上不能念
- 家里播放普庵咒的禁忌
- 在家诵地藏经正确仪轨及回
- 普贤行愿品偈颂全文
- 念大悲咒使人阳气上升
- 《金刚经》全文-金刚经原文
- 女子在家念地藏经注意事项
- 地藏菩萨心咒108遍
- 恭迎阿弥陀佛圣诞 我们一起
- 恭迎阿弥陀佛圣诞我们一起
- 恭迎阿弥陀佛圣诞日(农历
- 恭逢月光菩萨圣诞共庆中秋
- 恶口的报应-极度痛苦的毒
- 恶口骂人的因果报应故事集
- 恶口骂人的种种可怕报应
- 恶搞唐僧之殇 修复敬畏从
- 恶搞唐僧之殇 修复敬畏从抵
- 恶缘都是好缘分
- 恶语会吸引同频率的灾祸上
- 恶语其实伤的是自己
- 悔不当初,射杀鸟雀的果报
- 悔过向善的福报实例
- 悟公上人《大智禅寺开示》
- 悟公上人:只有修成佛陀才
- 悟后的实修
- 悟妙法师:静默无言 处世泰
- 悟无生:企业可借宗教立心
- 悟显法师:佛弟子应尽的孝
- 悟显法师:佛教与世间法之
- 悟显法师:学佛要除的是贪
- 悟显法师:安贫守道,惟慧
- 悟显法师:弟子规不是佛教
- 悟显法师:心净土净【第三
- 悟显法师:忍辱波罗蜜
- 悟显法师:普贤十大愿王【
- 悟显法师:普贤十大愿王【
- 悟显法师:普贤十大愿王【
- 悟显法师:普贤十大愿王【
- 悟显法师:梵网经菩萨戒四
- 悟显法师:梵网经菩萨戒四
- 悟显法师:梵网经菩萨戒四
- 悟显法师:梵网经菩萨戒四
- 悟显法师:梵网经菩萨戒四
- 悟显法师:梵网经菩萨戒四
- 悟显法师:梵网经菩萨戒四
- 悟显法师:梵网经菩萨戒四
- 悟显法师:都摄六根,净念
- 悟显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
- 往生极乐世界 愿心为先
- 悟显法师:华严、法华均圆
- 我修学了凡四训的一些做法
- 张智霖:经营自己的肉身(图
- 惟觉法师:佛法与世间法
- 心律法师:忍辱苦修成大业
- 恬静安逸 清新隽美—评画家
- 我的修学报告:阿难问事佛
- 放生蛇会报恩吗?
- 恭敬心很重要
- 悟妙法师:我经常感到痛苦
- 怎样获得美好姻缘?
- 很想用所学到的佛法知识影
- 悟毅:学佛对我人生的影响
- 想清凉“爽一夏”吗?峨眉
- 往生极乐世界是为了更好地
- 念观音圣号提前合掌往生
- 大安法师:回向的功德是否
- 怎样戒烟
- 心律法师:最好的悟禅之道
- 悟显法师:印经布施开智慧
- 张继宝不孝遭雷殛
- 惟觉法师:六祖坛经 憨山大
- 放生蛇之详细攻略
- 我受了12年的等流果和增上
- 悟强:你快乐吗?谈大方和
- 恭迎伽蓝菩萨圣诞!教您唱
- 我的前半生从死阴的幽谷到
- 大安法师:因微果丰、做怪
- 往生极乐世界最殊胜
- 念佛感应见闻记:阿伽陀药
- 心律法师:脱掉你脆弱的外
- 悟显法师:口业清净不染尘
- 念佛不出声心里默念可以吗
- 悟演法师:三止三观
- 感恩上净下空老法师
- 很重要,去寺院吃饭要注意
- 悟显法师:万般将不去,唯
- 想看到僧宝的功德也需要大
- 怎样才可以彻底放开一个人
相关名词
推荐内容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