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黄柏霖: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

[佛学基本知识] 发表时间:2022-08-01 17:26:34 作者: 阅读次数:
黄柏霖: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

第四,世尊在《无量寿经》给我们讲善护三业,把「善护口业,不讥他过」摆在第一个。别人没有这个过失,你造作无根的谣言,破坏别人,罪过极重。纵然别人有过失,你知道真的过失吗?他真的有过失吗?菩萨跟善知识接引众生,我们说「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甘露火王,我们看起来这个甘露火王好像有过失,因为他瞋恨心那么大,他暴虐,他用严重的刑罚来对待他的众生子民。但是老法师说,《华严经》讲他是菩萨,他用那种手段来度那一类的众生。我们凡夫哪里晓得呢?他是示现表法。所以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有去参甘露火王。但是老法师有特别提到,在普贤十大愿里面,礼敬诸佛、称赞如来,他这个没有称赞,他只有礼敬。为什么?因为他也有佛性,所以只有礼敬,没有称赞,为什么?因为这个地方他是表法,所以可以礼敬他的佛性,但是不能称赞。

老法师说,在《华严经》里面,胜热婆罗门代表愚痴,伐苏蜜多女代表贪爱。这都是表法,他们示现贪瞋痴,表法贪瞋痴。这是华严会上,《华严经》里面,我们看到菩萨用贪瞋痴这个方法去度众生。我们没有智慧,我们没有证法眼,我们看不出菩萨的用意。

你随便造个口业,随便恶意批评、离间中伤,造无量无边的罪业。这是第四点。

第五点,老法师说,佛在经上劝我们、提醒我们,你在还没有证到阿罗汉以前,你不能相信你的心。阿罗汉证得果位了,他见思惑断掉了。你还没有证到阿罗汉的果位以前,你见思惑没有断,你就不能够相信自己的意思。为什么?因为你的我执还在,你的我见还在,你的见惑还在,所以你不能够相信自己的看法,不要相信自己的判断,真正的是非善恶,我们没有办法明了。我们看到外面的形象,我们不知道人家的用意。学佛的人要用什么方法处事待人接物呢?没有这个能力,看到别人造恶事,我们只有合掌念阿弥陀佛,这个就是正确。别人在造恶的时候,我们一句阿弥陀佛,就是怎么样?最好的方法。一方面阿弥陀佛悲悯他,一方面阿弥陀佛化解他的恶业,希望阿弥陀佛救他,用阿弥陀佛希望他能够回头,这是最好的慈悲善行。

所以普贤菩萨教我们的原则是,我们要记住,礼敬诸佛、称赞如来。他行的是善法,跟社会众生有正面形象的,我们不妨赞叹。他行的是恶法,好像对社会对众生有负面影响的,我们不知道他的用意,我们不赞叹,我们可以礼敬,但不赞叹。就是刚才我讲的,你对甘露火王,你不明白他的表法,那么你不赞叹,但是你必须要,你可以礼敬,不赞叹。佛教我们用这个态度,我们要学会。

所以善财童子参访善知识,对于胜热婆罗门、甘露火王,这些人好像做的是负面的,但是善财童子他有礼敬,但是他没有赞叹。善财童子有智慧啊,他教给我们什么?示现给我们看,我们所作所为诸佛如来赞叹,手法高明。这就是四摄法里面讲的同事摄,我们凡夫做不到。他用的手段好像是非法,用意非常好,效果非常好,他能教人在苦难当中觉悟回头,给他苦受,这是我们凡夫做不到的。

凡夫不但做不到,我们连想都想不到。因为众生的根性不一样,习气不相同,所以菩萨接引众生的方式,也不一定一样,也不一样,手段也不相同。他可以做,我们不能做。基督教里面讲,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我们佛法里面看得就很清楚,他是代众生苦布施。就菩提心里面讲,有一个代众生受苦,代众生苦供养。那个害耶稣的人、判他刑的人、执行刑法的人,我们看到这是恶人,佛菩萨看他是善人。为什么?我们看不懂,他成就耶稣的忍辱波罗蜜,没有一个不是善人。

就算我们刚才讲到歌利王,你当时看到他是恶人,但是他是确实成就佛陀的忍辱波罗蜜。到佛陀这一世,他变成憍陈如尊者,因为佛陀说他要度他。当时他那么残酷,歌利王用刀一片一片凌迟处死,比这个耶稣的还要残酷,最后忍辱仙人成佛了。那歌利王就是我刚才讲的这一世的憍陈如尊者,菩萨示现的,我们怎么会知道呢?没有歌利王这个缘,菩萨忍辱波罗蜜不能圆满,就刚才我讲的,我一开头讲说,他成就佛陀的忍辱波罗蜜。但是你没有证法眼,你看不出歌利王是菩萨示现。妙就妙在这里,他是帮助菩萨成就圆满波罗蜜,大功德一件,我们凡夫怎么会知道?所以世出世间诸法无量因缘,理太深了,事情太复杂了,我们凡夫智慧不能理解。所以我们信奉佛陀的教诲,老老实实依教奉行,决定远离一切恶业,积功累德,成就自己的法身慧命,念这一句阿弥陀佛。

摘自《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一九O集) 黄柏霖警官主讲

文字稿来源【太上感应篇共修网】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