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若孕妇有经济上的困难或孩子过多等,可以为她堕胎吗?

[佛学基本知识] 发表时间:2023-07-27 04:04:32 作者: 阅读次数:
答:约三十年前,我还没有出家的时,在报上看到一篇文章,这是一位护士写的。她提到在她上班的医院,年轻的护士不敢去值晚班,为什么?因为在二楼的堕胎手术室,晚上常常传来婴儿的哭声,所以她们都吓得不敢值晚班。可是,她因为家庭的关系愿意上晚班,因为这样可以照顾家庭,对她比较方便;还有她的胆子比较大,所以她就去当夜班的护士。怎么样呢?医院二楼的手术室,在晚上没有人时,的确常常有孩子的哭声传来。她也见怪不怪,继续值她的晚班。

  有一天,当她要下班时,也就是清晨,来了一个快要临产的孕妇,看起来很忧心的样子。等到她来值晚班时,知道那妇女已经生下孩子,可是难产死掉了,父亲也没来,孩子就放在育婴室里面。她不知道什么因缘,就不自觉特别去照顾那个孩子;可能是怜悯孩子没有妈妈吧!照顾了一段时间以后,有一天,当她来上晚班时,白天班的护士告诉她,今天那个爸爸来把孩子带走了。孩子带走了以后呢,当天晚上,因为值晚班,有时会不自觉打瞌睡,朦胧间这位护士就看到那难产死了的妈妈来了,对她说:“谢谢妳帮我照顾这么多天的孩子,我真的非常感谢妳,我也会帮助妳照顾其他的孩子。”从那天晚上起,她去值班的时候,二楼的堕胎手术室,都没有婴儿的哭声再传来了!

  你说,没出世的胎儿没有灵性吗?他(她)只是一块肉吗?割下来的肉是死肉;我们人身上也都有肉,是什么使我们身上的肉活动,变成我们生命的一部份呢?那把肚里的骨肉割下来,随着这块肉成长为人的灵性该怎么办?他(她)会不会成为灵界的流浪儿,他(她)要去找谁讨这笔债?

  有一个女子,因为年轻不懂事,读书时曾到过一家医院堕胎,当时胎是堕了,身心的伤痕却难以平复。几年后就在这家医院前面,她去堕胎时经过的十字路口发生车祸。所以,堕胎这件事,对母亲与胎儿无论是身、是心都是伤害!

  有一天,有个居士带着她妇产科医生的先生,到道场来,为什么?这位医生患癌症,希望藉着佛菩萨的力量来帮助他。他告诉我,他很注重健康的,每天运动以保持健康,不知道为什么会患癌症。其实,社会上堕胎的风气炽盛,身为妇产科医生更不能不慎!医生的职责是“济世活人”;帮人堕胎,正与“活人”相违。种什么因,结什么果。

  “业”,是我们天天造的;“因”,是你偶而做这么一次,这因种了,将来结这果。如春天播种子,这种子种下去,等秋天才可收成。由种下到结果,这叫“种因结果”。这个“业”,就是从春天到秋天这段时间,中间经过所发生的事;也就是你常常做什么,这就叫“业”。拿前面的例子来说,年轻的女子去堕一次胎,这就是“因”;妇产科医生常常帮人堕胎,这就是“业”。

这个业,你随时做,有可能随时就受报的,做善就是善业,做恶就是恶业。

  梵网经菩萨戒云:“若佛子,若自杀,教人杀,方便杀,赞叹杀,见作随喜,乃至咒杀。杀因、杀缘、杀法、杀业。乃至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杀。”所谓“自杀”,就是自己动手结束对方的生命;也包括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教人杀”:自己虽然不杀,但教人杀,如当面劝人行杀,或派人到别处行杀,这样和自己杀死,罪是一样的。

  谈谈“教人杀”的实例,在八○年代,有一位经理级的先生,远从东南亚来到万佛圣城向上人求救,因为他身患癌症。上人让他在圣城的万佛宝殿中,在十方诸佛菩萨及四众前发露忏悔,以挽救他的罪业。他提到他因口所犯的恶业,惨无人道的吃众生肉,如吃猴脑、鹅掌等。接着,上人问他:“你杀过人吗?”他说:“绝对没有!除非我喝醉开车,不知道撞死人。”上人又问:“那你太太呢?”“唉呀,我想起来了,我曾叫我太太堕胎!”所以,这些生命都来和他讨债了!因此,有人问你堕胎好不好?应该劝她不要堕胎。不要说:“若有困难,就把孩子拿掉吧。”这是教他杀。

  你持戒,有持戒的功德;破戒,有破戒的罪业。可是在因果上来说,不管有没有受戒,因果都是存在的,杀胎的这种过失,因果上默默中都要互相论对的。曾见超度牌位中有同一个妈妈超度十几个未出生的胎儿,看得令人触目惊心,这身上有多少条生命呀!人的无知,造成无知的未来;无知的未来,让人更无知;就像滚雪球似的。

  省思与观念的调整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