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聚焦拉卜楞,回望三百年历史风云

[佛学基本知识] 发表时间:2023-08-05 04:05:22 作者: 阅读次数:
聚焦拉卜楞,回望三百年历史风云

拉卜楞寺藏语全称为:"噶丹夏珠达尔吉扎西益苏奇具琅",意思为具喜讲修兴吉祥右旋寺。

简称扎西奇寺,一般称为拉卜楞寺。拉卜楞寺是藏语"拉章"的变音,意思为活佛的府邸。“拉卜楞”这一藏族人民倾注浓烈情感的宗教名字,犹如一首经久不衰的妙音金曲在这片古土上久扬……

若追其历史,在周秦时为西羌地,汉时为金城郡白石县塞外地,后汉金城郡废,改置河关县属陇西郡,三国属魏,西晋属凉管辖,西晋末,鲜卑吐谷浑西迁入居桴罕,东晋初,张骏建前凉,于桴罕置河州,白石属之,改名永固,前秦灭前凉,取河州为其所有,后吐谷浑始强,洮西地区渐被其控制,大夏河上游地区复属河州所辖,汉置汉关县,西晋时曾一度废弃,惠帝司马衷时(290—306年)复置 河关县,后又废,后周时以原河关县置廊州,隋初废廊州,大业(605—617年)初置浇河郡。与此同时,隋也初废河州,大业初复置桴罕郡,两者为平行建置,并非以觉河郡代替桴罕郡,漓水流域归桴罕郡管理,至唐代,初置河州安乡郡,又曰安昌县,后复置州,属陇右道,宝应(762—763年)初,陷吐蕃,遂废。吐蕃政权强盛时,洮河陇南皆为其所辖。后唃厮啰趁吐蕃政权衰落之机,一度占据洮西地区,至宋神宗,王韶收复熙(洮河)、河(临夏)、洮(临潭)、岷(岷县)、叠(迭部)、宕(宕昌)六州,复置河州安乡郡,属熙河路。南宋时熙河二州归金管辖,金置河州,并于贞佑四年(1216年)置平西军节度,属临洮路,元置河州路,初属巩昌路,至元六年(1269年),置吐蕃宣慰司于此。

明初,置河州卫,属西安行都指挥使司,明灭清立,废除卫制,复为河州。1710年(清康熙四十九年)拉卜楞寺始建。1762年(清乾隆二十七年)分设循化厅,移河州通判驻之,拉卜楞境内,置南番二十一寨。自此以后,军事归河州镇,吏治属循化厅。民国成立后,仍归青海西宁道之循化县,1917年将拉卜楞划归甘肃所辖,1927年,甘肃省在拉卜楞设立拉卜楞设治局,1928年改为夏河县,1949年甘南解放,夏河县和平解放,隶属陇西分区,后为省直辖县,1953年成立甘南藏族自治区(后改为州)时划归甘南州至今。

藏历第十三绕迥之土牛年,即康熙四十八年(1709),第一世嘉木样受青海和硕特前首旗贝勒察汗丹津之请,返回故里建拉卜楞寺,据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第一世嘉木样时建有闻思学院和续部下院。到第二世嘉木样时建时轮学院,且拉卜楞的势力日益发展,所属寺院和部落急剧增加,政教合一制度进一步强化。拉卜楞寺的规模不断扩大,学经制度也日趋完善,确立了以显密二宗为主,医药、历算、词章、音韵、书法声明、雕版、印刷、绘画、歌舞等为辅的学习体系。第三世嘉木样时建成医药学院。第五世嘉木样时又建喜金刚学院、续部上院,并扩建各种佛殿。经300多年的兴建和发展,拉卜楞寺成为一个具有6大学院,48座佛殿和昂欠(活佛住所),500多座僧院的庞大建筑群体,是藏传佛教格鲁派最高佛教学府之一,誉为 “世界藏学府﹒中国拉卜楞”。

解放初,拉卜楞寺共有僧众3424人,其中活佛68人。1958年后,拉卜楞寺只留活佛7人,僧人166人。 1961年,拉卜楞寺被列为甘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62年拉卜楞寺僧众达1200多人。10年动乱中,拉卜楞寺的建筑、文物等遭受极大破坏。1982年,拉卜楞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拉卜楞寺成立了甘肃省佛学院。

拉卜楞寺有经堂6座,大小佛殿48座。其中七层楼1座,六层楼1座,四层楼4座,三层楼8座,二层楼9 座,鎏金铜瓦顶4座,绿色琉璃瓦顶2座,嘉木样大师及各大昂欠的藏式楼房31座,各大昂欠活佛府邸31院,吉哇(总管)院6所,大厨房6所,印经院1所,讲经院2处,嘉木样大师别墅2处,经轮房500余间,普通僧舍500多院,共占地面积达1234亩。整个建筑气势雄伟,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堪称安多地区第一名刹。

80年代落实宗教政策后,拉卜楞寺经历年脩整,法幢重光。现主要有弥勒佛殿、释迦牟尼佛殿、狮子吼佛殿、宗喀巴殿等二十余座佛殿,以及六大学院等建筑群体。其建筑形式分藏、汉、藏汉混合式三类,鳞次栉比,金碧辉煌,气势宏大,这些建筑可分为石木结构和土木结构两类,外石内木,有“外不见木,内不见石”之说。建筑形式有藏式,汉宫殿式和藏汉混和式。

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宣传矩阵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