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老师开示:佛说十二因缘

[佛学基本知识] 发表时间:2023-08-06 04:08:09 作者: 阅读次数:
老师开示:佛说十二因缘

佛陀教导十二因缘,此文很重要,大家应仔细阅读,以明白十二因缘的智慧,才能落实觉醒革心之修学方向:我们为什么会有生死?人的生死是由什么原因来演化的,使得我们无法停止呢?就好像一棵树依靠根来滋养,那么生死轮回的根在哪里,是靠什么滋养,我们才会不断地生了又死,死了又生呢?

佛陀最初说法,说的就是十二因缘,它不但说明了造成生死轮回的原因和根本从何处发生,也提出了解脱生死轮回的方法。就好像捉贼要知道贼在哪里,我们要解脱生死,就要知道生死根本在哪里。佛陀告诉我们,众生生死轮回的根本,是由于十二因缘的生灭流转。因此,若要解脱生死束缚,要从观十二因缘还灭,也就是让它不再生灭才有可能。

什么是十二因缘?

无明:无明就是不明白法界的真相,而起了迷惑。就好像我们睡前一念还醒着,后一念迷糊,就脱离现实,进到梦中的虚妄世界里。

我们不明白法界真相已无量世,可说无始以来就如此。行:由于不明法界的真实,所以对虚妄的假相起了执着和欲求,起身、口、意种种造作的恶业。识:这些业的力量,都藏在我们第八识“阿赖耶识”中。阿赖耶识如仓库、如计算机总机,我们根据阿赖耶识中所藏诸业的善恶,而堕入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或天、阿修罗、人三善道。名色:初入胎时,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尚未形成,只有精神和物质。六入:在胎内长成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并具有接触、接受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的能力。触:出生后二、三年,开始接触世界。受:由于有触,就开始有苦乐的感觉。爱:对苦的感觉厌恶,想要舍弃;对乐的感觉则爱着,想要追求。取:为了取得所爱的人、事、物,如财富、名利、权位等,而在身、口、意起了种种追求造作,就此又种下种种恶因,所谓“受即是苦”。有:由于追求取得,而又造下种种善恶的业,纳入阿赖耶识,成为再投胎、轮回、生死的因(种子)。生:阿赖耶识就像仓库一样,储藏了我们善恶业的种子。这些业就是一种无明执着的力量,推动我们在此生死亡后,再去轮回投胎,继续另一生,如此不知何时才能休歇!如果恶业太重、不学佛、不知忏悔,连入人胎也很困难,多数的人都入了鬼、畜、地狱道。有一次佛陀的弟子请示佛:“人死之后,能再为人者有多少?”释迦牟尼佛以指甲划地,说:“人死之后,堕恶道者如大地土,得人身者如爪上泥。”各位有把握自己是爪上泥吗?老死:由于生的业力被追求造作的生灭取舍所耗尽,所以色身又会衰败老化;而在生的业力耗尽时,就会死。但是如前所说,由于在生时所造的业,使得死又是新的轮回开始,永无穷尽。

以上是十二因缘的生相。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十二因缘是由无明而衍生出来,成为众生生死不已的根本。要断生死的根本,而获得解脱,就要明白宇宙法界的一切现象原来是由于因缘所成,如梦幻泡影,哪里有什么可以追求造作、分别爱恶取舍的呢?这就是“明生死本”,也就是明白从十二因缘锁链中解脱的方法。

所谓“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灭。”也就是说,只要破除无明的愚痴,就不会再起心执着和欲求,所以行灭。只要无明灭,其余十一支都不得不灭的。密宗华藏祖师说:“修行之道无他,唯有革心而已。”(注:语出一九七七年华藏祖师在香港诺那精舍的开示——发菩提心义诀。)

以上十二因缘由密宗上师开示,老师也赞叹礼敬学习,分享给大家以协助进步成长!

珠辉玉映: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复作是念。三界所有唯是一心。如来于此分别演说十二有支,皆依一心如是而立。何以故。随事贪欲,与心共生。心是识,事是行,于行迷惑是无明。与无明及心共生是名色。名色增长是六处。六处三分合为触。触共生是受。受无厌足是爱。爱摄不舍是取。彼诸有支生是有。有所起名生。生熟为老。老坏为死。

——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第三十七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四3

解脱菩萨,而白佛言。尊者。一切众生。若有我者。若有心者。以何法觉。令彼众生出离斯缚。佛言。善男子。若有我者。令观十二因缘。十二因缘本从因果。因果所起兴于心行。心尚不有何况有身。若有我者令灭有见。若无我者令灭无见。若心生者令灭灭性。若心灭者令灭生性。灭是见性。即入实际。何以故。本生不灭本灭不生。不灭不生不生不灭。一切诸法亦复如是。

——金刚三昧经4

无相法品第二

恭录自《破茧而出的智慧精华版》之[上]拈花微笑P30-34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