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索达吉堪布:恶语伤人恨难消

[佛学基本知识] 发表时间:2023-08-18 04:07:24 作者: 阅读次数:
索达吉堪布:恶语伤人恨难消

索达吉堪布曾开示道:“利刀割体痕易合,恶语伤人恨难消。用利刃割伤身体,伤痕容易愈合,而用恶语伤了人心,别人就会一直不忘、耿耿于怀。”

在与别人的沟通交流中,有些人说话随便,有意无意置别人于尴尬的境地,结果还拿直爽作挡箭牌:“我一向都是有什么说什么的,这才是真性情。”倘若别人面露不悦,他马上又会补充说:“我是为你好才这么说的,换做别人还懒得说你呢。”

当然,如果完全以利他心说别人的过失,就不算是真正的扰乱别人的心,就像父母因为爱而责备自己的孩子一样,也许当时孩子心里会不高兴,但这些批评确实能帮助孩子成长。

但问题是,普通人在谈论别人过失的时候,潜意识里一般会带有嫉妒、傲慢、歧视、打击等负面情绪,名为“帮助”,实则是谩骂、侮辱和诽谤。

此外,以善心说恶语也是不对的,真想帮助别人就应该采取委婉的方式,尽量不要伤害别人的心。例如,虽然一个人位高权重,经常能给下属带来名利地位,但如果他经常大发脾气,伤害下属的身心,最后下属不但不会报答他惠施名利之恩,反而生起反叛嗔害之心将他杀害。翻开一些史料,可以发现有许许多多这类事件:世间的一些大人物,往往因自己的口舌不能克制,而导致下属的反叛,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

益西彭措堪布说:“如果有什么就能说什么,天下凡夫都是有过失、有缺憾的,是否以直爽,从今天至未来际,把每个人的过失都应揪出来说一遍呢?三界凡夫都是业障病人,对待病人的方式是要去悲悯疗治,而不是对他伤害攻击。”生起菩提心的人不会伤害任何众生,不管语言、行为、心里作意都要饶益有情,根本不会做损害有情的事情。所以,在菩萨道当中,我们应尽心尽力地利益别人,哪怕用眼睛看别人的时候,也不能怒视、斜视,跟别人说话的时候也不要说伤人的语言。

佛世的时候,有一位长者的妻子,怀孕之后,身体就臭秽不堪,谁也不愿接近她。她满月生下一个孩子,皮包骨头,身相瘦弱憔悴,非常难看,而且这孩子身上沾着粪便。他长大后,不愿意呆在家里,而且贪嗜粪便,父母和亲友们都很厌恶,不愿意见他,后来他被逐出家门,在外流浪,以粪便为食。为什么他会这样颠倒异常呢?也是受业力支配,他也是不自在的。他的前世因缘是这样:

往昔拘留孙佛时代,他出家做一所寺院的住持,当时有几位施主供养僧众洗浴,洗完后再用香油涂身。僧众中有一位阿罗汉,住持一见他就起嗔心,恶骂他:“你一个出家人还以香油涂身,这和用人粪涂身有何差别?”阿罗汉听后对他生起怜悯之心,就在他面前示现种种神变。住持当时就忏悔罪业,以恶口业力,他在五百世中,身体常常臭秽,人都不愿意接近他。在对阿罗汉说“和人粪涂身有何差异”时,他的心中就已落下相应的印象,因缘聚合,果然显现身体臭秽、贪吃粪便的恶相。一切都是心作心显,口里如是说,心中如是分别,就会如是现前。这是依他起无欺的显现。

恶言粗语、诽谤挖苦等尖酸刻薄的语言一出口就如利刃一般能伤人,不要说对自己的亲人,即使对仇敌也不应说。《格言宝藏论》里讲:以善心说恶语尚且不应理,则于嗔等烦恼恶意中伤他人又何堪言?说恶语的过失无穷无尽,其中之一即是速时感受他人恶语的报复。一般的人说恶语会致使彼此成为仇人;对怨敌说恶语则会使怨仇加深。心不堪忍者,谁都不悦恶的伤害,因此你的恶口一开,对方马上会如数“还击”。

身体上的伤痕可以恢复,但被恶语攻击后,在心灵深处留下的创伤却是无形而难于恢复的。俗话说:“利剑割体疮犹合,恶语伤人恨难消。”假如某人在大庭广众之下被恶语中伤,其脸部立即呈现不悦之色,性情暴烈者当场便会 “以牙还牙”。有的人虽然不会及时还击,但也会闷闷不乐,愤恨于心,甚至耿耿于怀乃至终生。古人言:“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比如你没有偷东西,但别人一口咬定是你偷了,或自己没有诽谤上师三宝而别人硬说诽谤了……这时真正能安忍而住的人极为稀少,在此情况下结成的仇恨也往往是最难化解的。比如有位六旬老人吃斋念佛虔诚至极,一日,她远嫁外地的胞妹回乡探亲,老居士闭门不接见。原来年轻时代,其妹曾骂她为狐狸精,害死了父母,并告诸乡邻迫其背井离乡多年。直到她临终时仍摇头不愿再见这妹妹。所以佛陀教导弟子“时时言语要平和”,阿底峡尊者也讲:“设使目见他人时,当说温和诚实语。”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