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深信业果,走出困境

[佛学基本知识] 发表时间:2023-11-03 04:06:40 作者: 阅读次数:
深信业果,走出困境

最近在学习“深信业果”的章节,通过学习,我解开了自己在工作中持续了近三年的困惑与焦虑,在此想分享给大家。

自从2017年公司产品的一场事故过后,我和我的团队就陷入了低谷。这支曾经在公司辉煌一时的团队,曾经因为业绩优、规模大、人心齐而令我引以为傲的团队,在这两年饱经挣扎、申诉、坚持和背叛,如今已经日渐凋零。

一直以来,我把所有问题归结为公司领导的不作为、不担责,把所有怨气都指向公司,气撒不出去,只好郁结于心。从去年年底至今,我一趟趟地往公司本部跑,却又一趟趟地无功而返。我也试图用所学的佛法智慧来解决,于是,我似乎能接受了,不执“团队”“业绩”为“我”,接受无常。心是能放下一些,但是并不能真正得以解决和改观。

直到学到最近的章节,我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最近刚刚通过重重检疫,再次来到公司本部所在地。独自在宾馆房间学习法义,看到不善业招感的种种等流果,再结合十不善业的内容,我突然意识到,今天我所经历的这一切,都是自己过往种的不善因感召来的!

当年为了业绩,我曾投机取巧,放弃对市场的精耕细作,暗中鼓励“串货”,造下“不与取”的业;当年为了度过危机,我曾一次次向团队轻易许诺,结果却又一次次地无法兑现,透支了大家的信任,造下妄语的业;更不要提自己业绩好时目空一切,慢心爆棚,陷入低谷时又怨天尤人,满腹嗔心……

凡此种种,真是不胜枚举。究其根本,无非还是贪心作祟,贪财富、贪业绩、贪名誉。一念贪执,把正常的进取变成了粘著,把自己所有的成就感、幸福感都维系于此。一旦出现问题,我就无法接受,牢骚满腹,造下嗔恨的业,人也随之消沉萎靡,以这样的心境处世,再次招感各种对境,越陷越深,无法自拔。业果真实不虚,诚不我欺啊!

再深入地思维,我当下的境遇是我在人道中所承受的等流果和增上果,而无始以来造作的黑业,让我在三恶道又沉沦了多久呢?

我承受了多久的异熟果报,才有机会投身到人道,继续承受这样的果报呢?我的嗔心、贪心、无明是仅仅这一世才有的吗?无始以来的贪嗔痴又给我的生命带来多大的过患呢?细思极恐啊!

意识到曾经造作的不善因给自己带来的痛苦和焦虑,让我看到了不善业的过患如此之大,我立即生起决定:我要改变过往对这件事情的认知和态度,要从善因上着手,去改变业力的走向。

这次回公司,是集团领导亲自集中处理遗留问题。我不再执著于功过得失,放下怨气;不再推诿,实事求是;不掩过、不饰非,如实地陈述了所有问题。我坦诚地检讨自己的过失,承担该承担的责任,终于赢得了集团领导的信任。所有的问题都得到了澄清和确认,问题的根本解决指日可待,整个团队也看到了希望。

回想当时在会议上,面对投影上满满的十几家客户,涉及五年来的业务、账目,我整整说了两个多小时。而在座领导们的态度,也从对立、怀疑,慢慢过渡到了理解,直到赞许。信言的力量当下显现,让我真切地看到了种善因就能感得乐果。

再次回顾两年来的经历,不由得感慨:守护身语意、防护不善业是多么地重要。否则,一时的投机取巧也许会赢得暂时的利益,但业果真实不虚,总会受报。

虽然我在公司层面上解决了遗留问题,但怎样在团队重拾信任,打造向心力,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由此,我想到了自己的发心。前几年为了提升团队素质,我曾设法请人培训;为了规避风险,我曾想过用奖金给大家买保险。然而,怎样才是真正地利益大家呢?我再次回到学习内容中寻找答案。对,我们是同事,也是我要修菩萨四摄法中“同事”的对象啊!作为一名领头人,又是有着十几年经验的老业务员,我应该与大家分享我的经验、时间、资源,尽己所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与大家共同攻克难关。

放下对利益和名誉的执著重塑团队的氛围,愿自己能真正大力具足,从每个当下的善因上去努力。也祈愿未来因缘成熟,能够带领大家共同学习智慧文化,远离贪嗔痴,一起防护不善业,共同成长。有了真正利益大家的发心,团队有了共同的认知和文化,才不会再走上歧路,也就能最大程度地避免不善业带来的苦果了。

愿我和我的团队,都能从这次经历中吸取教训。愿以后能共同积累善业,也愿每一份在善因上的努力,都能够利益到公司和客户,利益到更多的人。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