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浅谈人生八苦:生苦(一)

[佛学基本知识] 发表时间:2023-11-08 04:03:20 作者: 阅读次数:
浅谈人生八苦:生苦(一)

六道轮回是古印度婆罗门教的世界观,后来释迦牟尼佛出世,随顺此世界观用以度化世人断诸烦恼永离生死。六道表示因造作善恶各种业(行为、语言、思想皆称为业)而带来的六类果报,并随顺当时世界观称轮回至某一道为“生”,离开某一道为“死”。众生依此断恶修善得真实利益。随着众生的烦恼逐步减轻智慧得以开启之后,才在《中阿含经》、《入楞伽经》、《众许摩诃帝经》、《频婆娑罗王经》中开启真实法义。

所谓六道者,一曰“天人道”(化生可为神),二曰“阿修罗道”(魔),三曰“人道”(人),四曰“畜牲道”,五曰“饿鬼道”,六曰“地狱道”。“天人道”又分为“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后三道又称“三恶道”。然在六道中,却以“人道”为中心,因人心的善恶观念而随心(七情)所欲(六欲)的去追求,造成报果。

所谓“七情六欲”,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感情的表现或心理活动;六欲是指眼、耳、鼻、舌、身、意的生理需求或愿望(一说为求生欲、求知欲、表达欲、表现欲、舒适欲、情欲)。

人道总是苦乐参半,知其乐,忘其苦,明其心,苦其志,追其型,忘其意。所说,所想,所做,所为,所用,所弃,所喜,所怨,所忧,所虑,皆为人之五行,心志之所发。那么人生百味有多少是苦的?生老病死,爱恨情仇,悲欢离合,阴晴圆缺,坎坷迷离,伤痛落失,众叛亲离,流离失所,凡此种种都为苦之表象,看看佛教所说的人生八苦,了解人之痛苦之源。

《大涅盘经-第十二》:八苦乃众生轮回六道所受之八种苦果,为四谛中苦谛之主要内容,佛曰:“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五阴即是五蕴,由色、受、想、行、识五种因素集聚成身,如火炽燃,如冰刺骨,生灭变化无常,盛满各种身心痛苦,前七苦皆因此而起。

翻译一下: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生苦】

指报分之时所产生的苦痛。

《五王经》以识支到出胎是为生……

《涅盘经》则分为五位∶

1,初出是受胎之初,系识支之位;

受胎:谓识托母胎之时,在母腹中窄隘不净。

2,至终是色心具足之时,系名色支之位;

种子:谓识托父母遗体,其识种子随母气息出入,不得自在。

3,增长是名色增长,为六入之位;

增长:谓在母腹中,经十月日,内热煎煮,身形渐成,住在生脏之下,熟脏之上,间夹如狱。

4,出胎;

出胎:谓初生下,有冷风、热风吹身及衣服等物触体,肌肤柔嫩,如被物刺。

5,种类生,指出胎后到老死之间,运运刹那新起,或人生而有贫富、贵贱、男女、丑端等差别。

种类:谓人品有富贵贫贱,相貌有残缺妍丑等。

此五位常为众苦所依止,故称生苦。

我第一时间会想到关于“生”的词句是:“生有何欢,死又何惧”,大有革命志士的气魄。但是人世间怎简单一个“生”与“死”可以说清道明……,什么是“生”?为什么而“生”?

生(百科:shēng),象艸木生出土上,人以纵生,贵於横生。

我们因为父母爱的力量、父母的欲望,而合成了我们这块肉身。古代典籍《礼运》中有记载:人以纵生,贵於横生。我们“人”这块肉肉,是以纵向降生于世的(竖式分娩不包括手术型的剖腹产),以此区别于横向出生的动物。

“……按禽、兽、艸、木皆天地所生,而不得为天地之心,惟人为天地之心,故天地之生此为极贵。天地之心谓之人,能与天地合德……”这是我们人与生俱来已具备灵性、具备高等意识的明显特征,是为人的“性”。

这算是“生”的文化来源,可是我随便问了身边的人,“人为什么要活着?”,恐怕没有人能立即回答这个问题,也许稍加思忖后会有不同的答案。

有人会说是欲望,对权力的欲望,对金钱的欲望,对物质的欲望,对美色的欲望,对知识的欲望……;

也有人会认为是恐惧,对死亡的恐惧让人活着,这可能就是古代方士不断研究长生不老药的起因吧……;

有人会说活着就是过日子呗,一天一天,一年一年就这样了,看着子女成长……;

……

突然有人向我说到“生老病死……人生八苦”的时候,当时没有细想太多,只是觉得总结得非常精准,可谓一针见血。独坐窗前,听着张碧晨《梦幻诛仙》,“今日饮一杯愁滋味不醉不归,明日城门外任谁来刀山火海,世人说什么正邪两派,你的手我也不会放开,今生爱一回恨一回是是非非,来世若再会还与你双双对对……”,突然间也让我陷在这个问题里不可自拔……

(待续……)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