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泰北玫瑰清迈,寺庙游玩攻略,宁静惬意的夏日之旅

[佛学基本知识] 发表时间:2023-11-12 04:07:43 作者: 阅读次数:
泰北玫瑰清迈,寺庙游玩攻略,宁静惬意的夏日之旅

清迈(Chiang Mai)是经济仅次于曼谷的泰国第二大城市,素有“北国玫瑰”的雅称。历史上曾长期作为泰王国的首都,小城内至今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历史和文化遗迹。

来清迈旅游,最大的感受就是这里浓厚佛国气息。清迈城区面积只有首都曼谷的七分之一,但城中却散布多达300座寺庙。

漫步在小城的大街小巷中,各式金碧辉煌代表着泰北灿烂历史文化的古老寺庙和佛堂随处可见、四处都弥漫着洁净、和善的气息;让人心情无比舒爽的安静。

充满传奇色彩的双龙寺

泰国被称为“千佛之国”,来旅游自然免不了去各种寺庙参观。我们是自由行,所以玩得比较随意,泰北打卡第一站就是充满传奇色彩的双龙寺。它位于素贴山,是一座由白象选址、皇室建造,充满传奇色彩的庙宇。

在清迈大学北门口坐双条车即可沿着十八弯的山路上山,拼车价每人是80泰铢。

素贴山是海拨2000多米,气候凉爽,是著名的避暑胜地。山林葱葱郁郁,森林覆盖率极高。我们的目的地双龙寺就在素贴山山腰间。

刚下车,就能看见一个周身染着金漆的大佛。估计应该是寺内某个高僧的雕像吧。爬过一段两旁均雕有金龙的山路后,就到双龙寺了。

除鞋入内,发现与平常看到的庙宇有很大的不同。这座泰国寺庙内的收藏的金器真是刷新你的眼球,有非常多金碧辉煌的佛像和内饰。富丽,奢华,这些艺术品设计精美绝伦,每个细节和内涵都让人为之赞叹不已。

我们参观的时候正好遇上蓝天白云的好天气,金碧辉煌的寺庙在蓝天下格外雄伟壮观。

在主殿后方设有观景台,在这里能俯瞰整个清迈市区的景色。

听导游介绍,一代歌后邓丽君当年就是在素贴山上看到了清迈,才创作出红遍海内外的名歌《小城故事》。

走进契迪龙寺,感受岁月沧桑

清迈的寺庙相当密集,古城里有300多座风格各异的寺庙,走几步就是一座。

相比清迈古城众多的寺庙,契迪龙寺算是最为特别,也是等级最高的寺庙的一座,它始建于1411年。属于典型的兰纳风格。

寺中央的大佛塔是该寺主体建筑,它融合了兰纳、印度、斯里兰卡多种风格,大佛塔三面斜坡,一面阶梯,1545年历经了大地震的损毁之后,佛塔顶端一夜之间坍塌损毁,但现在依然是清迈城中最宏伟和最高的建筑。

南侧的墙上有6只大象雕塑,有5只是后来修补上的,最右边砖砌成那只才是真的。

两条那迦龙守护在大佛塔前的阶梯两旁(在印度教中那迦龙是一种传说中的动物神之一,这种生物的外表有五个个头,是主管水的神,跟我国的四海龙王差不多)。

在佛塔后面有两座殿堂,每座殿堂中间的玻璃橱窗内都端坐着身披袈裟的高僧蜡像。

供奉蜡像的高僧供人瞻仰。

寺庙大殿内保存着兰纳时期珍贵的壁画和雕像文物,从这里可以了解兰纳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

兰纳是泰国历史上控制泰北地区的王国,也是泰国最早的一个强大政权,

14、15世纪在泰国、缅甸边界显赫一时。兰纳王朝的黄金时期约为公元1355年至公元1525年。

作为兰纳王朝的故都,清迈拥有大量古老遗迹。当年的绚烂的王朝遗风,如今在清迈还可窥见一斑

寺庙内的和尚化缘雕塑。

地标建筑,塔佩门

清迈古迹址除了契迪龙寺,还有一个清迈象征性的地方,那就是塔佩门。

塔佩门是清迈古城所遗留下来的唯一遗迹,古城于1296年所建成。清迈古城建成时,用红色的砖块相砌而成的围墙足足高达两米,非常气派。可惜由于经历风雨和岁月的沧桑,雄壮的清迈古城只留下那道大门。

塔佩门下面有许多的鸽子,晚上艺人们喜欢在这里唱歌表演;夜晚漫步于此,听听土著们的原创泰国音乐,非常有情调。

清迈的夜市

清迈规模最大的夜市,从塔佩门起,横贯古城直到帕辛寺,将近1公里,一站式吃喝玩乐。夜市从衣服到各种创意手工艺品啥都有,但美食仍然是最受欢迎的。

夜宵我们点了本地SINGHA啤酒,点一些当地小吃,新鲜水果和海鲜烤串,大饱口福的同时又感受到最原始最纯粹的泰北小城生活气息,十分惬意。清迈相比曼谷的时髦,热情的芭堤雅,海风恣意的普吉岛,它属于一座近乎于时间静止的宁静小镇。没有嘈杂的人声,没有过多欲望的祈求,所以是心灵最好的安歇之地。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