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佛学基本知识] 发表时间:2023-11-17 04:07:44 作者: 阅读次数:

汉传佛教的僧人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素食、独身、僧装,这也是我们汉传佛教的最大特色。在汉地,一个出家人又是喝酒吃肉,又是有家有室,身着俗服的话就不像是一个出家人了,虽然你也剃发染衣,甚至看起来比真正意义上的出家人更具僧相,也是不行的。有法师将出家分为了职业和信仰两类,惭愧的是:我最初的出家也是一种职业的出家。那时我对出家的窟义并不了解,只是知道做佛事有钱花。直到我来到佛学院学习了佛学知识之后,才渐渐的了解了出家真正的一些内涵,或者说是出家的意义所在。当了解这以后,我觉得自己有义务将它转告给其他的一些和当初的我一样的道友们。

凡事没有个规矩也就成不了方圆,但眼下佛教内部的人对于五戒、十善能够很清楚地了解其开、遮、持、犯的人并不多,能够持清净的就少了,可谓是世风日下,但这又是现实的状况。在当前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在我们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耍太极——推卸责任,大家都是出家人,有话尽可敞开说,勿庸忌医讳疾,我也无意要批评谁,只是想探讨清楚我们的问题究竟出在那里。

弘扬佛法需要有一种舍我其谁的大气势,犯了错又如何?我们都是凡夫,只要改了不就成了!再说了犯错误不是我们的初心,只是因为我们对于这方面的了解还不够,所以出家人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通过对戒法这方面的学习使我们的行为做到有规可循有矩可蹈,正气自然就弘扬开了,正法也必然能久住于世。将戒足扎稳之后,将来无论是弘宗还是演教,都能够走得很踏实,很自在。教内有个说法叫“身安则道隆”,若能严净毗尼,又岂只身安,、心也随之而安了。用这种心态来学佛,我们就有绝对的信心能够成就,当下就能自利利他。从最低限度上讲持戒也能够保证我们的人身不退,来身还有再闻佛法的机会。教理若不能学到通达,参禅如不能开悟,这些人又不曾严守戒律,只怕与凡夫无异了。

地藏经》云:“无常大鬼,不期而到,冥冥游神,未知罪福。”于生死份上任你有盖世的才学也不关乎解脱半点,无数人经历过的悲剧又将在你的身上重演。

现在有些法师很喜欢广度弟子,好乐门徒强盛,讲排场、重气派,怎么热闹怎么来,置“度人法”于不顾,丝毫不加简择。结果名气很大,也果然很有些气派,这个也是法师的弟子,那个也是法师的弟子,但个中良莠不齐,鱼龙混杂,这也是佛教走向衰退的一个原因。他们当中我相信有一小部分还是不错的,但大部分怕就不能够明白出家的真正的内涵了。那些发心不正确的自是不必再提了,茫茫苦海,回头的浪子又有几人呢?关键是一些发心正确的和刚开始不知道发心的人也在渐渐地随波逐流去了。正义的力量正在减小,堕落的队伍还在扩大,佛教的命运笈笈可危。所以我想对广大的已为人师,或者是将为人师的法师们提一个善意的忠告:当你们在将度弟子的时候,请想一想他人子弟的命运和末,来就全掌握在你的手里啊。你可担当得起这个因果债,这样的善人可做不得,请法师们慈悲,为佛教的未来简择一下。

有些出家人的发心还是正确的,要不怎么说“初发心便成正觉”呢?随着我们学佛时日的增长,一些不必要的“智慧’随之而来,又有所谓的“学佛三年,佛在西天”之说。由此可见我们由初发心到成正觉这段漫长的时间,我们自身修行的道路上重要的就是保护初发心不失,我们不退初心只有对佛法常怀好乐之心才能做到,可对佛法的好乐如果没有宿世的善根,又不按戒法踏实地去做,又怎么可能做到呢?

戒律本是我们全体佛子的公共必修课,无论你是在家居士,是出家僧人,不论你想弘传教典,还是想悟彻宗门,都需要学习和严持戒律。但部分僧人对于戒怯的开、遮、持、犯等不了解,有入愿意学,但到哪去学呢?全国的律道场有几个呢?怎么能满足这么多人学习的要求呢?一些师父们整天义很忙,有些师父自己对戒法还不了解,又怎能叫他按照戒律要求去教导徒弟。这是我给学习和弘扬戒律的法师们提的问题,希望法师们能兴大慈悲,普及戒法,使群生尽沾戒法利益。对于戒条,我没有什么发言权,我却急于表达我心中对戒法的崇敬,使广大的道友们同沾些法喜。

自从接触戒律学这门课程,我就产生浓厚的兴趣,总想能为弘传佛教的律法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辜负法师对我们的—番苦心教导。所以不顾浅薄写小文略尽我的弘扬戒法的绵帛之力,以期抛砖引玉、还请大家批评指正。(信息来源:摘自《灵山海会》)

编辑:明蓝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