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法华经品题略解—常不轻菩萨品第二十

[布衣百姓] 发表时间:2023-11-21 04:05:27 作者: 阅读次数:
法华经品题略解—常不轻菩萨品第二十

常不轻菩萨品第二十

此品引信毁罪福,乃证劝流通。菩萨内怀不轻之解,外敬不轻之境。(是世界悉檀意)身立不轻之行,(为人)口宣不轻之教,(对治)人作不轻之目。(看待)第一义悉檀。不轻之解者,法华论(西竺世亲菩萨著,后魏菩提流支译)云,此菩萨知众生有佛性,不敢轻之。佛性有五:正因佛性,通亘本当(通于迷悟因果)缘了二因佛性,种子本有,非适今才有。(还约性德以明二因。以对新熏,戒修得故)果性,(菩提)果果性。(涅槃)定当得之。决不虚也。了因至果,转名菩提。缘因至果,转名涅槃。又性德三因,至果之时,了名三种菩提(真性菩提、实智菩提、方便菩提)缘名三种涅槃(性净涅槃、圆净涅槃、方便净涅槃。)是名不轻之解。将解以观人,彼亦如此,是名不轻之境。敬此境故,(故往礼拜)名不轻之行。宣此语故,(汝等皆当作佛)名不轻之教。昔毁者(骂菩萨比丘者)以此目人(呼之为常不轻)今经家以此名品,此因缘释也。

约教者,藏通二教,不诠(解)中道佛性。别入通,通含别,明二种人有佛性,三种人无佛性。(皆是不了义说)别教但知有正因佛性,不说有缘了佛性,况知有果性,果果性耶!今云,汝等皆当作佛,具有五佛性故,即是开显圆教*轮也。故见实三昧经云,佛为父王说,一切皆是佛。王问,一切众生即是佛否?佛答,若如实见众生,于其即是佛。今类推此语,若不如实见佛,于其即非圣。譬如初学射的,(箭靶)多不中,少中。若以地为的,无往不中。若分别贤圣,就会有那个是,那个不是。如实观之,(谓以诸法实相观之)即是佛也。

本迹者,本已成佛,久远久远。中间垂迹。复于威音王世,为常不轻。流通本迹四一,化度众生。四一者,(理一,即中道一实相之理也。文云,诸佛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为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知见,即理一也。行一,行即所修一乘之妙行也。文云,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又云,诸有所作,常为一事。事即是行。故名行一也。人一,人即所化众生。但为教化菩萨,成就佛道故名人一。教一,教谓圆顿妙教,即一佛乘也。文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故名教一也。)今又垂迹,示成正觉,番番化度无尽,威猛大势之力也。

观心者,苦即正因佛性,惑即了因佛性,业即缘因佛性。了因,即果佛性。缘因,即果果佛性。

又三因至果,即转名三菩提三涅槃。故即以性德三因而为果性及果果性。一念具足三因五因,不纵横,不一异。一切众生,无不皆然。常作是解,即是常不轻菩萨也。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