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我来告诉你什么是佛教不二的智慧!

[初识佛法须知] 发表时间:2024-04-11 04:06:12 作者: 阅读次数:
我来告诉你什么是佛教不二的智慧!

我来告诉你什么是佛教不二的智慧?

有人说:“转识成智,说的就是把无明烦恼转成菩提智慧。真心本来面目非识非智,但是可以现识现智,识智不二啊。 无明实性即佛性。这句话是正确的。真心本来面目随杂染因缘显示无明妄想;真心本来面目随清净佛性显示万德庄严。佛性和无明实性都是真心本来面目所现。”

此人并且以此论断说“再看作者的解释:佛性里根本就不存在无明,假若无明出自于佛性,那么即使证悟了佛性,还是会存在无明。 作者不认同“无明实性即佛性”。而认为无明和佛性是对立的是不同的。那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再看作者讲“佛性是清净无染的,佛性是无“无明”的! 这两句话乍看没有问题,可是结合后面作者进一步的解释看出作者是佛门内部的外道,是不悟啥叫不二的无知狂徒”。

下面我来论证什么叫做不二,以及给予这些不明白所以然,还自以为是的人正确的解答!

转识成智是说“识”与“智”本来是二,不是一,需要转化,识才有可能成为智慧!转识成智不是说识本身就是智。因此说识智不二即是逻辑不清,对事物产生了认知上的混淆。先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咱们继续往下论证!

识虽然可以转化为智慧,但是识不是智,如果识是智,干嘛还需要转化呢?

真心本来面目既然非识非智,那就是说真心不是识不是智,真心可以与识智融为一体,也可以与识智背道而驰。

这只是证明真心可以与识智融为一体,可以通过智慧转化为一体,但是在没有转化之前,真心与识智并不是不二的。

心可以生出识智,这就譬如父母生了孩子,你总不能混乱的认为孩子就是父母,与父母就是不二的。但是父母和孩子的心虽不同,识智各异,但是佛性却是相同的。所以不二是指的佛性(也叫作如来藏真如自性)是不二的。

永嘉禅师说:“无明实性即佛性”,意思就是说无明的实性就是佛性。那么无明真的存在实性吗?若是无明有实性,则心经不会说“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佛性和无明如果都是真心所现,那么真心永远会在杂染之间徘徊,真心一会现出佛性,一会现出无明,真心就会一会儿升华,一会又会堕落,那么永远就会在杂染之间徘徊,这样的话,真心又怎么可能成佛呢?

诸多佛经都说:“去一分无明,证得一分自性”。这是从世俗谛讲的,不过这也是在说,无明和佛性(真如自性)是敌对的。无明是染因,真如自性是净因,岂能等同?

心经“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是从胜义谛讲的,是在讲在真如自性中根本就不存在无明,只有清净无染,圆满周遍,具足一切净因,而没有一切染因。这是在讲佛性的特点和属性的。

因此无明和佛性并不是不二的!佛陀是来指导我们证悟真如自性的,不是让我们把一切净因和一切染因认为是无二的。证悟了佛性,焉有无明存在?

譬如魔和佛的“佛性”是不二的,但是却不能说魔和佛是不二的!佛性没有差别,但是魔相和佛相却是有差别的! 无明由心所生,而佛性却是超越心而存在的,心只能证悟它,却不能毁灭它,也不能污染它。它是宇宙最初的存在,是不生不灭的,是清净无染的。

而无明由心所生,所以心能够毁灭无明,断除无明,证得真如自性(佛性)即可断除无明,即可证悟无无明亦无无明尽的境界了。

认为无明与佛性不二,就等于认为贪嗔痴与佛性也是不二。无明与贪嗔痴无异,如果认为贪嗔痴与佛性是不二的,那么就是十足的邪魔外道。肯定是对“不二” 产生了法执的邪魔外道,不二智慧是真如自性智慧。

只要与道相应的,都可以与佛性建立从属关系。

只要背道而驰的,都与佛性是相对的。

所以谈“佛性”,谈“不二”的时候,一切背道而驰的事物都不在话题的范围之内,因为不同属同质,一个与道相应,一个背道而驰,一个净,一个染,怎么能是不二的呢?

“烦恼即菩提”的意思是把烦恼转化没了就是菩提,如果还存在烦恼,就不是菩提。

因此烦恼本身并不是菩提,如果烦恼真是菩提,那就不需要再去转化烦恼了。

所以不要只会按照字义去理解别人的言论,要学会读懂别人所要表达的背后的意思!

佛陀所提倡的不二理论是用来辩证众生的佛性是不二的,并不是用来辩证众生是不二的。与佛性相应的,才能够论证其在胜义谛层面与佛性的不二性。与佛性背道而驰的,则不能论证其在胜义谛层面与佛性存在不二性。即我们不能论证贪嗔痴的实性是佛性,无明的实性即佛性,等等!

而由佛性发展出来的,都是与道相应的。而由无明、自私、欲望、发展出来的,都是背道而驰的。一分染因,一分净因,岂能等同?譬如“烦恼即菩提”并不是说染因即是菩提,而是说转化了烦恼,消灭了烦恼,即是菩提,若还有一丝烦恼,就不是菩提!并不是说菩提和烦恼是一体的,是不二的。

佛弟子不应该落于法执,不应该执着于不二理论,不二理论并不适用于一切法,所以不能广泛应用。几乎任何理论都有一个应用范围,若超出了其范围,即会演变为错误。

佛性即是不二理论依据,因为众生佛性是一样的,是不二的。

但是不能把这种理论广泛应用于一切辩证之中。如果把某些理论进行广泛性应用,就会犯一些低级错误,到了最后会把事物胡乱牵扯,搞得混淆不清。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