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念祖:截流大师谈信
◎ 截流大师谈信
我们首先引一段截流大师写的《劝发真信》文,劝大家发起真的信。这跟我们这个“信愿行”三资粮的第一个字是一致的,所以可以作为一个补充。 截流大师说:“念佛三昧,其来尚矣……虽曰功高易进,乃末世行人罕获灵验。”念佛三昧这个法门,由来已久。虽然大家都知道净土法门是易行之法,功效很高,很容易前进——易行法嘛,可是在我们现在这个末世,修行人“罕获灵验”,很少有人得到实际的效验。 何以故呢?大师说:“良由信愿不专,未能导其善行。”就是由于信和愿不专一、不专切。这样的信愿不足以引导这个善行。信愿行,信愿没有力量,引导不出这个殊胜的行——这个行就是要归净土,达到往生。信愿不足,这个行就生不出来了。 底下他又说:“苟无真信,虽念佛、持斋、放生、修福,只是世间善人。”一个修行人虽然是修行了,但是假设他没有真信,怎么样呢?虽然也念佛、也持斋、修种种功德,他只是一个世间上的所谓的善人,种的是些世间的福。大师说,他就“报生善处受乐”。所得的果报,就是来生生到三善道里受乐。 底下大师说的这个很切中要害。我们受乐的时候就必定要造业。很多人富贵,就因吃荤、宰杀生命这种种荒淫,造了多少的业啊!受乐时就造业,“既造业已,必堕苦”,造了这些恶业,恶业就引来苦果,就必然要堕到苦趣里面去。 “正眼观之,较他一阐提、旃陀罗辈,仅差一步耳。”这样念佛修福的人,来生受善报,受了善报就要享乐,享乐之后就要造罪,造罪就要堕苦处。所以以正眼来看,这样念佛的人和一阐提、旃陀罗来比,只是差一步。 一阐提,就是完全不信、没有信仰的人,这是要受恶报的;旃陀罗,就是屠夫,整天以杀为业,恶人。阐提不信佛,旃陀罗造恶,那么来生堕于苦趣;现在你念佛、持斋,但是没有正信,来生就受福,受福就造业,造业还是入苦趣。这和阐提、旃陀罗只差了一步,一个是来生得堕落,一个是再一次来生(下一生再下一生),只是这个旅途的前步后步,差了一步。 “如是信心,岂为真实?”像这样的信心怎么叫真实呢? 底下大师就说,“所谓真信者”,有三个内容。这就比蕅益大师讲的“六信”容易体会一些,只有三个内容。 “第一要信得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样一个平等的心,叫作正信。相信我自己的心和佛、众生,这三个没有差别,平等平等。佛的心、众生的心、我的心这三个是平等平等,众生也不低,佛也不高。我是众生,“我是未成之佛”;阿弥陀,当然是“已成之佛”。一个是未成,一个是已成,“觉性无二”。只是差一步,觉性并没有两样,平等啊! “我虽昏迷倒惑,觉性未曾失。”我现在虽然是在昏迷之中,愚痴、颠倒、迷惑,可是觉性未曾失,我的佛性没有丝毫的减少和损失,所谓不增不减,没有减。“我虽积劫轮转,觉性未曾动。”我虽多少劫就在轮转六道之中,可是觉性没有动摇。所以是“一念回光,便同本得也”。只要你一念回光,认识自心,那你就同你本来的觉性无二无别,所以与“本得”就相等、相同了。 这是第一信,相信自己本有与佛同等的觉性,因此你才能够念佛往生、成佛。“是心是佛”,本来是佛。 第二,就要信虽然是平等,但是我和佛来比,还是有差别,所以平等中有差别。有的人一听说自己跟佛平等,就不修了,无修无证,这又是堕落的一个原因。 要知道,在平等之中还有差别。所以天台宗把凡夫(也有佛性)和究竟弥陀(阿弥陀、释迦牟尼究竟成佛的这个佛),就是众生和佛之间的都叫作佛,但是有六个差别。这就是天台很著名的所谓“六即佛”。虽然是一而常六,虽然是六而常一,这个不可思议!这六个名称就是理性即佛、名字即佛、观行即佛、相似即佛、分证即佛、究竟即佛。 我们现在所谓就是佛,是理性即佛,开悟的人高一些,初悟的人是名字即佛,在第一个位次、第二个位次上。那阿弥陀呢?那是究竟即佛了。在平等之中,我们还要体会这个差别。我们佛性虽然没有二,跟佛是一样,可是位次、这六个位次就有天渊之别了。 所以大师说:“性虽无二,位乃天渊。若不专念彼佛,求生彼国,必至随业流转。”如果你不是真正地是心去做佛,一向专念,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必然还是随业流转,随着自己的业流转。 这是第二信,信我虽然是佛,但是现在只是理性即佛,是名字即佛。 第三,就要信我虽然是“障深业重,久居苦域,是弥陀心内之众生”。我虽然业障很重,在娑婆这个苦的世界里,可是我是弥陀心内的众生,我并不在别处,我就在弥陀的心内。
◎ 法语原文
念佛三昧,其来尚矣。自远祖崛起庐山,肇兴莲社,六时净行,遂成千古芳规。虽曰功高易进,乃末世行人罕获灵验,良由信愿不专,未能导其善行,以要归净土故也。 今既广邀善侣,同修净因,若非谛审发心,宁知出苦要道?凡我同人,与斯法会者,须具真实信心。苟无真信,虽念佛、持斋、放生、修福,只是世间善人,报生善处受乐。当受乐时,即造业,既造业已,必堕苦。正眼观之,较他一阐提、旃陀罗辈,仅差一步耳。如是信心,岂为真实? 所谓真信者,第一要信得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我是未成之佛,弥陀是已成之佛,觉性无二。我虽昏迷倒惑,觉性未曾失。我虽积劫轮转,觉性未曾动。故曰莫轻未悟,一念回光,便同本得也。 次要信得我是理性佛、名字佛,弥陀是究竟佛,性虽无二,位乃天渊。若不专念彼佛,求生彼国,必至随业流转,受苦无量。所谓法身流转五道,不名为佛,名为众生矣。 次要信得我虽障深业重,久居苦域,是弥陀心内之众生。弥陀虽万德庄严,远在十万亿刹之外,是我心内之佛。既是心性无二,自然感应道交。我之苦切必能感,佛之慈悲必能应,如磁石吸铁,无可疑者。所谓佛念众生,如母忆子。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也。 具如上真信者,虽一毫之善一尘之福,皆可回向西方,庄严净土。何况持斋秉戒,放生布施,读诵大乘,供养三宝,种种善行,岂不足充净土资粮?唯其信处不真,遂乃沦于有漏。故今修行,别无要术,但于二六时中,加此三种真信,则一切行履,无烦改辙矣。《净土警语 劝发真信》
(《再谈信愿行》,大通永利编辑组听校整理)
- 《阿弥陀经》全文念诵文字
- 白衣大士神咒全文
- 为什么晚上不能听大悲咒
- 62条人生妙言妙语,帮助你
- 超度经文往生咒全文
- 准提咒功德及妙用求财
- 长寿佛心咒注音
- 诵大威德金刚咒的感应
- 药师佛心咒正确念诵的方法
- 六字真言作用和功效
- 普贤行愿品全文诵读含仪轨
- 简单的清心咒口诀
- 准提咒手印全图
- 六字真言的作用和功能
- 金刚经四句偈语解释
- 普贤行愿品全文念诵仪轨
- 普门品念诵的正确方法
- 大悲咒原版30分钟mp3
- 准提咒回向文大全
- 准提咒全文正确注音
- 准提咒全文拼音版
- 天眼看持准提咒人
- 财神咒念诵108遍
- 心经可以随便抄吗
- 在家诵地藏经正确仪轨及回
- 道家静心咒原文
- 楞严咒快速记忆法
- 准提咒晚上不能念
- 什么是绿度母心咒
- 家里播放普庵咒的禁忌
- 诵金刚手菩萨圣号的感应故
- 宝箧印陀罗尼咒21遍
- 摩利支天咒手印图-摩利支天
- 女子在家念地藏经注意事项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 佛经静心咒全文念诵
- 《金刚经》全文-金刚经原文
- 千万不能在家放大悲咒
- 读诵《金刚经》好处很多很
- 地藏菩萨心咒108遍
- 药师山·紫虚居士:谈对佛
- 药师山·紫虚居士:谈物质
- 药师山·紫雲居士:《大方
- 药师山·紫雲居士:五方佛
- 药师山·紫雲居士:佛寺建
- 药师山·紫雲居士:佛说五
- 药师山·紫雲居士:修行学
- 药师山·紫雲居士:大日经
- 药师山·紫雲居士:大毘卢
- 药师山·紫雲居士:大毘卢
- 药师山·紫雲居士:大毘卢
- 药师山·紫雲居士:大毘卢
- 药师山·紫雲居士:大毘卢
- 药师山·紫雲居士:寿生经
- 药师山·紫雲居士:浅说净
- 药师山·紫雲居士:维摩诘
- 药师山·紫雲居士:维摩诘
- 药师山·紫雲居士:药师如
- 药师山·紫雲居士:认识佛
- 药师山·紫雲居士:龙王兄
- 药师法门之功德利益与实践
- 药师法门心得及释疑
- 药师法门最殊胜,最值得提倡
- 药师法门的秘密
- 药师法门,求财得财,求子
-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 药师经合地藏经(三)
- 药师经合地藏经(七)
- 药师经合地藏经(九)
- 药师经四译十二大愿文对照
- 药王菩萨圣诞,祈愿众生身
- 荷花在佛教中的寓意—借莲
- 莆田医院,你必须知道的内
- 莆田千年龟山寺:深山古寺
- 莆田可不止湄洲岛可以玩哟
- 莆田文化的精髓“交流互鉴
- 莫棂鹰:千万别让孩子的福
- 莫耍小聪明
- 莫让SQ影视毁了自己的福德
- 莫让修学变成“熟悉的陌生
- 让愿力强过业力
- 若依此法能生“清净佛土”
- 菲律宾的佛教
- 让我们一起祈福——用我们
- 菩萨断惑及世间果报怎样?
- 若再杀生,即杀我儿
- 虽为俗人不染世乐,梵行高
- 营造清净环境 净化内在心
- 被嘲笑的梦想
- 获得美满姻缘的方法
- 衍慈法师:如何做个开心快
- 让我们爱护一切生命
- 若境遇不嘉者,当作退一步
- 蚂蚁世界里为什么不会交通
- 菩萨是如何做到一心利益众
- 萧梁武帝衍:喜欢做和尚的
- 莲花之友
- 衍慈法师:如何做个开心快
- 菠菜 美容护肤
- 被妖魅媚住的,都是他自身
- 让时间见证优雅
- 蚂蚁的小故事
- 若失去了善良,人生就失去
- 被恭维者支配
- 融化坚冰,穿越烦恼
- 萧泾古寺向上海师范大学天
- 衍慈法师:如何活得幸福
- 菠菜如何养颜护肤
- 莲花居士:如何证明因果存
- 论“东山法门”在促进禅宗
- 若是要接纳成长就得要接纳
- 让步,是涵养,也是善良!
- 血推4本女强穿越小说,吃得
- 莲花生大士在东北天空显圣
- 菩提心不长 应作如是观
- 被情所困不值得
- 蛇消失了
- 衍慈法师:应无所住
- 让烦恼拐个弯
- 若杀一有情,需偿五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