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静象 | 访一僧,扫一塔,腊八殊胜,尽在奇缘之中

[佛教因果定律] 发表时间:2022-12-28 09:26:50 作者: 阅读次数:
静象 | 访一僧,扫一塔,腊八殊胜,尽在奇缘之中

腊八清晨,灵岩山。

江南深冬的寒冷让北方来客瑟瑟发抖,然而走在山路上的我们,却个个大汗淋漓。

路两旁奇石姿态各异,竹树参差,来之前就知道灵岩山“秀绝江南”,此刻纵然埋头赶路,不能专心欣赏,却也可感受到林岚之清气。

实际上,我们这次上山,是为了一项“特殊使命”。

为此,我们一大早就集合在山脚下,满怀期待、满心景仰,气喘吁吁地一路攀登,终于来到了半山腰一座小院。

黑瓦白墙上,是岁月留下的痕迹,窄窄的小门,诉说着院落的朴素。

院门外“游客止步”的木牌,更为它增添一分古老的神秘感。

门内到底是何等秘境禁地?在师父的带领下,破例被准许进入的我们,又会与它结下怎样一段缘分?

满怀期待与好奇,在师父的带领下,我们安静地迈入了小门,一瞬间只觉气氛清幽祥和,宁静晨光中唯有鸟声叽喳。门里门外,仿佛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谁会想到,这样一座小小院落里,安置着民国四大高僧之一、净土宗第十三祖——印光大师的舍利呢?

“印公之塔”

一入大殿,第一眼望见的,就是伫立在正中央的石塔。

印光大师舍利塔,与这座塔院同样,毫不奢华,却让人一见即心生景仰。

合掌礼敬之后,师父又带领我们绕塔三周。

此间心念,一片清净。

大殿一侧,是印光大师纪念堂。

印光大师,法名圣量,字印光,别署常惭愧僧。一生励志精修,淡泊勤俭,广布善书,弘大净土法门,是同为“民国四大高僧”的弘一法师之师,在国内外佛教界皆影响深远,为净土宗乃至中国佛教的复兴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被尊为净宗十三世祖。

曾因太平天国战火遭到毁坏的古老灵岩山寺,就是在印光大师主持下重修,成为中国著名的十方专修净土道场的。

纪念堂中一张照片,又让我们回忆起昨日参拜大师关房时,透过窗子,竟见到屋内悬着一幅法师手书的大大的“死”字。

生死之关,最难堪破。印光大师在灵岩山寺闭关时已是七十七岁高龄,却日日将此字挂在眼前,毫不避讳。一心念佛,往生西方,是自身修行,也是对世人的箴言。

若说来灵岩前,我们对大师是尊敬仰慕,那么踏入灵岩山寺后,则是真实的震撼和感动。

纪念堂另一侧,陈列着大师的著述。

引领我们的师父说:大师闭关时,不能开口,就用书信答复全国各地的函件,给予众生开示,直至大师视力受损之后,依然坚持复信。许多书信,都被编入《印光法师文钞》中。

除了自身著述外,印光大师还创办弘化社,修订刻印了许多佛经善书,免费赠送结缘,弘法利生,使一切来自十方的善款,能够利于十方,自己分文不取。

至今,苏州弘化社仍是全国知名的印送善书机构,而在灵岩山寺的智积殿,也同样摆满了免费结缘的经书。

师父又反复嘱托我们,一定要多看看印光大师的文集。

走出纪念室,师父告诉我们,可以开始我们的“特殊使命”——打扫印光大师塔院了。

在这个佛陀成道的日子,能为这样一位大师扫塔,该是何等殊胜的福缘啊!

而塔院中那一方湛蓝的天空,更让人觉得,大概冥冥之中,真的有一种力量,在陪伴着、祝福着我们这一路的行走。

来到工具房时,塔院中的另一位师父已经拿起拖把,准备开始打扫了。见我们到来,既不热情,也不冷淡,从容地给我们分配了任务。

那种从灵魂里透出来的平静,在灵岩山寺的师父们身上,我们已经体会过很多次了。

坚守印光大师规约,专一修行的力量,让他们犹如院中的树木花草一般,不惊不躁,过着纯粹的日子。

塔院中的隐世高僧

打扫刚刚开始,走廊里忽然传来一阵脚步声。抬头一看,只见一位僧人搀扶着一位老法师,迎面走了过来。

一种庄严之意随着老人的步伐蔓延开来,瞬间对视,只觉老法师年事虽高,但目光依旧清迥,神完气足,仿佛一眼就能望进你心里,让人不由自主想要亲近。

老人拄着手杖缓缓走过走廊,走入后院,背影也肃穆如山,透露出多年修持的精神力量。

我们都愣住了,看着两位法师的背影,半晌才想到——莫非这就是传说中隐居在印光大师塔院中,与明学长老、道安长老并称灵岩三宝,如今已有九十四岁高龄的海晏法师?

急忙问师父,师父笑着点了点头,又和我们说起海晏法师的故事来。

海晏法师是上海龙华寺首座,主持过许多盛大法会,但为了追随印光大师的脚步,移居灵岩山寺塔院之中,默默陪伴着大师的舍利塔。他以印公为楷模,一生勤俭朴素,虽然年事已高,始终坚持自己爬上灵岩山,直到前一年腿脚不便为止。

老法师擅长书法,早年还曾经兼任灵岩山寺佛学院书法老师,但凡有居士信众向他求字,法师从不吝惜墨宝,许多年来不知送出了多少福缘。

如今明学、道安两位长老都已往生,硕果独存的海晏法师犹如灵岩山上的一株古木,早已堪破生死,依然巍巍挺立。

听完这些,我们不禁双掌合十,抬头望去,海晏法师居住的房间,同样是窄窄的小门,门中陈设别无他物,不过一床、一桌、一椅而已。

其俭朴之处,与我们昨日所见,印光大师的关房何其相似。

这时,又有人恍然发觉:海晏法师的住所,正在安置舍利塔的大殿后方。这才是数年如一日,真正的陪伴与修行。

最为殊胜的一年腊八:扫塔

在佛经中,不管是造塔、修塔、绕塔还是扫塔,都是会带来极大功德的行为。

诚心礼扫佛塔,甚至可以获得身净洁无污垢,往生西方的大福报。

怀着诚恳与荣幸,我们先按照师父的吩咐,将大殿的地面用拖把清扫一遍。

握上工具的那一刻,之前还有些忐忑的心一下子宁静下来,同时也发觉,地面其实非常干净,只有很少的灰尘,可见师父们每日清扫有多用心。

小小的扫帚,扫起落叶和尘土都十分艰难,但慢慢打扫着,慢慢降服“不受管教”的叶子,仿佛也有了些修行的味道。

心猿与意马,一向最难控制,平常生活时,心中念头此起彼伏,完全没有平静的时候。扫塔时,那些杂念妄想,全都变成了脚下的落叶,一条条归拢安放,一片片清扫出去,最终只留下一片久违的纯粹和清净。

心无杂念时,人和自然轻而易举就能融为一体,被清幽之气围绕着,一瞬好似我变成了山,变成了树,回头一望又仍是自己。连山中冷意都变成了让人舒服的清凉,吸一口气,畅快无比。

擦拭佛塔的人说:看到细碎的光线从缝隙穿透过来,感觉好亲切,好想哭啊。

匠人老师把木门仔细擦拭了一遍,又伸手去够更高的地方。

窗格擦拭得干净明亮,仿佛自己的心也跟着一尘不染,透彻光明。

没有合适的方法,就用手拧干湿淋淋的拖把。

最后,我们主动把师父没嘱咐的地方也清扫了一遍,连工具间和走廊一侧的扶手都没有放过。

一位小伙伴说:感觉打扫的时候是我这辈子最虔诚的一刻。

千年传续,灵岩道风

从前院来到后院,才发现给我们交代了工作的师父,也始终在劳作着,没有因为我们这些来客的帮忙就停下来休息。

我们问的时候,师父说:劳作也是修行,要是因为你们来了就中断,那还能叫专一修行吗。

我们连连点头,又想起寺中自给自足的菜园,和忙于一天功课与劳动的师父们。他们精诚、专注,愿意在千变万化的现代社会里坚守着传统,朴素而低调。正像是印光大师圆寂前开示所言:

“要维持道场,弘扬净土,不要学大派头!”

在这一刻,我们真切地触摸到了传承的力量。

大师的弘法大愿,照耀着今日弘化社和智积殿的经书。

大师的文字智慧,流淌在每个研读文集的人心中。

大师留下的规约,被我们眼前的师父们切身奉行着。

而大师的精神风骨,正在明学长老、海晏法师,和其他所有灵岩山寺的佛家弟子身上,代代延续着,一步步走过来,走下去。

明学长老追思会时,本地、外地前来送行的信众挤满了山上山下。

灵岩山寺招募搬砖义工时,更有许多苏州人群集而来,冒雨搬砖,在山上排起一条长龙。

到了此刻,终于明白这样的感召力从何而来。

正是因为那传承在每一名僧人身上,渗透在寺院的一砖一石、一草一木之中的灵岩道风。

见证而来,洗礼而去,下山仍是这条不算平坦的古老石道。

想到我们走过的路上,也留有大师们数不清的足迹,心头已经不复激动,而是一种坚定,一份安然。

将这日的领悟与福缘化入心中,我们此后的脚步,也将越走越稳,越走越踏实吧。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