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茶道之上还有香道,了解这些你会更出众:香道的缘和熏香

[佛教因果定律] 发表时间:2023-07-26 04:03:41 作者: 阅读次数:
茶道之上还有香道,了解这些你会更出众:香道的缘和熏香

“香”和人类文明和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陪伴着中华文明走过了数千年的风雨兴衰,飘散在上下五千年的每处角落,不绝如缕,丝丝入内。“ 香道 ”就是这样在这种文明与文化的熏染下渐渐形成的,并且“香道”从繁盛到没落,从没落到复兴,现在的人们渐渐开始接触香道,了解香道与“ 茶道 ”相比,“香道”更有书香之气,雅人之思和养生之意。近年来,更多的人们用“香道”来招待贵重的客人,既养性修身,还显得有身份。瘾香带你了解“香道”的起源。

最早用香的时间,据考究是在上古时代,黄帝蚩尤那会,大概四五千年以前,比如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就已经出土有原始的陶薰炉,在江南一带。用香驱邪、治病,也差不多是那个时候,在甘肃庆阳一带,也是我的老家,古中医的起源。所以我们现在老说香药同源,香既可以是嗅觉的享受,也可以作为药材来使用。

良渚文化之后就是夏周商了,在香学里是归为同一时间范畴的,当时香料主要使用的是蒿、泽兰、蕙草等草本植物,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战国先秦时期,我们知道屈原写的那个楚辞里,就描绘过很多草本植物。那时候香,主要是祭祀神明。那会还没什么宗教哦。

但我们现在普遍说,香学的萌芽,是在先秦,主要是那时候,对香的使用有了规范化。主要有着几种香,兰、蕙、艾(其实是蒿类植物)、郁(就是姜科类植物)、椒(芸香科花椒类),椒房嘛,就是这个椒。还有桂、木兰等等,当时外疆香料,譬如沉香、檀香、乳香之类的还没传进来,所以主要的香都是草本植物。

最常见的艾草

两汉的时候香成为一种文化,就是形成香学的时间,是在两汉时期。为啥这么说呢,因为它有一个标志,就是用香,进入了宫廷礼仪。

所有皇室贵族,都在焚香。夸张到什么地步呢?尚书奏是前,要有侍女用香炉给自己全身上下熏烧一番,奏是的时候,要口含鸡舌香。

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就说这个汉桓帝时期,有个大臣口臭,皇帝就赐他鸡舌香,结果呢他以为自己被赐了毒药,吃了后就跟家里人告别,最后,发觉口香,才明白皇帝的意思。

汉代的用香盛行,跟当时的政治经济是分不开的,尤其当时汉武帝击溃匈奴之后,把这些生产香料的边陲地方都纳入了版图,所以香料的种类一下子就增加了。

为代表的就是沉香、青木香,海外的苏合香也传了进来。

这个真的对后世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因为香学里,最核心的香材,就是沉香,只有沉香,作为单品香来品,是有很丰富的气味变化的,因为它结香很不容易,朴素来说,属于树木受伤后用于保护自己而凝结成的油脂,真的是集天地之精华啊,有的文人玩香,它就只玩沉香,甚至只玩某一个产地的沉香。他也能玩个一辈子,玩出一套理论来,比如说很有名的苏轼,他就只爱沉香。

说回来,汉代时期的熏香方式也丰富了很多,除了熏香炉,那时候已经有了香囊、香枕头、口香,就是口里含的,宫廷里,还用香料和泥,涂墙壁。椒房就是这么来的。

用香器具也精致了,比如博山炉就是那个时候有的。

《西京杂记》里,还记载了一种“被中熏球”,就是我帮国家宝藏拍宣传时手里那个那个银球,这玩意,里面的构造很精巧,装什么都撒不出来。

这种大家应该很熟悉了,前段时间国家宝藏讲的香囊就是从汉代开始有的

那时候用香,主要是祛秽。

然后就到了魏晋南北朝,这个时期的香文化有什么特点呢?

那就是佛教兴起了,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用香,并且香文化跟佛教结合在一起了。随着佛教的传入,很多南亚、西亚地区的香也传入进来了。尤其六朝时期,梁武帝亲率数万信众发愿皈依,用香量是很大的。

佛教中,历来就有以香供奉佛陀的习惯,是一种敬畏的心态,他们会拿最好的香,给佛陀,因为印度人认为,沉香啊、檀香啊,都是来自佛的世界的,尤其在佛经中,很多次出现过这两种香,佛祖释伽牟尼就是在修行的时候会用到沉香。这和我们现在寺庙里用那种很劣质的香去拜拜,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个时期还有个特点,就是真正的和香出现了。把不同的香材通过炮制,让他们的香气、药性互相融合起来,达到好的味道,以及很重要的养生功效。

中国的香,是养生为先的,这个跟前面讲的古中医的起源,是一脉相承的。这也是跟西方香薰一个很大的不同,西方香薰的兴起,主要是为了遮盖体味,它更重视嗅觉的体验。

当然中国香学,也很注重嗅觉的体验。但两者的起源是不同的。

唐代是普遍认为香学初盛的时代,因为这一时期,香学乘上了一个非常便利的文化形态,那就是诗歌。

唐代大家都知道,经济繁荣,那从西域进来的香料肯定又丰富了很多,檀香、郁金都是那个时候外夷大量进贡的。

我们一提到香,就会说到沉檀龙麝,其实最迟进入中土的高档香料就是龙涎香。

社会开放,文化艺术形态自然有了好的条件,所以,香学进入了一个,系统、考究的时代。

宫庭用香、礼仪用香自然不必多说,那是非常奢华。但是,用香的核心,从皇室贵族,逐渐转到了文人阶层。文人用香普及,意味着什么呢,我觉得主要是文化的积累。

那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咏香诗。

随便来首大家感受一下

博山

博山香重欲成云

锦段机丝妒鄂君

粉蝶团飞花转影

彩鸳双泳水生纹

青楼二月春将半

碧瓦千家日未曛

见说杨朱无限泪

岂能空为路岐分

——温庭筠

宋代

然后就到了我最喜欢的宋代,宋代大家知道,文化发展到了一个顶峰,香文化也随之发展到了一个非常繁盛的时间段。

宋朝有四大雅事,插花、点茶、挂画、焚香,文人士子中,要是有人不焚香,那都进不了这个个圈子。

宋朝的用香有什么特点呢?

我觉得主要有三点:其一,香进入了平民阶层。这是前所未有的,过去平民用香更多是,有病、或者辟邪的时候才用。到了享受香气,这个层面,那都是皇宫贵族的事儿。

但是在宋朝,平民也开始享受了。当然这其中也有钱多钱少的分别,有钱的,还可以从有关系的商贾手中买到宫廷里的香。像茶肆酒楼里,有专门的服务员,来帮客人焚香。其他阶层就更不用多说了,当时的海南沉香,已经是千金难求了。

这里顺便说一下,我们的海南沉香又被称为,崖香。在香学里,是被文人定义为最上品的香。

其二的特点,是合香制作的发达。

宋代出现了大量的香方,许多中医都参与到了制作和香的行伍中来。当时的文人用香,跟皇宫贵族已经划分出了界限,比如文人香,会用到花香、果香、当然也有沉檀和一些草本植物,主要依靠技术来调配的和香,当时已经有了古法蒸馏,用于和香。包括要在合适的节气、合适的时间点中和香,要求非常之高。

但宫廷用香,主要是尊贵奢华。以沉檀龙麝为主,这个呢,现在国内比较有名的香道师都是做这种和香,价格高,劳动力价值就高了嘛。

但以前那种清新的文人香,却是很少有人做。

第三,就是品香的境界和方法有重大提高。

比如宋代开始流行无烟熏法,比如隔火熏香,就是用炭火的温度,去熏烤香品,所谓有烟不见香。

宋朝之后,元明时期,基本是沿袭宋朝的发展,到明朝时,朱元璋觉得用香太劳民伤财,奢侈,所以,用香风气大减,但是到明宣宗时期,又奢华回归了。

隔火熏香是一种很考究的用香方法,不直接点燃香品,而是以专门制做的香炭块为燃料,通过“隔片”灸烤香品,可免于烟气熏染,有利于香气释放更加舒缓、温润,香韵悠长。“隔火”薰香在唐代已经出现,宋之后较为流行,日本香道所指的就是隔火熏香。

其大致方法是:

1.烧炭

点燃木炭(炭块或炭球),待其烧透,没有明火并变至红色;这样品香时就没有炭味的干扰了。如果方便,还可以准备一个金属的网状器具,把木炭放在网上会燃烧得更均匀。

2.制备香品

熏烧的香应选择天然香料制作的优质香品,可以是合香,也可以是原态香材。其体积不宜过大,应将香品分割为薄片、小块、粉末等形状。

3.香灰的置备

在香炉内放入充足的香灰,先(用香铲)使香灰均匀、疏松,再将表面轻轻抚平,然后用香匙于炉灰中心慢慢开出一个较深的空洞作为炭孔。

4.入炭

(用香筷)将烧透的炭夹入炭孔中,再用香灰盖上,抺平。香灰表面可以是平整的,也可以隆起成山形。用细棒(香棒)在香灰中“扎”出一个气孔,通达木炭,以利于木炭的燃烧(或者不让木炭完全埋入香灰,而是微微露出)可以借助香灰控制木炭的燃烧速度。木炭埋入香灰的程度视香品的特点而定,需要木炭的温度较高就可以埋得浅一些,反之则可以深一些。

5.隔片

在气孔开口处放上薄垫片(云母片、银箔、金属片等),将香品放在垫片上。

6.置香

(用香匙)将香品置于垫片之上。若出烟,可以稍等,待其无烟时再开始品香;或将香灰加厚一点,即可减少烟气。

7.品香

若是小香炉,可以一手持炉底托起香炉,一手轻罩以聚集香气,靠近香炉缓缓吸气品香。注意呼气时不宜正对香炉,可将头转向一侧换气。

千秋大业一壶茶,万世宏图半柱香。

整理不易,感谢支持,希望大家能给小编支持和建议,写出让您更有收获的文章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