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苹果帝国缔造者乔布斯辞世 用禅指引内心改变世界

[佛教因果定律] 发表时间:2023-07-27 04:04:06 作者: 阅读次数:

资料图片

美国苹果公司2011年10月5日在官方网站首页贴出乔布斯遗照,同时宣告这位传奇人物于当天早些时候去世。照片配以乔布斯的英文姓名以及“1955-2011”字样,表明他56岁、本应仍大有可为的年纪。

乔布斯的家人发表一份声明说,乔布斯当天在家人陪伴下“平静辞世”。声明还说,乔布斯在公共场合以富有远见而闻名,他在私人生活中“珍爱家庭”。

苹果公司董事会声明说:“史蒂夫的才华、激情和精力是无数创新的源泉,这些创新丰富和改善了我们所有人的生活。”

苹果当天还公布了现任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发给公司全体员工的一封电子邮件。库克说:“苹果失去了一位富有远见和创造力的天才,世界失去了一个不可思议之人。”乔布斯留下了一个只有他才能够缔造的公司,“他的精神将永远是苹果之根。”

库克还说,乔布斯过世所带来的悲伤无以言表,“我们将继续致力于他如此热爱的工作,以作为对他的缅怀。”

作为硅谷“车库创业”传奇人物的乔布斯是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之一,他上世纪80年代推出的苹果Ⅱ是首批商业上取得成功的个人电脑,在电脑向家庭和个人普及的过程中具有划时代的影响。

乔布斯曾因权力斗争而黯然离开苹果。当公司奄奄一息时,他于1997年归来,带领苹果东山再起。近十年,苹果推出了一系列风靡全球的产品,业绩屡创新高。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他在数字音乐、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领域的贡献都堪称革命性,也是近十多年来最出色的企业首席执行官之一。

乔布斯的健康状况近年来出现问题。他于2004年接受胰腺癌手术,从2009年1月开始休病假近6个月,接受了肝脏移植手术。今年1月,乔布斯再次宣布休病假,并于8月24日正式辞去公司首席执行官一职。

年轻乔布斯的灵性探索:信奉佛教并剃度

上世纪70年代,1名希冀获得心灵平均的加州青年背包客踏上印度,当时这段旅程并没有什么引入注目的地方,但谁也不会想到,这名来自加州的青年会是后来开创硅谷传奇的乔布斯。

乔布斯来自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早在1972年就读俄勒冈州波特兰的里德学院(Reed College)时,就对富裕学校生活难以适应。在学校期间,他大量阅读宗教与哲学类书籍,之后下定决心研究、并亲自体验与研究唯心论与存在主义。

为了前往印度灵修,乔布斯在电玩设计公司雅达利(Atari)工作数月后,19岁的乔布斯如愿与里德学院的同学、后来也是苹果首位员工的柯特(Daniel Kottke)同赴印度。

在印度旅行期间,乔布斯曾造访委员印度北方省(Uttar Pradesh)库马翁(Kumaon)山上的凯因齐(Kainchi)静修院,渴望拜访大师尼姆.卡洛里.巴巴(Neem Karoli Baba),遗憾的是,在他们到达静修院期间大师已经去世。

从印度回来后,乔布斯并没有放弃他的灵性探索。他开始信奉佛教,不仅剃度,还一度身着传统服饰。回忆印度旅行这段时期,乔布斯曾表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只有两三件,这是其中之一。”

对于这次印度旅行,乔布斯称为“迷幻经历”。他甚至表示,他周围的人,如果没有这种跨文化的体验,是难以完全和他产生共鸣的。

从印度旅行回来2年后,乔布斯商业直觉更加敏锐,并在1976年4月1日与史蒂夫·沃兹尼亚克(Steve Wozniak)共同创办苹果公司(Apple)。

消费者趋势策略研究者杰夫·杨(Jeff Yang)表示,苹果的成功与乔布斯佛教徒的禅学有很大的关系,禅宗强调的是“无为的力量”,因此“极简”也称为苹果设计的核心,造就了独树一格的苹果品牌。

与禅结缘 吃鱼的素食主义者

据悉,乔布斯学禅的入门读物是日本禅师铃木俊隆用英文写的《禅者的初心(Zen Mind, Beginner’s Mind)》。 追源溯流,铃木俊隆算是禅宗南五家之一的曹洞宗在日本的传人。1959年,铃木俊隆禅师抵达美国,凭着六祖“人虽有南北,佛性无南北”一句话,立志教授全无佛学根基的美国人修习禅道,以弘扬佛法。《禅者的初心》就是铃木俊隆禅师为那些对佛学一窍不通的美国人写的英文入门读物。

因为文化不同,很少有美国人能真正理解禅的奥妙。但毫无疑问,乔布斯属于极少数的例外。禅宗不看重经文,不讲究繁文缛节,不提倡繁琐思辨,“一切唯心、万法唯识”,讲究发自内心的顿悟。这种思维方式正合乔布斯的心性。从《禅者的初心》里,乔布斯读到了一个清净、澄澈、可以任由思维自由行走的理想世界。

不得不说,乔布斯后来在苹果体现出的各种天才,包括慧眼独具的战略思考、艺术唯美的产品设计,多少都有一些他此前参禅悟道的影子。正如《禅者的初心》所说:“做任何事,其实都是在展示我们内心的天性。这是我们存在的惟一目的。”

也许,乔布斯终其一生,都是在实践铃木俊隆禅师的这句话。

在乔布斯的人生经历中还有这么一段,当他从里德大学辍学返回硅谷后,经常到日本禅师乙川弘文主持的禅宗中心修习。在创办苹果之前,乔布斯一度不知道对自己的未来该如何决断,他很想去日本继续修习,但是又无法放弃创业的理想,于是向禅师求教。而禅师则对他讲出了那则著名的禅宗故事——风吹幡动。“千百年前,有僧人说:‘是风动。’又有僧人说:‘是幡动。’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心动。’”

不知道禅宗的修习对乔布斯的个性有着怎样的影响,但在他接下来的人生历程中,不管是制定公司产品策略,还是直面人事斗争,甚至面对生死挑战,乔布斯一直都是在追随他的心。“你们的时间有限,不要将时间浪费在重复他人的生活上。不要被教条束缚,那意味着你活在其他人思考的结果中。不要被他人的喧嚣遮蔽了你自己内心的声音、思想和直觉,它们在某种程度上知道你真正想成为什么样子,所有其他的事情都是次要的。”乔布斯说。

乔布斯是一个吃鱼的素食者,在他的世界里,只吃鱼、鸡蛋、牛奶以及蔬菜,2008年的《财富》杂志援引了解乔布斯病情的人士的话称,当时乔布斯更偏向于通过控制饮食的方法来避免手术,且苹果在咨询了律师的意见后,认为不需要将病情告诉投资者。

与病魔抗争八年的乔帮主

“如果有一天我无法再履行苹果首席执行官的职责、满足大家的期望,我会首先让你们知道。很遗憾,这一天来了。”2011年8月24日晚,苹果公司宣布乔布斯辞任CEO一职,在乔布斯的辞职信中有这么一句话。

那年10月某天早上7点半,乔布斯接受了一次断层扫描,那只是一次普通的检查,但医生却在其胰脏中发现了一个肿瘤,而当时乔布斯连胰脏是什么都不知道。

虽然当时并未做进一步检查,但医生几乎确定那是死亡率极高的胰腺癌,甚至建议乔布斯回家,好好和亲人们聚一聚,“这通常是医生对临终病人说的,”乔布斯之后回忆道,那意味着在几个月内要把未来十年想跟孩子说的话讲完,得把每件事搞定,家人才会轻松,“你到了说再见的时候。”

在那天剩下的时间里,乔布斯脑袋中都是这个诊断结果。当晚,乔布斯在其妻子的陪伴下,接受了切片检查,“从喉咙插入内窥镜,通过我的胃,进入肠子,用一根针在我胰腺的肿瘤上取了点细胞。”乔布斯的妻子后来告诉他,当医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过切片后便开始叫,因为那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胰腺癌,虽然通过手术可以治愈。

事实上,乔布斯所患的是胰岛细胞神经内分泌肿瘤,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胰腺癌专家、前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主席Margaret Tempero称,美国每年大约有43000人患胰腺癌,但其中只有5%的患者是类似于乔布斯的胰腺神经内分泌瘤,通常而言,大多数胰腺癌患者都活不过1年时间。

Wainberg指出,神经内分泌瘤的生长通常比较慢,能允许病人多活两到三年。

但可以肯定的是,乔布斯必须接受手术才能治愈,乔布斯也在斯坦福大学演讲时称,“所以我接受了手术,康复了。”不过作为一名禅宗佛教徒,乔布斯初期却不愿接受手术。

不过,控制饮食并未能阻挡病情的发展,乔布斯最终还是在2004年接受了手术,摘除了肿瘤,并在当年8月1日首次对外公布病情,表示手术很成功,也不需要化疗或者放疗。乔布斯本人及苹果对其病情三缄其口,但我们依然可以从过去8年的报道中拼凑出一份乔布斯抗癌史,而这8年也是苹果发展最为辉煌的时期。

的确,在经过与癌症的8年抗争后,乔布斯消耗了太多,以至于出现在大众面前的机会一次比一次少,身形也一次比一次瘦。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强生癌症中心肿瘤学家Zev Wainberg称,虽然没人知道乔布斯情况如何,但我猜想乔布斯的生命已不是以年计算。

《今日美国》援引医学专家的话称,如今乔布斯的辞职决定,说明其病情进展已经超出了医生能掌控的范围。

“没人想死,即便人们想上天堂,也是想活着去那里。但是人必有一死,你我都无法逃脱。这也本该如此,因为“死亡”很可能就是“生命”中最杰出的发明。它是生命的轮回,它为新生事物清理道路。现在你们是新生的,但终有一天,你们将逐渐变老,直至谢幕。很抱歉,我讲的这么戏剧化,但这就是现实。”2005年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讲话中发表如此感言。而如今,苹果缔造者乔布斯已经离我们远去。

乔布斯曾经说过:成就一番伟业的唯一途径就是热爱自己的事业。如果你还没能找到让自己热爱的事业,继续寻找,不要放弃。跟随自己的心,总有一天你会找到的。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