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第六章·正宗分 第四节·当机获益脱苦

[佛教因果定律] 发表时间:2023-08-30 04:08:12 作者: 阅读次数:
第六章·正宗分 第四节·当机获益脱苦

佛说盂兰盆经与佛教孝慈之道

第六章·正宗分

第四节·当机获益脱苦

乙三、当机获益脱苦二

丙一、孝子获法喜益、脱忧愁苦

时目连比丘,及大菩萨众,皆大欢喜。目连悲啼泣声,释然除灭。

丙二、慈母获济度苦、脱果报苦

时目连母,即于是日,得脱一劫,饿鬼之苦。

解字

[时]“时目连比丘”之“时”,指的是佛敕十方众僧咒愿的这个时候。“时目连母”之“时”,即指“皆大欢喜”之时。其实,咒愿之时即是“皆大欢喜”之时,“皆大欢喜”之时即是目连母脱苦之时。

[劫]梵语“劫簸”的略称。译言“分别时节”,通常年月日时不能算之远大世界也。故又译为“大时”。《智论?三十八》云:“劫簸,秦言分别时节。”《释迦氏谱》云:“劫波,此土译之长时间也。”

[一劫]有的地方作“一切”解释,文义亦通。

说文

就在佛敕十方众僧咒愿之时,以目连为代表的在座比丘,及其诸大菩萨们,内心深处都感到非常的欣慰欢喜。尊者目连的悲啼哭泣之声也立刻停止了,其内心的忧愁之苦也顿然冰消瓦解了。

与此同时,目连的母亲,也就在那天才得以脱离本要经历一劫的饿鬼之苦。

会意

这节主要是以当机获益来证明如来宣说此经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宣说此经的目的在于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更希望人人争作孝子贤孙也,以俾风俗淳朴归仁。

依经文次第分为两段:第一、主要陈述当机获法喜益、脱忧愁苦的原因,何故当机在佛敕十方众僧咒愿之时,立即转忧为喜、破涕为笑呢?原因是与会同人各怀报恩之心,同生悲悯之念,故遵佛敕“咒愿行禅”,所愿已满,此为法喜;同时目连又知自己之母亦能即时离苦得乐也,此事喜。就因此法喜、事喜交加故,不但目连之“悲啼泣声”顿然除灭,即便是与会之大菩萨肿亦也皆大喜欢也。这充分说明三宝功德力与众僧咒愿之力的不可思议也。这如藕益大师所云:“法喜之益,大众同欣,以各怀报恩之心故;忧愁之苦,目连顿释,以慈母必能度脱故。”

第二、主要说明慈母获济度益、脱果报苦的原因,良以就在大众“皆大欢喜”之时,目连之母即于那天“得脱一劫饿鬼之苦”。众僧一念“咒愿行禅”之举,当下幸免慈母长劫沉沦之苦,足以显示如来法门力的不可思议。法音才宣扬,果报即消亡。慈母从先前之“不见饮食,皮骨连立”,到现在的“衣食自然”。目连之母的速脱饿鬼之苦,与韦提希夫人之创闻十六观门、顿悟无生法忍,同出一辙。其母既脱饿鬼之苦,其孝子修胜供乃是自然而然的事,不过这里文略而已。藕益曾感慨地说:“积罪重殃,寿同造化;法音方演,果报消亡。亦如韦提创闻十六观门、顿悟无生法忍。慈母既脱苦轮,孝子仍修胜供。增上与乐,于理何妨。”

总之,这段文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目连之母得以脱离饿鬼道的主要原因有三:第一、离不开三宝功德力的不可思议加持,第二、离不开众僧威神力的不可思议咒愿,第三、离不开如来法门力的不可思议济度。这三力如鼎之三足、似绳之三线,惟有制心一处,三力合用,方能发挥不可思议的功能与力用。这段经文,点破了本经的大用。

鉴赏

这段文字,很精简地道出了一经之大用,有几个词语须注意。

此中两个“时”字重复出现,意谓佛敕众僧“咒愿行禅”之时,即是当机及与会大菩萨众“皆大欢喜”之时;目连之悲啼哭泣声除灭之时,即是慈母脱离饿鬼道之时。文序之次第,以两个“时”字而紧密连接在一起,显示了“当下就是”的道理。正如宗密所谓:“净业既成必知离苦,观因验果声响不差,故喜而止啼也。如处世刑狱嘱大力人,财赌既行,其心已喜。”

“皆大欢喜”一词,点明了如来宣说此经并非只为目连一人父母,为是为为人人父母皆能离苦得乐也。故不但母连转忧为喜,破涕为笑,与会同人亦皆如是,随喜赞叹如来之无上慈悲。

“释然除灭”一词,说明目连内心的忧愁之苦结当下冰消瓦解矣,其当时之悲欣交集心绪不可言议也。其实,下文之“即于是日”一词不但对母连的“释然除灭”作了进一步的解说,并且说明了其母脱苦之速,更显如来法门力之不可思议。

文虽略去了当机设供的情景,但“皆大欢喜”、“释然除灭”、“即于是日”等词,已经透露了目连当时之无比欣慰心情,岂能不涕零感激慈母脱苦之胜益而发胜意心、设胜供、赞胜田,以启来人之理乎?所以,细心体会经文脉落,其当机修胜供、增上与乐,是自然而然的本分事。

引典

为了使人更为深刻地体会,目连因其母得以脱离饿鬼道之苦故,而发胜心、修胜供的出于自然,今就引《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的发起因缘如下: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二千五百人,菩萨摩诃萨三万八千人俱。

尔时,世尊引领大众,直往南行,忽见路边聚骨一堆。尔时,如来向彼枯骨,五体投地,恭敬礼拜。

阿难合掌白言:“世尊,如来是三界大师,四生慈父,众人归敬,以何因缘,礼拜枯骨?”

佛告阿难:“汝等虽是吾上首弟子,出家日久,知事未广。此一堆枯骨,或是我前世祖先,多生父母。以是因缘,我今礼拜。”佛告阿难:“汝令将此一堆枯骨分作二分,若是男骨,色白且重;若是女骨,色黑且轻。”

阿难白言:“世尊,男人在世,衫带鞋帽,装束严好,一望知为男子之身。

女人在世,多涂脂粉,或熏兰麝,如是装饰,即得知是女流之身。而今死后,白骨一般,教弟子等,如何认得?”

佛告阿难:“若是男子,在世之时,入于伽蓝,听讲经律,礼拜三宝,念佛名号;所以其骨,色白且重。世间女人,短于智力,易溺于情,生男育女,认为天职;每生一孩,赖乳养伞,乳由血变,每孩饮母八斛四斗甚多白乳,所以憔悴,骨现黑色,其量亦轻。”

阿难闻语,痛割于心,垂泪悲泣,白言:“世尊!母之恩德,云何报答?”

佛告阿难:“汝今谛听,我当为汝,分别解说。”’

此中阿难因见佛礼枯骨故,追问其原因,因佛告知所礼之枯骨乃是佛多生之父母,阿难闻佛语,“痛割于心,垂泪悲泣”,便以因缘发真实心请佛宣说《父母恩重难报经》。同样,目连尊者因佛敕十方众僧“咒愿行禅”故,令其母即于是日脱离饿鬼道,可以想象到当时目连的感激心情,抱以感激投诚之心而修胜供,更为殊胜也。

料简

问:宗密大师认为目连之母的解脱,应该是目连在七月十五日供自恣僧后才得以脱离饿鬼之苦的,是否是这样的?

答:宗密大师在注释“时目连母,即于是日,得脱一劫,饿鬼之苦”之句时说:“目连闻经,且是受教。施设盆供,合在余时。今说经次,便云脱饿鬼者,译经阙略也。应于正宗终处叙结集家文云‘尔时目连,闻是法已,至七月十五,施设盆供,供自恣僧已,其母即于是日,得脱一劫,饿鬼之苦’,则文义俱显矣。故三藏云:‘孝子既献供于此晨,慈母乃除殃于是日,大哉圣力,速疾如斯。’”

但是藕益大师持不同观点说:“旧云‘应至七月十五,供自恣僧,母方脱苦’,恐为未达。只据今文,益显法门之胜。”

本人认为藕益大师见解较为深远、圆融。上文既有佛敕十方众僧“咒愿行禅”之文,其母于此时得以解脱亦正是其时,何须必待十五目连修供后方脱呢?况且,目连因见其母于佛敕之当下得以解脱,怀感激心情修供更为符合经旨。

点评

从“时目连比丘,及大菩萨众,皆大欢喜。目连悲啼泣声,释然除灭”中,应该体会到与人乐才是人生真正的快乐,彼此患难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从“时目连母,即于是日,得脱一劫,饿鬼之苦”中,应该认识到个人不能离开群体而独自存在,个人的困难需要大家的帮助才能得以解决。所以,希望人人能彼此珍爱、团结、共同奋斗。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