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爱,就是慈悲!弘一法师的为人处世观,竟藏在他的这十句箴言里!

[佛教因果定律] 发表时间:2023-10-30 04:03:43 作者: 阅读次数:
爱,就是慈悲!弘一法师的为人处世观,竟藏在他的这十句箴言里!

“涵容以待人,恬淡以处世。”这话出在律宗十一代祖弘一法师之口,也是他一生为人处事的最好概括。

相比很多因为世俗不顺而遁入空门的僧人,弘一法师李叔同的出家显得有些反常。

出家前,他在世俗风声水起,他不仅曾拥有过世人艳羡的财富、美色、名望等,他还在无数各领域,包括诗书、戏曲、书法、音乐等领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却偏偏在自己39岁这年的1918年,突然抛弃妻子孩子和凡尘,在杭州虎跑寺出家了。

弘一李叔同出家后,他的日本妻子雪子寻到他出家的寺院,苦求一见,但弘一却始终不为所动。只雪子悲痛欲绝决定重回故国时,弘一才与她在江面匆匆一见。

那天清晨,薄雾蒙蒙。雪子的船与弘一的船相向而行,雪子唤:“叔同!”弘一作揖道:“请唤我弘一。”

雪子眉头紧锁问:“好,那么弘一,请告诉我,什么是爱!”

弘一的船行至与雪子的船并排时,弘一缓缓道:“爱,就是慈悲!”

说完后,弘一的船消失在薄雾中........

当时的雪子或许不明白弘一的话,但年老时,她却似乎终有所悟,与世俗猜想不同的是,无论是雪子,还是弘一的原配夫人俞氏,他们至始至终从未怪过弘一。有所悟的雪子临终前,眼角含泪念叨的,依旧是弘一那句:“爱,就是慈悲!"

除去这句“爱,就是慈悲”,弘一还留下了很多发人深省的箴言。这些箴言串起来,就是弘一生平为人处事的总结归纳。

箴言一: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解读:人生有三大忌讳,而这三大忌讳,全不在缺陷,恰在于过于优胜。事物忌讳到达顶点,做事忌讳完美无瑕,人则忌讳万事顺利。

这是因为,当任何东西达到顶点时,往往会招致“物极必反”。

弘一圆寂

所以,人不可一味追求全胜、全胜、全盛。实际上,这些,本身就是不完美。

箴言二: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事事争胜者,必有人以挫之。

解读: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折之”,冲在最前头的人,往往最容易被作为靶子打。也正因此,争强好胜者,往往会经受不必要的挫败。

弘一法师李叔同年幼时,就曾因为诗文出众,而曾受过挫败,他甚至还因此连累过为妾室的母亲王氏。

父亲死后,目睹母亲处处受欺凌的李叔同开始在母亲的教诲下懂得:任何时候,都要懂得藏。母亲告诉他:姿态越低,才越不怕跌。也正因此,成年后的李叔同,从不事事争先、争胜。

箴言三:智者达观三世,念念知非;愚人只重目前,憧憧造恶。

解读:有智慧的贤明之人可以洞观很远的事情,知道是非曲直,即有远见。而愚蠢的人只看重眼前利益,频频作恶,即目光短浅。

任何时候,都不要因为眼前的既得利益,而忽略长远。

弘一所抄心经

弘一晚年毅然去各地开法坛宣扬抗日时,日本将军曾找到弘一对他进行威逼利诱。

日本将军对弘一说:你好歹是个日本的夫婿,又曾在大日本求学,你已经算半个日本人了,何不劝说民众放弃抵抗,反而宣扬抗日呢?

弘一听后,用中文铿锵回到:我至死也不会忘记自己是个中国人!

见弘一法师“不开窍”,日本将军愤而离去。此后,弘一依旧不停地换地方宣扬抗日。

1941年冬,泉州开元寺举行结七念佛法会上,法师再次提及“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的口号。

正是因为清楚眼前利益,和民族大义之间的区别,弘一一生才能保持在任何时候都做正确的选择。

箴言四: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解读:当有人毁谤我时,与其跟他争论或者试图解释,不如包容他,随他去。当有人侮辱我时,与其防抗、防备,不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让它随风去了。

弘一法师一生曾遭受过无数非议、诽谤甚至侮辱,但每一次,他都用最好的方式化解了。

弘一母亲王氏过世后,他扶灵柩回家,行至门口时,同族叔叔却以“王氏只是妾室,不能从正门入”为由,禁止王室灵柩回家。

弘一最终不顾一切将母亲灵柩从正门入,并停放在大堂。

但即便这样的生死纠葛,弘一对同族叔叔也并未有过任何争执,事情结束后,他便再未提起过此事。

正是因为弘一的大度能容,弘一的一生才受到万人敬仰。

箴言五:对万物的怜惜和尊敬才是真正的敬畏。

解读:真正的敬畏,绝不是仅仅停留在对人的怜惜和尊敬上,它应该体现在对万事万物怜惜和尊敬上。

因为这种出家人才有的心境,弘一法师总是能发现常人不能发现的细节。

弘一得意门生丰子恺发现:李叔同去自己家,每次坐木藤椅时总要摇摇才下座。丰子恺刚开始不好问,但见他多次如此,就开囗问他为何如此。

李叔同答道:“这木藤椅可能会有小虫,这样摇摇后这些小生命就跑开了,坐下去后不至于杀生。”

丰子恺听到后大为感慨。

弘一法师去山上友人家时,友人发现因为弘一的经常光顾,自己门前那株本已枯死的小树竟然复活了。友人惊异地感叹:莫非是大师的佛法无边,将它救活了。

弘一微微抬眼道:非也非也,我只是给它浇了几次水而已。

若寻常人对待万事万物都能怀着如此地怜惜和尊敬,世间该是怎样的美好啊。

箴言六:世界是个回音谷,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你大声喊唱,山谷雷鸣,音传千里,一叠一叠,一浪一浪,彼岸世界都收到了。凡事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因它在传递你心间的声音,绵绵不绝,遂相印于心。

解读:相比其他箴言,这句最长却最好理解。它的意思概括言之就是:只要你相信,并且不断地去念想,你想要的都会实现。即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所谓“金诚所致金石为开”,所以,凡尘里的我们,如果真的想做一件事,真真用心想,一定会有回想。这话,就相当于那句: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件事情,全世界都会给你让路。

所以,人需要做的,就是去坚信罢了!

箴言七:处逆境,必须用开拓法。处顺境,心要用收敛法。

解读:开拓法,大致类似于今天所说的发散思维,即发散法。人在面临困境时,要想破局,就得为解决问题而敢于尝试不同的方法、途径,以求找到应对之法,切不可死守一法。

收敛法语开拓法相对,也就大致类似于今天所说的收敛思维。人在顺境中时,要求稳,如此,最好的方法是“以不变应万变”,这种情况下人要做的应该是:在众多的信息和解题的可能性中,不断对比总结,最终得出一个最好的应对之法,然后坚持之。

然而,更多的人,通常是喜欢在顺境时折腾,而在逆境时不懂变化,悲乎!

箴言八: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宁静来自内心,不要到外面去寻找。

解读:任何时候,凡尘都要有不被外来的因素所动所困扰的定力,这便是通常意义上的“心静自然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的变化而乱心,这也是传说中的“禅定”。

外边的世界不管如何变化,我心自岿然不动。外不着相,内不动心!

而真正的宁静,从来是心的宁静,而与外界的万事万物无关!

弘一临终所书

箴言九:修己,以清心为要。 涉世,以慎言为先。 律己,宜带秋气。 处世,须带春风。

解读:在此句中,弘一法师用“秋风”自喻,指出人对自己要严格,善于约束自己的行为,克制自己的欲望,解剖自己的灵魂,以求“心底无私天地宽”。

同时,他继续用“春风”作比喻,指出对别人要宽容厚道,善于推功揽过,平等待人,以求“乐为善”。

箴言十:欲论人者先自论,欲知人者先自知。

解读:想战胜他人,就必须先战胜自己;想和他人辩论,就必须先说服自己;想理解他人,就必须先理解自己。

人这辈子,最大的敌人和朋友,从来都是自己。也正因此,世界的一切解法,其实都在自己本身。

当你能真正搞定自己,全然接受(包括理解、包容)自己的一切时,世界也就迎刃而解了。

讲完十句箴言,再回到文开头那句“爱就是慈悲”,自是豁然开朗。

这句“爱就是慈悲”之所以难理解,恰是因为它太过容易,这句话的另一层含义就是“不爱,就是慈悲”。

那么,为何不爱是慈悲呢?

因为,在佛家眼中,爱就是爱欲,而爱欲往往无常的、痛苦的,它是众生非理执著引起的……

如此,放下,才是真正的爱,之于众生,之于所有!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