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游记:敦煌莫高窟

[佛教因果定律] 发表时间:2023-11-06 04:05:22 作者: 阅读次数:
游记:敦煌莫高窟

我代表旅行社对大家来敦煌莫高窟旅游、观光表示热烈欢迎。希望大家在敦煌逗留期间能够玩得开心,吃得放心,同时希望大家在游览当中有较大的收获,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

我们现在要去参观游览的地方就是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千米处的鸣沙山东麓。莫高窟又称“千佛洞”,是中国著名的三大石窟之首,以其佛教建筑艺术之多、保存之完整,其艺术价值之博大精深而享誉国内外。

前秦苻坚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门乐尊者创建了第一个洞窟。随后历代,包括北魏(公元386~534年)、西魏(公元535~556年)、北周(公元557~581年)、隋(公元581~618年)、唐(公元618~907年)、五代(公元907~960年)、宋(公元960~1279年)、西夏(公元1038~1227年)、元(公元1279~1368年)等时期,方有现今所见的众多洞窟。莫高窟洞窟现存洞窟492个,塑像2000尊以上,壁画总面积45000平方米。若把壁画排列起来,能伸展30多千米。

洞窟的大小不一,最小的洞窟仅仅一个人头大小的空间,然而最大的从顶到脚的高度超过40米。彩塑也有大有小,从几厘米到33米不等。所有这些都体现了制造者非凡的想象力。

虽然年代久远,壁画依然色彩亮丽、线条清晰,通过不同的历史时期所画的不同风格和派别的画,描述了佛教故事,可折射出当时的社会状况。这些壁画、洞窟中佛教题材的文书和佛像是研究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军事、宗教、国家历史文献以及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资料。

1987年,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现在不少洞窟可供游客参观,其中较有影响的洞窟是17窟、61窟、96窟等。

第17窟·晚唐(公元848~906年)

此窟又名藏经洞,位于第16窟甬道北壁,建于晚唐。11世纪初叶,有大量佛经、佛画、法器以及其他宗教、社会文书等五万多件秘藏于此,砌墙封门,表层饰以壁画,随着时间的流逝,封门之事渐渐被人遗忘。

直到1900年,这一密室被道士王圆簶在清理积沙时偶然发现。但令人痛心的是,自1905年至1915年期间,英国人斯坦因,法国人伯希和日本人桔瑞超、吉川小一郎,俄国人鄂登堡等纷至沓来,他们用低廉的价格从王道士手中骗购古文献资料近四万件。

敦煌遗书包罗万象,内容涉及4世纪到11世纪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学、历史、地理、医药、科技、民族、宗教、艺术等各领域。除汉文写本外,还有为数不少的少数民族资料。大批珍贵的历史文献吸引了我国及英、法、俄、美、日等许多国家的学者进行研究,由此兴起了一门新的国际性学科--敦煌学。

第61窟·五代(公元906~960年)

此窟又名“文殊堂”,建于五代947~951年间,窟主曹元忠。覆斗形顶下方四角龛内,画有四大天王像,为五代洞窟的特征。东壁以及南北壁东侧下方分别绘回鹘公主、于阗公主、曹氏女供养人像。主室中心佛坛为背屏式马蹄形佛坛,背屏上仅残存的主尊为文殊所骑狮子像尾。

此窟最有代表性的壁画是西壁的巨幅五台山图,它长13米,高3.6米,是敦煌壁画中规模最大的山水人物图,也是最大的全景式历史地图。此图画中详细描绘了东起河北正定,西至山西太原,方圆五百里的山川地形及社会风情。图中所绘城郭、寺庙、楼台、亭阁、佛塔、草庐、桥梁等各类建筑170多处,是十分珍贵的古代建筑史料。

第96窟·初唐(公元618~705年)

此窟开凿于初唐,窟内的大佛高35.5米,两膝间宽度为12米,是莫高窟的第一大佛。根据敦煌遗书《莫高窟记》记载,这尊大佛为在695年由禅师灵隐和居士阴祖所建。大佛的制作方法为石胎泥塑,即在崖壁的石沙岩体上凿出佛像的大体形状,再用草泥垒塑、用麻泥细塑,最后着色而成。这尊大佛因多次重修,已非唐塑原貌,但仍不失雄伟壮观的气势。

窟前的建筑为九层楼,因其共有九层而得名,原为四层,晚唐(公元874~879年)年间建成五层,宋初(公元966年)重修,现在的九层楼是1935年建造,现在已成为莫高窟的标志之一。

第130窟·盛唐(公元705~781年)

此窟开凿于唐开元、天宝年间。窟内塑莫高窟第二大佛,因位于96窟之南,也称南大佛。佛高26米,为石胎泥塑弥勒倚坐像。洞窟窟形为上小下大的方锥形覆斗顶窟。甬道南北壁上部各开一龛,下部分别绘有供养人像;主室南北壁各绘高约15米的巨型菩萨坐像一身,上部为宋代所绘飞天,是敦煌石窟中最大的飞天图像。

窟前保存有西夏殿堂遗址。大佛仅头部就有7米,虽然不符合人体比例,但却巧妙地解决了自下而上仰望佛时的视觉差,从而使观佛者能清晰地看到弥勒佛既庄严又慈祥的表情,更增加了对佛的敬畏感。

第196窟·晚唐(公元848~906年)

此窟建于晚唐,是这一时期代表窟之一。根据窟内题记,此窟由何法师创建于唐景福年间(公元892~893年)。前室的木构窟檐是莫高窟现存唯一的唐代木构建筑,它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的重要形象资料。

主室为殿堂式窟形。中心设佛坛,佛坛上有保存比较完好的几身晚唐彩塑。由于地震的原因顶部一块岩体落下,毁坏了佛坛上南侧的两身彩塑。此窟西壁是《劳度叉斗圣变》,这是晚唐出现的新经变中最富有时代特点的经变画。全画40多平方米,是这一题材中最大的一幅壁画。画家重点突出了能够取得最佳艺术效果的情节,“风树之斗”场面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这是古代画家的卓越成就之一。

第55窟·宋代(公元960~1035年)

从晚唐开始,大窑的主室中央经常会设一种四方形(或马蹄形)的佛坛,其后有背屏与窟顶相连。在佛坛的前面有许多阶梯,佛坛里面则设有一排彩塑。佛教徒相信环着佛坛走是对佛教塑像的崇拜,并能显示敬意。这种窑洞是一种主要模式且与寺庙形式相似,甚至相似于非宗教的殿堂。

第428窟·北周(公元557~581年)

此窟为敦煌早期最大的中心塔柱式窟。前部人字披顶。

此窟壁画内容丰富,北壁绘说法图、降魔变等;西壁绘金刚宝座塔、涅槃变、二佛并坐等。南壁为说法图、卢舍那佛等;东壁的佛本生故事画较为突出。其中南侧绘萨缍太子舍身饲虎,这两幅故事画都以三条横卷相接,呈连环画构图,用笔简练,手法写实,图案化的群峰和树木既表明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又具有浓厚的装饰效果。本窟供养人像有一千多身,是敦煌石窟中供养人最多的洞窟,说明此窟可能是由当地各寺院比丘集资所建。

第328窟·盛唐(公元705~781年)

此窟为覆斗形窟。窟顶、四壁壁画均为千佛,西夏重绘。此窟塑像制作精细,神态逼真,形神兼备,是唐塑中的精品。居中作说法相的佛像庄严肃穆、雍容大度,通过对衣褶垂裙、佛光和佛坐的精心刻画,显得灿烂多彩。两身大菩萨坐游戏座式,姿态优美自然,肌肤丰润,衣饰华丽,造型柔丽端庄,表现出菩萨的智慧和深沉。

阿难身着华丽袈裟,身躯微斜,双手笼于袖内,昂首挺立似在出神聆听佛法,意态洒脱,状若踌躇满志的华贵少年。迦叶双眉紧锁,瘦骨嶙峋,老成持重,状若坎坷一生饱经风霜的沉静老人。两侧半跪的供养菩萨虔诚文静。

另外,莫高窟的第148号、第320号、第427窟、第257窟等也都很有名气,请大家自由参观,记住我们的集合地点和集合时间哦!

好了,各位游客,敦煌莫高窟参观活动就要结束了,我不得不跟大家说再见了,很高兴和大家共度了美好、难忘的一天。希望莫高窟的景色和传奇能给你们留下美好的回忆,谢谢!祝你们旅行愉快!再见!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