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浮屠塔究竟断了谁的魂千年前它和它的修建者经历了怎样的世事沉浮

[佛教因果定律] 发表时间:2023-11-13 04:07:23 作者: 阅读次数:
浮屠塔究竟断了谁的魂千年前它和它的修建者经历了怎样的世事沉浮

宣武灵皇后(?-528年),胡氏,名失考(《北史演义》称胡仙真,一说名胡承华,史书多称之灵太后),安定临泾(甘肃镇原)人,司徒胡国珍的长女,母亲是秦太上君皇甫氏。北魏宣武帝元恪的妃子、北魏孝明帝元诩的生母。

史料记载,冯太后从小就深受佛教的影响,胡氏的姑姑做尼姑,很能讲解佛理,胡太后从小就对佛教产生了相当的兴趣。而这位姑姑,也成了太后的贵人,宣武帝在位初年,胡氏的姑姑进入宫廷讲授。过了几年,她暗示左右的人称说胡氏的容貌德行,宣武帝听说后,就召进后宫做承华世妇。几年后,胡太后的肚子很争气,给宣武帝剩下了一个男孩,就是后来的孝明帝元诩。

虽然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胡太后的心中,可能一直在以文明皇太后冯氏为榜样,从她临朝听政之后的一些经历,以及对佛法的虔诚恭敬来看,她的身上的确有几分冯太后的影子。

北魏的第二位临朝皇太后

与冯太后一样,胡太后也是一个极有勇气的女人,北魏时期,实行“子贵母死”制度,为了防止外戚专政,北魏每一位太子的生母,均会在诞下太子后不久赐死。因此,北魏皇帝的宫妃,都惧怕怀育男孩,而胡太后却说:“天子怎可独独没有儿子,为什么畏惧自己的死而使皇家不养育嫡长子呢?”而宣武帝也许因此大为感动,废除了“子贵母死”这一制度,胡太后得以生还。从后来的历史发展来看,这个制度在最不该废除的人身上废除了,也许这就是“蝴蝶效应”吧,如果宣武帝知道未来自己的国家和家族发生的事情的话,也许会一狠心赐死胡太后,这样很多事情即使依然发生,至少不会像后来那样血腥而惨烈了。

侥幸得生的胡太后,后来表现出了很高的政治素养。在宣武帝去世以后,她和当年的冯太后一样,临朝称制,成为北魏历史上仅有的两位摄政皇太后之一。

元叉(484-525年),一作元叉 ,字伯隽,小字夜叉,河南洛阳人。北魏宗室、大臣,道武帝拓跋珪玄孙、阳平王拓跋熙曾孙、平西将军元浑之孙、太师江阳王元继长子。他是北魏宣武帝的顾命大臣之一。而这位顾命大臣的野心很大,他抓住了胡太后的一些失误,成为了北魏历史上权力最大的权臣之一。

当时胡太后得其所欲,逼迫孝明帝的叔叔清河王元怿与她同房,淫乱纵情,为天下人所厌恶。公元520年(正光元年)七月初四日,领军元叉、长秋卿刘腾等人奉迎孝明帝到显阳殿,把胡太后软禁在北宫,在宫中杀死元怿。

北魏权臣元叉

在未来的五年时间里,北魏朝廷的实际控者不是皇帝元诩,更不是胡太后,而是元叉,及其同党刘腾。在被幽禁,朝不保夕的日子里,佛陀成了胡太后唯一的心灵寄托者。而永宁寺,注定会和这位女子的一生,结下不解之缘。在胡太后执政的第四年,公元518年(神龟元年)胡太后的父亲胡国珍去世了。

公元525年,胡太后和孝明帝以及高阳王元雍定下计策,解除元叉的领军职务。胡太后又再度临朝听政,大赦天下,改元孝昌。自此,北魏朝政完全掌握在胡太后的手中。伴随着永宁寺九级浮屠和永宁寺的建成,胡太后的政治生涯,也逐渐走向了光辉的顶峰。

辉煌到了顶点,不是华丽的转身,就走滑向深渊。表面上看,胡太后和冯太后的确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起于微末、长于宫廷,笃信佛法,权力欲望,豢养情人,但是,冯太后是北魏历史上最著名的女政治家,胡太后确是北魏王朝的掘墓人。胡太后掌权之后,穷奢极侈,奢华无度,内坏法度,外乱四起。

这座恢弘的永宁寺和永宁寺塔,就成了胡太后穷奢极侈的体现。根据《魏书》记载,永宁寺塔高四十九丈,合约今136米,加上塔刹通高147米,即使如此,这个高度,放诸中国古代的木构建筑史,甚至世界古代建筑史中,也是一个难以超越的存在。在这座塔上俯瞰整个洛阳城的感觉,是何其壮观呢?

永宁寺塔复原图

根据考古发掘信息显示,永宁寺塔之所以能有近140米的高度,是因为采取了特殊建筑技术。

在塔的中心位置,造塔者布置了一个五间见方,边长各为16.73米的土木混合结构的巨大墩台。墩台逐级收缩,类似于金字塔,有最为稳固的力学结构。墩台上的木质构件,与塔身外围的梁柱构架巧妙结合为有机整体,从而使整座建筑大大增强了对大风和地震的抗受能力。

这种建筑中心起筑土木混合高台的技术,始于西周,极盛与春秋战国,永宁寺塔则是这一技术的最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该塔并非纯粹的木结构建筑,应称其为土木混合结构更为准确。正是因为这个巨大的高台结构,在清代永宁寺塔曾被误定为陵冢。

按照《水经注》的说法,永兴寺塔是以代都(今山西大同)的七级浮屠为蓝本,又加高加大而扩建为九级。塔的基本造型模仿自印度、犍陀罗的塔殿,无论是建筑外立面,还是细部装饰结构,都带有浓重的域外特点,与中国后世的“楼阁式木塔”迥然不同。

永宁寺塔平面复原图,中间即为土木混合

史料记载——《洛阳伽蓝记》节选

装饰毕功,明帝与太后共登之。

视宫中如掌内,临京师若家庭。以其目见宫中,禁人不听升。衒之尝与河南尹胡孝世共登之,下临云雨,信哉不虚!时有西域沙门菩提达摩者,波斯国胡人也。起自荒裔,来游中土。见金盘炫日,光照云表,宝铎含风,响出天外;歌咏赞叹,实是神功。自云:"年一百五十岁,历涉诸国,靡不周遍,而此寺精丽,阎浮所无也。极佛境界,亦未有此!口唱‘南无’,合掌连日。

译文

装饰工作完毕之后,’孝明帝与胡太后一起登上宝塔。从宝塔上向下望去,皇宫里的一切就好像在自己的手掌之内,整个京城如同一个家庭一样大小。由于在塔上可以看到皇宫里面所以下禁令,不让人们随意登塔。我曾经和河南尹胡孝世一起登上过这塔,在塔上看云和雨都耍俯身朝下看,这实在是不假啊!当时有个西域和尚叫作菩提达摩的,是个波斯国胡人。他从那么远的地方启程到中国来游历。看到那宝塔上的承露铜盘在大阳照耀之下熠熠闪烁,光芒射出云外;铜铃被风吹拂,发出的响声直震天上。于是他歌颂赞叹,认为寺院确实制作精巧,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他自己称说:“我活了一百五十岁,挨次游历了各个国家,没有什么地方足迹没跑遍,可是像这所寺院的精致华丽,是阎浮洲所没有的,即使是穷极全部奉信佛教的境地,也找不出这样的寺院。”因此他接连好几天口唱“南无”,双手合十表示敬意。

微笑的东方维纳斯真的是太美了

这样一座美轮美奂的宝塔,这样一座美轮美奂的寺院,见证了胡太后走向权力和人生的顶峰,也见证了北魏王朝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历程。胡太后对权力无节制的控制,对财富和情色的贪欲,最终毁灭了自己。在害死自己的儿子孝明帝后,北方契胡权臣尔朱荣兴兵南下,洛阳朝不保夕。

史料记载,在灭顶之灾来临之前,胡太后最后的归宿,是永宁寺:“及武泰元年,尔朱荣称兵渡河,太后尽召肃宗六宫皆令入道,太后亦自落发。”太后再次想到佛陀,希望佛陀能够庇佑自己,度过劫难,重新涅槃。而胡太后出家的地方,就是永宁寺。

但这次佛陀也保佑不了胡太后,不久,她被尔朱荣所执,百般辩解后,与北魏幼主元钊一起,沉入黄河。涛涛河水,淹没了胡太后的身体,也淹没了整个北魏王朝。《洛阳伽蓝记》:“十二日荣军於芒山之北,河阴之野。十三日召百官赴驾,至者尽诛之。王公卿士及诸朝臣死者二千馀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河阴之变。

河阴之变

自此,北魏王朝迁都洛阳后形成的精英、皇族集团,全部葬身马刀之下,北魏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了。

永宁寺,在北魏亡国的风雨飘摇的岁月里,见证了许多的悲欢离别。其中,尤为让人伤感的,是北魏孝庄帝元子攸的结局。

时兆营军尚书省,建天子金鼓,庭设漏刻,嫔御妃主,皆拥之於幕。锁帝於寺门楼上。时十二月,帝患寒,随兆乞头巾,兆不与。遂囚帝还晋阳,缢於三级寺。

北魏孝庄帝元子攸,为个人命运以及北魏国运,冒险杀死尔朱荣,后被尔朱荣的弟弟尔朱兆所执,他还把皇帝的宫女、侍妾、王妃与公主都劫持到自己的帐幕里,尔朱兆用铁链子把庄帝锁在永宁寺的门楼上。当时是十二月,庄帝怕冷,向尔朱兆讨头巾戴,尔朱兆不给。一代北魏天子,在最能代表北魏最高艺术水平和国家荣耀的寺院前,受尽屈辱。最后死去。

永宁寺九级浮屠,并没有亲眼见证北魏王朝的最终毁灭。

她以已经更为壮烈的方式,为北魏这样一个少数民族建立,但第一次实现胡人百年江山的伟大王朝,划上了如闪电般耀眼的结尾。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