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念佛到一心不乱是什么样的境界?

[佛学基本知识] 发表时间:2024-04-15 04:04:11 作者: 阅读次数:
  净空法师:念佛的三个秘诀,念到一心不乱是什么样的境界?  净空法师:怎么样念佛?

念佛的三个秘诀。  问:念佛已经有一段时间,只是心里一直有不踏实感,阿弥陀佛真的听到我在念他吗?临终时他真的会来接引我吗?  净空法师答:我跟你肯定的答覆,阿弥陀佛不会来接引你,阿弥陀佛也听不到你的声音。你要问为什么?你有疑心,大乘教里头佛讲得很好,疑是菩萨最大的障碍。怎么样念佛?念佛有三个秘诀:  第一个就是不怀疑,第二个是不夹杂,第三个是不间断。  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前面两句是修因,后面两句是果德,你依照这个方法去修,不要再加其他的法门。不假方便就是一门深入,不需要其他的方法来帮助,一门深入。功夫到了,心开就是开悟,哪没有感应的道理?你带着怀疑的心就糟了,前功尽弃,只能说比不念好,阿赖耶识里头总落个印象,这就是阿赖耶识种个佛的种子。这个种子什么时候会有成就?什么时候再遇到这个法门,你不怀疑了,就会有成就。  怀疑是不会有成就的,夹杂不会有成就。我们许许多多念佛人到最后不能往生,大概原因不外乎这两种,一种是夹杂,一种就是疑惑,补救的办法就是多学经教。现在我们的念佛堂,为什么每天还要叫大家听上几个小时的经,主要就在此地。听经帮助我们断疑生信,道理在此地。另外一个目的,听经也可以把你的夹杂打断,因为你不听经,又胡思乱想;一面念佛,一面想东想西,这也是把你功夫破坏了。所以我们的念佛堂,大概总是每天有四个小时到六个小时学习经教,也是叫你听。  (净空法师·答香港参学同修之二十九 2006/3/24)  净空法师:念佛念到一心不乱是什么样的境界?  我们常讲的一念不生,在《华严经》上常讲的是不起心不动念,诸位想想,我们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不起心不动念,它还有始终吗?没有始终。起心动念就有始终,不起心不动念,始终就没有了,始终是什么?时间。所以无量劫可以浓缩在一念,一念可以展开为无量劫。时间不是真的,我们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乱,就有这个境界。所以理一心不乱是《华严经》初住菩萨的境界,是禅宗明心见性的境界。事一心还不到,事一心是方便有余土,理一心不乱,实报庄严土,功夫成片是凡圣同居土,这个我们得清楚。清楚之后,人要奋发,要向上,在这一生当中,这是真的,其它全是假的,无论你搞什么,到最后都落空,寿命终了的时候,一切都空。唯独念佛不空,念到功夫成片,你就生凡圣同居土,念到事一心不乱,你就方便有余土,念到理一心不乱,你就到实报庄严土。  (文摘恭录—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一0八集) 2009/9/19 檔名:12-47-108)  净空法师法语:去除妄念、一心不乱地念佛:  1 佛门常讲:回头是岸。从哪里回头?从一天到晚打妄想回头。  2 我一天到晚打妄想,现在不妄想了,我把这念头归一。一是什么?阿弥陀佛。我没有第二个念头,只有这一念,不起念则已,起念就是阿弥陀佛。  3 实在讲,不起念也不行,不起念是无明,起念是邪见,这个事情麻烦!只有一句阿弥陀佛,既不是无明,又不是邪见,这叫正念分明。  4 正念分明很重要。正念,在净土法门讲,信、愿、行这三个条件具足,一条都不缺,这叫正念。  5 正念从什么地方建立?从佛号上建立。二六时中,这一句阿弥陀佛不断,这个人这三个条件一定具足。  6 偶尔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不见得有信有愿,但是一天到晚不间断的念,必定信愿行具足。这三个条件统统具足,这是正念分明正确的意思。  7 正念分明,这是我们希望要做到的,不但希望要做到,必定要做到,为什么?你要是做到,你就了生死,你就一生成佛,即身成佛,这个重要!  8 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生修得再好,来生只得人天福报,这一享福就会享迷惑了,享糊涂了,再也不会认真的去修行。  9 佛法固然叫你要多行善事,可是你要知道,行善是修福,最好的事情是老实念佛求生净土,没有比这个更好的。  10 修行人应当随遇而安,随缘而不攀缘。机会来了,我们尽心尽力做;没有这个机会,不去找事。  11 古大德说得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找事做,那是好(hào)事,那是攀缘。攀缘,你那个心怎能清净?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