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若能忍辱不起瞋心,最终还是自己受益

[禅宗文化] 发表时间:2023-07-30 04:04:33 作者: 阅读次数:

若能忍辱不起瞋心,最终还是自己受益

世间众生同父母,我如男女行孝养;

被他打骂不瞋嫌,勤修忍辱无怨嫉。

---《心地观经》

这首偈语旨在说明佛教的报恩主义,特别是报众生恩。佛教常讲「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四重恩是指父母恩、国家恩、三宝恩,还有众生恩。

为什么要报众生恩呢?

我们在多生的轮回里,一切众生都有可能是我们过去世的父母,曾对我们有恩,因此要报答众生恩。

我们要怎么做,才能报答呢?就如偈中所云:「世间众生同父母,我如男女行孝养」,意思是对待世间众生,要如同对待父母一样,视自己如一切众生的儿女,应当对众生奉献、孝养,行仁慈。

「被他打骂不瞋嫌,勤修忍辱无怨嫉」,就算受人打骂也不怀恨,为什么?一切众生就像是父母,儿女受到父母打骂,怎能心怀怨恨、处处计较呢?还是要忍耐接受。

在这首偈语里,一方面说做子女的要孝养父母,另一面也提到,对一切众生莫起瞋恨心,若能忍辱、不起瞋心,最终还是自己受益,比方说:

第一、能息事宁人:

所谓「忍一口气海阔天空,退一步想风平浪静」,很多人我是非,只要能忍耐,纠纷最后就能无形中化解。

第二、能增长德慧:

对于别人无理的吵闹,如果能够忍耐、接受、化解,不仅增加自己的力量,也提升自己的道德,增长智慧。

第三、能消灾免难:

人生最大的修养就是忍辱,布施、持戒的功德,都远不及忍辱;忍的功德很大,可以让人消灾免难。

一个老是不能忍耐的人,会经常招灾惹祸,能忍下一口气不计较,可以消灾免难。

所以,如何报答众生恩?《心地观经》这首偈语明白指出:对众生应奉献、孝养和慈悲;若众生无明,对我们讥讽、打骂,则不必太过计较。只要能坦然以对,以忍为力,必定有助于人格提升,消灾免难,增进福德与智慧。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