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怎样读经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

[谈佛说禅悟人生] 发表时间:2024-04-14 04:05:14 作者: 阅读次数:
怎样读经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

最近几年传统文化比较兴旺,读诵经典的人多了,这是好事,但由于每个人的动机和态度大不相同,所以每个人所受的利益也有天壤之别。那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读诵、学习经典,才能获得真实利益呢?那就是用诚敬心,真诚恭敬之心,印光大师所说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

什么是诚敬心呢?想打个比喻还真的很难,因为除了在电视剧和历史中还能看到,想在现在人当中找诚敬心,确实不容易。不要说对山河大地、天地万物,对古圣先贤、老师朋友,就算对父母和祖先,也很难有诚敬心呀!为什么现在科技这么发达,有些东西还不如古人做的质量好呢?不是技术不行,就是因为诚敬心不足,古人可以十年磨一剑,现在人让他磨三天,估计都会烦。

姑且用孔子在《论语.为政》的几句话作为引子吧,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这是孔子关于孝的回答,什么是孝呢?父母在世的时候,要按礼节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还要按礼节安葬他们,按礼节祭祀他们。什么是礼?礼就是发乎于心,形乎于外,就是诚敬心的表现。

礼仪不是形式,诚敬心也不是一句空话,你说有诚敬心,就是不注重礼仪,那其实还不是诚敬心,比如参加丧礼或者祭祀典礼,你嬉皮笑脸,说说笑笑,说你有诚敬心,你自己能相信吗?心是不是诚敬,是可以从言语行为上看出来的,是每个人都能感觉到的。这不是什么神通异能,这是本能。比如打电话,虽然看不到人,我们也会感觉到对方的喜怒哀乐,甚至有些感觉灵敏的人,对方身上有烟味,他都能感觉得到。

那传统文化呢,都是我们的祖先、古圣先贤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中华文明的源泉。父母没有不爱惜自己儿女的,我们的祖先也会把最精华的东西流传给子孙后代。所以读诵这些经典,就应该跟对我们的祖先一样,保持真诚恭敬。这样才能和经典感通,和古圣先贤感通,用现在的话讲叫共振、共鸣,才能真正读懂经典,领悟经典中的道理,从中获得最大的利益。

而我们现在的人呢,严重缺少真诚恭敬之心,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大家都有文化有知识,讲起来头头是道,无所不通,其实都很肤浅、浮躁,只是表面文章,真正有德能的并不多见。现在自媒体流行,写传统文化文章的人不少,通过这些文章和评论也可以发现,很多人学习传统文化,追求的是国学知识,喜欢不切实际的谈玄说妙和高谈阔论,并不是基于对传统文化的相信与尊重,和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愿心。他们抱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心态,用怀疑批判的眼光,去审视、挑剔国学,甚至消遣传统文化,把传统文化娱乐化,当作笑谈。

这就好比一个得了侏儒症的小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反而感觉自己很高大,对巨人指手画脚,批评嘲笑,这是自不量力,愚昧无知,不知天高地厚的表现。无论儒家、道家,还是佛家,这些经典都经历了几千年、无数先人的验证,到你这里,却怀疑这怀疑那,找出一堆毛病,难道你比古圣先贤还有智慧?难道传承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就那么容易被你否定?经典可以千古流传,你的文章能传几年

古人说:“信为道元功德母”,信是修道做学问的基础。现在人最大的毛病,就是疑心重,对谁都不相信,对古圣先贤不信,对经典更不信,不信就不能处一个频道上,那就永远读不懂经典,永远不可能和古圣先贤感通,就算读书破万卷也没什么用处,得不到真实利益,只能得些皮毛。为什么经常说“佛不度无缘之人”,不是佛不想度,是因为佛度不了,为什么度不了?他自己不信,他怀疑,佛也没办法帮他。

所以,如果真想学传统文化,读经典,那就一定要用十分的诚敬心去读,相信经典,相信老祖宗,相信经典是老祖宗留给我们最精华最宝贵的东西。古人经常说“心诚则灵”,只有这样,才能和古圣先贤感应道交,才能契入经典的境界,才能真正得到受用。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